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留“房產”好還是留“存款”好?樓價數據一語中的

未來10年,留“房產”好還是留“存款”好?樓價數據一語中的

房地產快速發展的這二十年來,我們每一個人對房產的理解也不一樣。買得早的人,後期買房壓力小很多,有多套房的人,更是賺得盆滿缽滿,進入社會比較晚的人,要麼揹負房貸債務,要麼還一直在為湊買房首付款發愁。可以說,不同階段的群體,對房產的感情自然也不一樣。

房子,首先是有居住功能,這是每一個人開始買房最原始動力。但隨著市場的發展,房子還賦予了金融屬性,具有了投資功能。事實上,當前的房子已作為部分普通老百姓保值增值的工具。在國內,多年的現實情況表明,房子價格上升會帶來資產價值提升,抗通脹也不在話下。

現在的問題擺在大家眼前,當前房價已經上漲了這麼多年,還會一直漲下去嗎?如果房價不漲,甚至下跌,那麼房產不僅不能保值抗通脹,而且還可能面臨資產縮水。與其這樣,還不如留存款好,至少價值還大一些。但如果房價還繼續上漲,即使幅度不如以前,可以抵禦通脹,說不定還會實現資產增值。不可否認,個人對“房產”和“存款”的最終取向選擇,將影響到一生財富的積累,說不定差距還很大。

那麼,如果說人的一生有幾次財富積累機會的話,筆者認為,10年時間為週期基本可以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差距。下面,我們就“過去10年”和“未來10”年時間做一個實際對比和預測,通過“房價漲幅”與“通貨膨脹率”和“存款收益”3個數據分析,或能得到啟示。

①過去10年,“房價漲幅”與“通貨膨脹率”和“存款收益”對比:

1.過去10年時間,房價取2008年到2018年階段。2008年,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為3199元/平方米,到2018年時,新建住宅均價為8737元/平方米。10年時間,房價累計漲幅為2.73倍,年均上漲幅度為11.1%。

2.通貨膨脹率採取“M2-GDP”算法。同樣也取2008年到2018年期間的通貨膨脹數據,10年時間,年均通貨膨脹率為7.5%,這與統計部門公佈的CPI差距較大,主要原因在於CPI數據所取標本有特定性。這7.5%的通貨膨脹率數據,應該說還是比較符合居民感受的。如果過去100萬元放到今天,那麼購買力相當於45萬元,貨幣貶值幅度超過一半。

3.存款收益。經查詢,從2008年到2018年,考慮到資金收益和存取靈活度,我們以3年期定存為標準,這10年時間,存款收益基本在3%到5%之間,我們取中間數4%。

總結過去10年,房價漲幅超過通貨膨脹率3.6個百分點,超過存款收益7.1個百分點,房價漲幅跑贏通脹和存款收益。當然,這裡面還不包括買房槓桿帶來的乘數效應。

②未來10年,“房價漲幅”與“通脹膨脹率”和“存款收益”預測對比:

1.房價漲幅預測。很顯然,未來房價不可能保持高速增長,但仍然會中速和低速增長。這是基於城市化率,人均住房面積,以及未來人口淨增長等因素的綜合考量,同時,部分參照發達國家經驗和國內土地制度實際。這是我們對未來房價預測的前提,具體原因分析在此前文章有多次闡述,不再贅述。

未來10年,房價漲幅從過去年均11.1%逐步下降,3年一個時間段,8-10%、5-8%、3-5%,基本上到2030年前後,房價漲幅可能在3%左右徘徊。總之,房價漲幅會隨著前述的各種因素逐步衰減,但不會一步到位,長期還會保持低幅上行,這主要基於經濟發展和貨幣因素,這裡只能預測平均幅度,各年有高有低。

2.通貨膨脹率預測。M2的增長取向決定了通貨膨脹率如何。在過去10年,我們M2的增長率平均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增長,事實上,在2018年,已經回到8.1%,為近年來新低,貨供應量繼續縮減,說明依靠貨幣超發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過去。那麼未來10年,實際通貨膨脹率還會下降,在目前年均7.5%的基礎上,以兩個時間段預測,未來5年下降到5-6%左右,2030年前下降到3-4%左右。

3.存款收益。各種投資收益不可控,常見的股市收益起伏不定,不作為收益參考標準。普通大眾的存款從安全的角度考慮,一般會選擇各種貨幣基金,存取相對靈活,又比單純存款划算,目前各類寶收益可能在3%左右,部分可以做到4-4.5%左右。但隨著經濟增長調整到中低速,為刺激發展,存款收益會繼續下行,各種寶類收益長期還會繼續下探。未來10年,2-2.5%差不多。

結論未來10年,房價年均漲幅取中位數5-8%,通脹率取中位數5-6%,存款收益取2.5%。由此可知,房產收益增長率>通貨膨脹率>現金收益,房產增值不僅大幅跑贏存款收益,還能跑贏通脹。所以,留房子顯然要比留現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