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明清時期女性意識覺醒

北宋時期,程朱理學的“三綱五常”是封建倫理思想的主要支柱,對女子的壓迫束縛到了極致,“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女性觀念早已滲入到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女性教育就是“三從四德”的品德操行教育,在封建社會中這種思想影響根深蒂固,甚至現代民主社會當中還沒有根除,對女子一直存在許多偏見。但是《鏡花緣》一書,大膽探討了婦女問題,鼓勵女性學習,並參與政治,促進男女平等,書中的女子與過去的傳統女性形象分離,女性意識開始覺醒。

1.女性意識覺醒的原因

《鏡花緣》書中女性意識的覺醒是有其時代背景的,清代二百餘年的學術 , 當時明清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剛剛發展,經濟繁榮,社會風氣開放,而當時盛行的“陸王心學”,主張“心即理”,力有所求的知識分子開始反對“存天理,滅人慾”的假道學,批判所謂”“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封建思想是人性無法掙脫的桎梏,提倡個性解放和人格獨立,而李汝珍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敏感意識到封建傳統文化的弊端,特別是裹布纏足等陳規陋習,於是在《鏡花緣》一書中為被壓迫了上千年的婦女發聲,可謂是石破天驚。

《鏡花緣》:明清時期女性意識覺醒

女子地位上升


(2)《鏡花緣》中武則天當政的榜樣力量及政策開放

作者將寫作放背景在唐朝,武則天改朝換代女子稱帝可謂是空前絕後,女性掌握政權是對男權社會強有力的衝擊,激發了當世女子對理想的追逐,對權利的渴望與訴求,李汝珍不惜筆墨,將武則天塑造成一位愛才惜才、推崇女權的女皇,藉此將女性放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從而充分展示她們的才華膽識。如重用上官婉兒,讓她與群臣比詩詞歌賦,無一人能贏,之後武則天頒佈十二條恩令,開設女試更是推動女性意識覺醒,成為追求獨立自主,勇敢無畏,博學多識的女性的一大助力,也正是女性意識覺醒的樞紐。


《鏡花緣》:明清時期女性意識覺醒

武則天女子當政


(3)女子反抗壓迫的天性

梁啟超曾說:“取前此二千餘年之學術倒卷而繅演之,如剝春筍,愈剝而愈近裡;如啖甘蔗,愈啖而愈有味”陳東原曾犀利指出清代婦女的社會地位:“清代二百餘年的婦女生活,也是這樣,取前此二千餘年的婦女生活,倒卷而繅演之,如登刀山,愈登而刀愈尖;如掃落葉,愈掃而堆愈厚;中國婦女的非人生活,到了清代,算是‘登峰造極 ’了 ,‘蔑以加矣 ’了,不能不回頭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被壓迫了上千年的女性,當這種壓迫讓人無處可逃時,女性意識就必然會覺醒。

《鏡花緣》:明清時期女性意識覺醒

權利與政權

2.女性意識覺醒表現

在《鏡花緣》之前,有以同情女性悲劇讚揚女性才能的《紅樓夢》,但是那些有才能的女子最後因封建社會陳規舊俗,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各自的悲劇命運之路,而《鏡花緣》則試圖給這些有女性理想意識的女子找尋出路,讓她們的智慧與才情不再侷限於心靈與家庭,也不再以才子佳人為主題,而是將女性放在廣大世界,見識世界的寬廣與壯闊,讚揚女性受盡苦難,但仍然勇敢無畏,頑強奮鬥的精神。如《鏡花緣》中出現的女性幾乎都自幼讀書,且能文能武,書中駱紅蕖其母喪於猛虎之口,她立誓殺盡山中猛虎,勤練武功,最後斬殺猛虎毫無畏懼,在得到離開的機會時,反而要照料祖父晚年,此等忠孝女子,不遜男兒半分,廉錦楓為母治病,在大缸之中習得水性,入海取參,不幸落入漁民手中,為獲救七言絕句張口就來,而獲救之後她殺蚌取珠知恩圖報,與閣樓之上讀《女誡》學女工的柔弱女子大相徑庭,魏紫櫻能夠將耍出一手漂亮的槍式,與狻猊猛獸相鬥毫無畏懼,她殺兇獸保一方安寧,卻也飽讀詩書,舉止秀雅,這些女子能文能武,靜若處子的大家閨秀與她們是天差地別。

《鏡花緣》:明清時期女性意識覺醒

將軍在上

而她們的才情品行也非一般女子可比,她們聚在一起參加女試路上,相互扶持,不離不棄,為他人排憂解難,遇見良將之後宋素被擒,多九公一個男子勸她們不要救,只因宋素是朝廷欽犯,怕惹禍上身,這些姑娘們卻心細如髮,毫無畏懼,得知宋素無罪,顏紫綃憑藉一身武藝,與燕紫瓊合作將人救出,這群女子或許不太符合封建傳統優秀女性的標準,但她們膽識過人,明辨是非,血肉鮮活,有自己的意識和理想。

《鏡花緣》後半部分武則天頒發詔令,允許女子參加女試,為飽讀詩書的女子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參加女試百位女子能文能武,在群芳聚會之上大顯身手,猜燈謎,下棋,諸般酒令,鬥草,投壺無一不通,男子能做到的,女子也不遜色,在抬高女性地位的同時,也在追求一種男女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