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傅宗龍行書立軸 紙本 340X90 釐米

昆明野竹书尾旧藏

傳宗龍(?-1641),字元憲,一字仲綸,號括蒼,雲南昆明人。明代萬厲卅八年進士,崇禎十四年官至陕西總督、兵部尚書。能詩文,書法雄偉遒厚。

此帧书法作品内容为黄辉所作《栈阁旧作》 黄辉,字平倩,一字昭素,(四川)南充人,博极群书举乡试第一,久之,成进士,改庶吉士。

栈阁旧作原文

白雪开天宇,红林照石门.

仰泉方接鹿,倒树忽随猿.

云去峰争擢,溪来峡尽吞.

杖藜穿谷口,别有一乾坤.

傅宗龙(?-1641),字仲伦、号括苍、谥忠壮,云南昆明右卫(今昆明昆华医院)人,万历三十八(1610)年庚戌科进士(时十八岁),万历年间,初任四川铜梁知县,又调巴县任知县,后被举荐调入京城出任户部主事(办事官员,正六品),随后任山东道御史(正七品)。

巡按浙江

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熹宗皇帝下了召兵令,傅宗龙自告奋勇,仅用一个月就募集精兵五千。

天启元年九月,傅宗龙被任命为两浙巡盐,后任浙江巡按(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天启四年(1624),傅宗龙修废举坠,捐资缮修杭州岳庙,并采纳高应该科的建议,在岳庙内增建启忠、继忠、翊忠、流芳、土地五词。其中继忠祠奉祀岳云及夫人巩氏,以岳飞其余四子、四媳配祀。翊忠祠奉祀施全、刘允升、隗顺三人。启忠祠奉祀岳飞母,以岳飞女银瓶、孙岳珂配祀。流芳祠祀赵士㒟、韩世忠、何铸、周三畏、薛仁辅、李若朴、何彦猷、范澄之、程宏图、史浩十人。高应该科则奉命在流芳祠前择地建流芳阁,守护各祠。

天启三年正月,因贵州安邦彦造反,包围贵阳,一时士匪蜂拥而起,傅宗龙上书请朝廷拨出国库银帮助云南将士,开通建昌的交通,打通由四川进入云南的道路,另设置一名偏沅巡抚,罢免胆怯退避的总兵薛来胤。熹宗大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傅宗龙又上书请出去讨伐贼兵,说:“在武定、寻甸作乱的是东川土酋禄千钟。在沾益、罗平作乱的是一个女贼设科和她的同伙李贤等人。围攻普安,在云南、贵州边口上作乱的是龙文治的妻子及其同伙尹二。围困安南,占领关索领的是沙国珍及罗应魁等人。围困乌撒的是安效良。对这些人我都熟知他们的生平,他们不是我的对手。我愿意以四川巡按兼贵州监军的身份去消灭这帮小丑。”因傅宗龙奏疏中的内容切中时弊,其应变措施也具体可行,熹宗非常高兴,就交给有关部门讨论,熹宗“多采纳之”。恰好这时傅宗龙因为生病回乡修养去了。

平定“奢、安之乱”

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元年(1628)期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与贵州水西土同知安邦彦相继反明,占重庆,围成都;占遵义,围贵阳。战火燃烧四川、贵州两省,波及周边省份,史称“奢、安之乱。

天启四年正月,贵州巡抚王三善被降将陈其愚欺骗,战败而死。这年夏天,朝廷就从家里起用傅宗龙为贵州巡按兼监军。早先兵部曾传令云南巡抚闵洪学增援贵州,因为过不了盘江就停了下来。傅宗龙接到任命后,洪学让参政谢存仁、参将袁善及土官普名声、沙如玉等带兵五千护送傅宗龙过去。傅宗龙直渡盘江,边战边行,一路上在土匪都被他打败。而后带普名声及士兵进入贵阳,捕杀了陈其愚,贵阳军民大快人心。傅宗龙知晓贵州的要害及各地土酋的顺逆、将士的勇怯,巡抚蔡复一十分信任他,向朝廷奏请敕令傅宗龙专职办理军事,给他设立了中军、旗鼓,裨将以下任他赏罚,朝廷也同意了。傅宗龙于是上书讲论方略,又详细谈到了贵州一带的艰苦,请多拨发一些饷银。朝廷照办。早先,王三善让监军的道臣管制将领,致使文武不和,进退都互相牵制。傅宗龙一反他的做法,让监军负责管理粮草,评定功罪,不得掌握军队进退。因此将领们都听从命令,在汪家冲、蒋义寨接连战胜贼兵,直抵织金。

