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邊》揭祕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在中國古建築史上,有一個雷氏家族七代執掌清朝樣式房掌案之職,跨越260年創造無數的榮耀與輝煌。


這是一個神秘的家族,也是世代傳承的能工巧匠,幾代人傾盡心血和智慧把北京變成了北京城。中國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均打上了“樣式雷”的烙印。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一個家族的傳奇

“樣式雷”何許人也?


在建築界有這樣一句話:“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樣式雷”是對清代二百多年間主持皇家設計、承辦內廷建造工程的一個雷氏建築世家的譽稱,堪稱清代乃至整個中國古建史上最牛的建築設計師家族。


“樣式雷”祖籍江西,第一代“樣式雷”的開創者雷發達在康熙二十二年,應召進京修建皇家園林,成為北漂一族。因技藝超群很快脫穎而出,參與重建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雷發達的兒子雷金玉的“出場”頗具傳奇色彩,據說當年暢春園的上樑儀式由康熙皇帝親自主持,但偏偏在升梁的時候卯榫結構發生了意外,所有人都很害怕。這時,雷金玉爬上大梁,用鐵斧狠狠地錘了幾下,大梁歸位。康熙h皇帝龍顏大悅,授雷金玉為工部營造所長班,開始執掌樣式房。


雷金玉將宋代以來沿用的“斗拱”進行改進,以卯口寬度為基本尺寸,形成“斗拱”變“鬥口”的新模式,讓設計與施工更加科學地銜接。從此,建築所用柱子梁枋的粗細、高低,都是以“鬥口”為基本單位來計算。直到現在,這項木工技藝仍無人撼動。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雍正皇帝即位後,大修圓明園,雷金玉擔任總設計師,自此,雷氏家族真正進入黃金時代。從第二代雷金玉起,第三代雷聲澂,第四代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三兄弟,第五代雷景修,第六代雷思起,第七代雷廷昌都聲名顯赫。


雖然雷氏家族幾代人都身居掌案,但事實上,這個職位並非是世襲制的,靠的是“競爭上崗”,憑紮實的手藝吃飯。其間也有兩次險些中斷,但“樣式雷”家族以不斷鑽研進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勁頭,一路披荊斬棘,守住了家族榮光,創造了中國古建築史上的一段佳話。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清代宮廷建築密檔

中國古建築設計的方式,在漢朝初期就已有圖樣,到隋朝時有了1%比利尺的圖樣和模型,但由於疏於保存等原因長久以來史料卻很缺乏。清代留存下來的樣式雷圖檔很可能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僅有的檔案記載,它也是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的有力證明,填補了古建築史研究的空白。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圖檔的建立與樣式雷第五代傳人雷景修有關。他從16歲起跟隨樣式房掌案的父親在圓明園樣式房學習世傳差務,雖然學的一身本事,但他生活在道光、咸豐年間,清朝當時已經是風雨飄搖,且無力建造新的園囿,只有圓明園殿、九州清晏、上下天光、四宜書屋、同樂園等處進行了小小的修繕。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樣式房更是停止了工作。


雷景修在閒暇之餘,致力於整理祖上流傳下來和自己工作工作中留下來的設計圖樣,燙樣模型,因此為我國古建築史留下了國寶。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建築圖檔涉及清代皇家建築規劃選址、建築設計和施工等階段、多方面的詳細情況,放映了中國古代建築達到最後一個高峰的全面成就,對中國清代的歷史、古建築史、科技史,以及相關建築文物的研究,均有重大價值。


2003年,“樣式雷”圖檔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07年6月2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樣式雷建築圖檔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古建築的3D模型

北京城隨著清朝的覆滅,經歷過風雨飄搖的動盪,很多清代精妙的建築或失於戰火,或年久失修,早已不復存在。但雷氏家族留下的建築燙樣,為我們揭開了很多傳說中建築的神秘面紗,我們才得以窺見他們的昔日風采。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雷氏家族進行建築設計的方案,都按照1/100或2/100比例製作的燙樣呈內廷,供皇帝御覽。所謂“燙樣”,就是“樣式雷”設計的古建築的3D模型,用草紙板熱壓而製成,因需要熨燙而得名。


燙樣雖小,五臟俱全。無論尺寸、樣式,還是結構,一覽無餘。不僅可以看到外部結構,還可以精確地看到內部陳設,所有燙樣可層層拆卸,如現代我們看到的微縮景觀模型般。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中國古建築早在兩三百年前就用到了三維模型,這種高超和嚴謹的技藝,既減少了與皇帝之間的溝通障礙,同時也為施工方提供了有效的參考模型。正是這些極為先進和智慧的理念和做法,樣式雷才能創造出一大批“雖為人作,宛如天開”的偉大設計。雷家燙樣獨步天下,正是雷氏家族傳承七代輝煌的核心秘密。


有著歷史餘溫的建築燙樣,為我們撥開了那個時代的營造情況和建築發展水平,更可貴的是透過他們我們可以探知被毀滅的建築風采,從而探知那個時代人們的建築理念。它本身就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凝結了勞動人民代代相承的智慧結晶。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今生

對於年輕人來說,很多人知道“樣式雷”大約是從《盜墓筆記》裡看來的,“老九門”之首的張大佛爺家,請託了“樣式雷”為他們設計辟邪的“張家樓”。南派三叔對雷家充滿興趣,書中有兩個章節就以“樣式雷”為名。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歷史上的“樣式雷”隨著清王朝的興盛而走向榮光,而雷氏家族隨著清王朝的覆滅也基本銷聲匿跡了。若不是亂世來臨,雷家後人迫於生計變賣燙樣圖檔,引起了建築專家朱啟鈐的注意,也許這些珍貴的圖檔會盡數流失,後世人也說不清中國古建築是怎麼建造的。


1931年,以中國古建築學家、營造學社創始人朱啟鈐為首,舉辦了一場“圓明園文獻遺物展覽”,與林徽因兩人誓將中國傳統建築的奧秘展示給世人,令其發揚光大。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無論是《盜墓筆記》小說,還是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對“樣式雷”都有提及,今世之人所熟知這個建築世家有賴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其亨和他的團隊。


80年代初至今,他們研究整理了上萬件樣式雷圖檔,將燙樣變成可讀的文獻資料,完成了近百次測繪,指導繪製了一萬餘張測繪圖紙。他們從這些遺存的資料中找到了中國古建築裡蘊藏著古代工匠們無與倫比的大智慧,找尋回了在世界建築學界遺失的話語權和尊嚴。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樣式雷|《鬢邊》揭秘清朝最牛建築設計師家族,匠心營造兩百年


如今,後人循著古人的智慧,看到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遙相呼應,景與物的完美結合,精細的層次美,創造出新中式建築的東方韻味,這也是對“樣式雷”的傳承,也是對古代大國工匠最好的致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