《道德經正義》序言:聖人教育天下的基本原則

《道德經正義》序言:聖人教育天下的基本原則


《道德經正義》序言:聖人教育天下的基本原則

聖人教育天下,必先教人道德素養,然後教人技能知識。

正如《論語》所言:“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技能不僅包括琴棋書畫劍、詩歌茶酒花,也包括機械工程、發明創造,還包括營銷套路、機謀巧詐。技能可以助道德,道德借技能而益彰。道德彰顯了,天下自然太平。不教人以道德,先教人以技能知識,則技能助人情慾而道德壞。道德壞天下自然要亂。這是近數百年來,天下變亂的大病源。

所以尊道貴德之人,技能擇人而授,不肯輕傳。不是吝嗇不教,而是怕所傳非人貽害無窮,所以不得不小心。(“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皇帝陰符經》)《大學》說,“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就是說道德為本,物質為末;道德宜先,物質為後。“格物”是格除心物(忿懥、恐懼、好樂、憂患),而不是物質科技,這在《大學》經文裡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聖人迭出。像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皆是神化不測的聖人,或造農器、樂器、治水器,或造璇璣,或造指南針,或以大材美稱,或以多聞稱。泱泱中華為全世界製造的鼻祖。比如墨子、魯班、諸葛亮、宋常星...不勝枚舉。

並非不能造火車、輪船等一切機器,更不是徒講道德仁義的空言,不研究聲光電化的實用。而是先將民眾的道德培養好了,然後才教民眾知識技能,並且只是暫時教之一二敷衍夠用就行了,多則易起貪妄紛爭。這是我國聖人以道治天下,不得不的辦法。

科學知識善用則正,不善用則邪

假使道德文明和物質科技並行,斷然不至於有國與國之間的硝煙瀰漫。我泱泱中華道學不惟可以救我國的貧弱,亦能救整個世界的經濟禍變。這不是空言所能的,必需要創立一神妙不測的道器兼用,才能抵制兵戰的兇禍、消弭世界的動亂。

本書主要依據明末大儒張尓岐先生的《老子說略》,及民國江希張先生的《道德經解釋》,又參入了自己的理解演繹而成。不敢貪前賢往聖之功,是以聲明出來,以彰顯先生的道的學問。


以上內容摘自《道德經正義》(尚學庸 編著)

深入淺出,結合當下。更多文字內容可點擊加關注。

音頻專輯請關注

“喜馬拉雅”電臺號:【尚學庸】

同時有尚老師多版本解說道德經

適合不同層次需求的學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