天启五年正月,总理鲁钦在陆广河战败。官军的败绩引起了傅宗龙对朝廷的政策的审视,经过分析研究,得出了“奢、安之乱”屡剿不止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各省军队平乱时不能越界,而叛军不受此限制。当奢崇明被打败后,为了逃避灭亡的厄运,便迅速逃往贵州,投奔安邦彦。这不仅增强了安邦彦的实力,还为奢崇明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留下疗伤喘息的机会。要想改变过去各省官军不能越界,各求其保的状况,最佳的选择莫过于整合动乱省份及周边的军队,将其置于总督的统一指挥之下,给叛军施以沉重打击。傅宗龙考虑成熟后,立即上疏朝廷,日:“不合滇、蜀,则不能平贼;不专总督,则不能合滇、蜀兵。请召还朱燮元,以蔡复一兼督四川,开府遵义,而移蜀抚驻永宁,滇抚驻沾益,黔抚驻六广,沅抚驻偏桥,四路并进,发响二百万金给之。更设黔、蜀巡抚。”明朝廷批准了傅宗龙的建议,对人事进行了重大调整,蔡复一因失职而罢官;任命朱燮元总督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广西军务;任命尹同皋为四川巡抚,王咸为贵州巡抚,闵梦得为偏沅巡抚。之后,在朱燮元的统一指挥下,各省官军协同作战,分进合击,使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官军在六广河大败后,西南局势更加严峻。乌撒土官安效良趁机集合士兵三十九营直抵沾益,进攻曲靖、寻甸;水东及平越(今福泉市)、兴隆(今黄平县城)、清平(今凯里市清平)等地土官、土酋纷纷起兵响应安邦彦。在“讨破乌粟、螺蛳、长田诸叛苗,大破平越贼”后,为了早日平叛,孤立水西军,彻底打败安邦彦,傅宗龙想出了一个良策。在其《上屯守策》上,傅宗龙拿四川与贵州相比较。他认为四川“以屯为守”,而贵州则应当“以守为屯”。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傅宗龙指出安邦彦的势力范围在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其所以如此猖獗,得之于“外藩”仡老、布衣、苗等少数民族的相助;然而官军无“边蔽”,分兵征讨则力量薄弱。如果要孤立安邦彦,首先切断其“外藩”的联系,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守为屯”。要贯彻落实“以守为屯”,必须先占据鸭池河沿岸的战略要地,打掉安邦彦仗恃的天然屏障,再“剿抚”安邦彦外围的土司、土酋,然后根据渡口大小,设立营寨,“深沟高垒”,建“烽墩炮台”,这样一来,就能“使一粟不入水西内,一贼不出水西外”。与些同时,沿河官军还须训练水战,农忙时不时渡河骚扰敌方,迫使“外藩”之民不敢监河而居。待防守没有问题后,就可以考虑屯田之事。

如何实施屯田,傅宗龙的具体办法是:一是卫所原有的田地;一是分割安邦彦和参与叛乱的土司、土酋的土地,把这些土地用来屯田,再将这些“屯田”奖励给平叛有功的将士。这些“屯田”可作为“世业”让后人继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兵响,而且还能“授田者”为自己的土地而战,担负起保土守疆的责任。傅宗龙预计,如果“以守为屯”实施三年,安邦彦“可尽灭”。这件奏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实施之后果然奏效,“渐剪水外逆党”,使安邦彦陷入困境。

然而安邦彦不会束手就擒,往往能变被动为主动。为打破孤立无援的状况,天启六年(1626)三月,安邦彦大举渡河进攻,鲁钦率兵迎战。在杨家海(黔西境内)一役,官军兵败援绝,鲁钦自刎。安邦彦乘胜前进,进逼贵阳。当时蔡一复已病逝,而新任巡抚王咸刚接任,而孤撑危局的则是傅宗龙,正是在他的统率下,官军在赵官屯击破安邦彦,斩故酋老虫添,又一次扭转了败局。

