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獨處是一種特別的能力,是努力學會跟自己相處的能力。能跟自己長久相處的人,也是一個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厚的人。常有人說,孤獨是生命的常態。 我們生來,似乎無可避免地要面對孤獨。 即使身邊有親人、朋友,甚至愛人,但還是常常有覺得孤獨的瞬間。

小時候,害怕父母不在家,害怕一個人對著空蕩蕩的房子裡,那是一種內心沒有依靠,缺乏安全感的孤獨。 長大了,發現生活總有很多未知的意外。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而所有的艱辛,總要一個人地去面對。那些痛苦難受,沒有人能幫得了自己,都需要一個人獨自消化承受。

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龍應臺有這樣一句話,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卡耐基曾經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道: 我總結了三種能使我們發現自我並使之與眾不同的方法: 每天為自己安排獨處的時刻; 努力破除束縛自我的惡習; 用狂熱與興奮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他把獨處列到第一項,並且進一步闡述了獨處帶來的好處: 每天擠出一小段時間獨處,不受任何外來的干擾,便能好好地認識你自己,反思你的生活、信仰和種種行為。

作家張方宇曾說:“越是優等的人就越是喜歡自己獨處,因為一切都清清楚楚,越是劣等的人就越是想和別人攪合在一起,當一切都變得不清不楚,他們就有了下手的機會。”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很喜歡獨處。他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過著簡素又規律的生活。一天之中, 清晨的幾個小時是他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此,他會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隨後的時間,或是用於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日暮時分便優哉遊哉,或是讀書,或是聽音樂,放鬆精神,儘量早點睡覺。古往今來,許多成大事者,都能安頓好一個人的時光。 有一幅對聯說:“朱晦翁半日靜坐,歐陽子方夜讀書”。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儒學大師朱熹喜歡花半天時間靜坐,歐陽修常常在萬籟俱寂的夜裡讀書。不管是朱熹還是歐陽修,都特別喜歡在一個人的時光裡,尋找自己、豐盛自己。 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獨處,是做回自己。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然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 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物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 陳道明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彈鋼琴,用毛筆抄《道德經》之類的古籍,揮筆潑墨畫山水,或坐在雕花的中式座椅上讀書,寫雜文。 窗外天空純淨如水,屋內時光靜好,很有一種讓人心動的美感。馮小剛笑話他一個人宅在家裡,遠不如一場飯局有用。 陳道明淡然一笑: “不為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聲?不汲汲於名利,靜下心來做一些無用卻靜謐美好的事,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是啊,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一個人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才能靜下來,迴歸真實的自我。 人生需要獨處的時刻,在獨處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迴歸精神的安寧,迴歸靈魂的本真。

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獨處,是最好的修行 。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最好的修行。古人說“君子慎獨“,君子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能在獨處時安然自得,必能在熱鬧中淡然自若。 只有獨處時,才能超越俗世的爾虞我詐,拋開一切凡塵瑣事,迴歸靜寂的心境。 只有樂於獨處的人,才能在靜寂中反省、思考、開悟,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從一團亂麻中理出頭緒。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與其掛著空洞的笑臉,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面對真實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內涵,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獨處,是一種高遠的境界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獨處,是一種高遠的人生境界。 蘇東坡寫過一首詞: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寫的是蘇東坡深夜宴飲,回來彷彿已經三更。家裡的僮僕已睡熟,鼾聲如雷鳴,怎麼敲門都沒人應,蘇東坡只好獨自倚著木杖聽江水流淌的聲音。 如此靜夜,置身茫茫天地之間,聽著江水滾滾東流,蘇東坡忽然醒悟,悟到自身渺小如滄海一粟,生命短暫如江水一逝不復返。 生命如此美好而短暫,卻為些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你爭我鬥,浪擲時光。 蘇東坡不禁感慨:“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惟願駕著一葉扁舟遨遊天地之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獨處讓人醒悟,讓人悟到自身的渺小,讓人看清生命的真相。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跳脫功名利祿的誘惑,不困於得失成敗,抵達高遠的人生境界。

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發現,那些在某一領域做出成就的人,多少都有點孤僻。愛因斯坦曾說,對於一位冥思苦想的物理學家來說,像燈塔管理員這樣安靜孤寂的工作是最理想的。

反觀那些忙於迎合與應酬的人,看似天天忙忙碌碌,卻再也沒有時間提升自我。他們看似朋友很多,但真正需要幫忙時,卻沒有人真心願意幫助自己。曾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 -句話: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有時候,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作家李尚龍說過: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不幸的是,那些獨處的時間,終究會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而減少。你開始高朋滿座,你開始酒局不斷..... 可惜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獨處的價值,那些獨處的時光才會讓你發光。人只有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活得愈加有深度。利用獨處的時間為自己增值,才能把生活的點滴過成詩。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也很好。

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成年人的社交,本質上不過是一場等價交換。只有獨處,提升自己,才能獲得社交的重要籌謀。否則,便將活成了慣於取悅他人的烏合之眾,在日復一日的重複瑣碎中,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才知道,獨處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無事修心,有事修身,用心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無事的時候,讓心忙碌起來,讀書、寫字、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賦予生命的饋贈,學會獨處時候的靜心思考; 有事的時候,讓身體忙起來,專心一意把事情做好,用心讓自己在歷練中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 閒暇時獨處的思考,是事情做到極致的鋪墊,一張一弛讓生命從中獲得更豐厚的收穫,像愛惜金錢一樣珍惜時間,不虛度、不留下遺憾,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

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曾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有時候,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可惜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獨處的價值,那些獨處的時光才會讓你發光。人只有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活得愈加有深度。利用獨處的時間為自己增值,才能把生活的點滴過成詩。

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也很好。越強大的人越渴望獨處,越喜歡獨處的人,也往往會變得越強大。 在獨處中,邂逅自己的成長,在悠然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安然裡,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沉思中,沉澱自己的生命。 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更是自我最好的增值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