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紅色景點連點成片

你的歲月靜好,都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戰“疫”精神正是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的延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向好,紅色旅遊成為上海文旅業復工復產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申城紅色景點逐步恢復迎客,實行實名制限流參觀,每日限額接待人次。

滬上紅色景點連點成片

  上海的紅色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四大系列紅色旅遊景點、五大主題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色景點連點成片,不少精品旅遊線路中都有紅色元素。為了推進紅色旅遊,市政協近期展開“加快推進長三角紅色旅遊一體化發展”專項課題調研,視角聚焦紅色旅遊市場活力提升、紅色文化產品形態更新加快等方面。

“開天闢地”旅遊區 以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和新天地為中心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地址:黃陂南路374號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成立於1952年,當時稱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第一館。中共一大會議舊址於1951年踏勘確認。1952年初,會址修復竣工,成立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籌備處。1968年,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籌備處改名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並向社會公開開放。

  紀念館館舍建築系利用中共一大會址所在地樹德里的原有房屋和西鄰的輔助建築,佔地面積1300餘平方米。樹德里房屋建於1920年秋,共2排9幢二層樓房,磚木結構,坐北朝南,清水外牆,大門上部均有拱形堆塑花飾,屬上海典型的石庫門建築。後排4幢為黃陂南路(原貝勒路)374弄1-4號,前排5幢房屋為興業路70-78號,其中中共一大會址即在76號(原望志路106號)。

韜奮紀念館 地址:重慶南路205弄53、54號

  著名的新聞記者、出版家和政論家鄒韜奮先生的紀念館,包括韜奮生平事蹟陳列和韜奮故居兩個部分。53號是韜奮事蹟陳列展,展覽分8個部分,由一樓至二樓,按時間順序以照片、文字和實物的形式介紹了鄒韜奮的一生。54號故居仍保持著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原貌,它是韜奮一家1930—1936年居住的地方。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地址:光復路1號

  高六層、寬近百米的四行倉庫屹立於蘇州河北岸。1932年,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在西藏路橋(原泥城橋)北面光復路緊靠大陸銀行倉庫處,建造11984平方米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四行倉庫。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中國軍隊在此與日軍展開了長達3個月的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謝晉元帶領“八百壯士”,英勇抵抗了日本軍隊的進攻。1995年8月13日,光復路21號底層建立了“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蹟陳列館。2015年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週年紀念日之際,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落成開館。

“英烈豐碑”旅遊區 以龍華烈士陵園、龍華旅遊城為中心

龍華烈士陵園 地址:龍華西路180號

  龍華烈士陵園建有紀念、瞻仰、碑苑、遺址、烈士墓、就義地及地下通道、青少年教育活動和遊憩等區域。龍華烈士陵園建築的藝術特點是主題、主軸線、立體建築的融合,以及“過去”“現在”“未來”的交替。紅巖石、入口廣場、園名牌樓、紀念橋、紀念廣場、紀念碑、紀念館、無名烈士墓等一系列建築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園的南北主軸線上。

  入口處的紅巖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蘊點出了陵園的人文主題;紀念廣場是陵園的中心地帶;紀念館以四層素色花崗石階梯與金字塔型的藍色玻璃幕牆和諧組合,於莊嚴凝重中透出明朗開闊的意境……這些建築營造出陵園獨特的紀念氛圍,並以莊重大器、中西合璧、富有時代氣息的建築風格。

“文化先驅”旅遊區 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和多倫路一條街為中心

上海魯迅紀念館 地址:甜愛路200號

  在虹口區魯迅公園的東南隅,坐落著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舍是一座造型樸實、雅緻的兩層庭院式建築,青瓦白牆,簡單而寧靜。這裡可以看到魯迅先生的手跡,以及生活用品、書信、照片、藏書等珍貴物品。

白馬咖啡館 地址:長陽路67號

  1939年,來滬避難的猶太難民魯道夫·莫斯伯格和親友盤下了長陽路臨潼路口的一座小樓,開辦白馬咖啡館,成為當時猶太難民重要的日常聚集場所。2015年年初,虹口區政府對白馬咖啡館進行了復建,復原了70多年前咖啡館大堂原貌。白馬咖啡館見證了當年上海保護和接納猶太難民、虹口市民與猶太難民共同生活的一段歷史。

“偉人風範”旅遊區 以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東方綠洲、朱家角為中心

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 地址:練塘鎮老朱楓公路3516號

  紀念館由主館、陳雲故居、手跡碑廊及附屬設施組成。主館內《陳雲生平業績展》、陳雲文物展示室、《永恆的懷念》展覽,生動反映了陳雲偉大、光輝的一生。陳雲手跡碑廊,由方亭、碑廊、園景三部分構成,兼具參觀、遊覽、休憩功能。陳雲故居是一座磚木結構的老式江南民居,陳設基本保持了當年的原貌。整個館區幽雅恬靜,既有古樸典雅的園林風格,又有雄偉壯觀的現代氣派。

“走向未來”旅遊區 以宋慶齡陵園和虹橋開發區、古北新區為中心

宋慶齡陵園 地址:宋園路21號

  宋慶齡陵園由宋慶齡紀念設施、名人墓園和外籍人墓園以及少兒活動區四個部分組成。宋慶齡紀念碑豎立在宋氏墓地東南的陵園主幹道上,紀念碑正面鐫刻著“愛國主義 民主主義 國際主義 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宋慶齡同志永垂不朽”30個雄渾蒼勁的鎦金大字,背面3332字的碑文概括記述和高度評價了宋慶齡的光輝一生。

宋慶齡故居 地址:淮海中路1843號

  上海宋慶齡故居是宋慶齡一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她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印跡和大量文物。這是一幢紅瓦白牆的小洋房,底層為客廳、餐廳、書房,二樓是宋慶齡的臥室、辦公室和保姆的臥室。樓前有寬廣的草坪,樓後是花木茂盛的花園,周圍有常青的香樟樹掩映,環境優美清淨。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