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雖未顯著下跌,但這一因素的下降比房價下跌影響會更嚴重

大家好,我是管斌。房地產調控週期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這對於老百姓而言,是個好的趨向。不過體現在房價上好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樓市在調控狀態下雖說房價未漲,但基本還在高位站崗,買不起的人終究還是買不起。很多無房者都還在盼望著房價能夠出現回落下跌,可是目前來看好像有些不太現實。因為樓市調控既要保漲,也要保跌,房價的向上增長或是向下回落都不符合國家對於樓市穩定健康的發展主基調。

房價雖未顯著下跌,但這一因素的下降比房價下跌影響會更嚴重

房產專家董藩在2019中國房地產報年會上發佈演講時表示,央行決定在1月6日“降準”0.5%其實就是有利用外部因素來“救市”的意思。包括去年央行調整房貸利率定價機制為LPR加基點。還有取消城區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戶限制政策等,這些都有“救市”的意圖。與此同時,幾日前經濟學家馬光遠發文表示,2020年已經不再是防止房價過快上漲的風險,而是轉化為要防止房價下跌的風險。

為何房價還未顯著下跌,專家們卻又開始站出來維護樓市了?那是因為專家比我們更加了解樓市真相,其實如今有一個支撐房價上漲的因素正在下降,而這個因素的下降比房價下跌會來得更嚴重。有專業人士分析稱,2009-2019這10年間,我國新出生人口為1.64億,人口增長0.72億,但是2019-2029年的10年,將會是人口數量驟減的階段,按照1.4的生育率來預測,新生人口為1.22億,將減少0.11億。

房價雖未顯著下跌,但這一因素的下降比房價下跌影響會更嚴重

另外,根據有關數據顯示,10年前,20-59歲之間的人群佔比為62%,到2018年佔比下降了2%,通過估算預測,到2030年,這一佔比會再次繼續下降至53%左右。青壯年人口數量的持續下降意味著什麼?首先來說就是勞動力的減少,同時潛在購房人群也在大幅減少,未來10年,樓市將會面臨人口數量下行導致需求不斷走低的挑戰。

人口紅利的消失對於樓市走向是最為致命的影響,如果當前房價沒有止漲,甚至還在上漲,但是買的人少了,而房子還在持續建蓋之中,這將會導致房地產過剩現象愈加嚴重,這種過剩危機或將是不可逆的。不過只要讓樓市恢復到平穩健康的發展軌道上,房價歸於只住不炒之上,人們就會逐漸放棄投資炒房,久而久之在無利可圖之下,炒房客也會主動吐出多餘的投資性房產。

房價雖未顯著下跌,但這一因素的下降比房價下跌影響會更嚴重

住房短缺催生的高房價現象只會是社會發展對應階段下的現狀,它不會永遠存在。比如人口的持續減少就是高房價的解藥。但是要想解決國家低生育率的問題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因為從全球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人們都普遍傾向於少生優養,即便是國家提高生育優惠政策,加大生育補貼,增加婦女生育福利等措施,依然是沒能改變人口數量下行的局面。

關注【管斌財智微信公眾號】,點擊進群顧問,即可進入我們的交流群共同學習更加專業的房產投資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