《明史》对傅宗龙在赵官屯之战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当是时,大帅“鲁钦”新亡,全黔震动,朱元燮远在蜀,王咸拥虚位,非宗龙,黔几殆。”

之后傅宗龙奔丧离开了贵州,然不出所料,官军与叛军相持两年后,朱燮元于崇祯元年(1628)九月平定了“奢、安之乱”,正好与傅宗龙当年预计的三年之期相吻合。当时傅宗龙正在昆明家中守制,听到奢崇明、安邦彦双双援首的喜讯,想到自己所制定的平叛策略奏效时,不由得心驰神往,欢快不已。

朝廷下诏升傅宗龙为太仆少卿(正四品)

总督蓟辽

崇祯三年傅宗龙守制期满回京任太仆寺少卿兼监察御使,当年会试主考孙承宗视傅宗龙为自己得意门生,听说他回京,立即写信给傅宗龙,询问愿不愿意来山海关代替自己督师,说明自己征求傅宗龙的意见是“借豪手自代之,其为我任之”。傅宗龙立即回信,当仁不辞,说“此来亦以君恩未报,师恩未酬,竟欲一当狂虏耳!”于是孙承宗写《以衰病求退,兼举太仆寺少卿傅宗龙自代之》:“臣近见太仆寺少卿兼监察御使傅宗龙至自滇南。臣病中额手,以为宗龙可以代臣。宗龙痴拙寡与,颇与臣同;而精详敏练,博大沉雄,非臣所能及。至当机能断,遇变不摇,直有古大臣之风。其按浙按黔,各著功能。而黔中四载,日在行间,定反侧于掌股,联众心于臂指。即当兵兴,招募纷错,朝合募散,独宗龙度局暇整,将士英发。以书生走五千里,众畏之而爱之,且知人善任~~~~此其材真可代臣!~~~~与抚臣丘禾嘉同心协力,共效驰驱,东事可为也。臣即病不能任疆,而亦为封疆得一人矣!”

朱由检览疏,十分重视,立即在平台召见傅宗龙问对,傅宗龙对答甚称上意。但是,朱由检还是不敢放年高病重的孙承宗离关,他觉得傅宗龙虽然优秀,但只有三十九岁,还是老枢辅在关上更令人放心。于是崇祯四年任命傅宗龙右佥都御使巡抚顺天(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崇祯五年九月傅宗龙升任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正三品,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管理华北、东北地区)。此区间践行孙承宗制定的辽东方略,筑城常和满清作战,崇祯七年因为小故革了官职。

巡抚四川

崇祯十年(1637)十月,李自成、过天星农民军南下攻入四川,先后攻克了川北和成都平原上的三十四座州县,一度兵临成都郊外。崇祯皇帝此时想起了平定“奢、安之乱”立大功的傅宗龙,拍着大腿说道“傅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于是立即起用在家中的傅宗龙接替王维章巡抚四川。傅宗龙刚一上任就调集各路川军数万人在成都至阆中一线阻止了农民军南下,并将李、过二人围在川西一块地方。崇祯十一年(1638),傅宗龙调集四川官军和他从云南带来的部队,从成都气势汹汹地向李自成压去。李自成迫于傅宗龙的威势,选择从川北线返回陕西,就这样后面有傅宗龙,前面有洪承畴、孙传庭,将李自成围困汉中山区。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小的战役,李自成只剩下十几个人逃入荒山。

执掌兵部

崇祯十二年五月,因为杨嗣昌的举荐,召入朝廷任兵部尚书,即离开四川。八月到京城,入朝见皇上。杨嗣昌性权谋狡诈,深得崇祯赏识。傅宗龙朴直忠正,不肯阿谀奉承。刚入朝觐见,就说人民贫困,财物穷尽。皇上很以为有道理,但见他只是说个不停,就不高兴的说:“卿应当去整顿料理军队的事务。”傅宗龙既已退出,皇上对杨嗣昌说:“为什么?宗龙善于策划黔的事务,但所说的话都是别人说过的无足轻重的意见。”自从些后上奏所请求的事,多在皇上那儿受阻。

熊文灿既已罢免,傅宗龙就说:“过去贼寇流窜东西,杨嗣昌困些提出分别征剿的策略。如今流窜的贼寇各自停留在他们的地方,臣请采取作战形势危险时近距离指挥的策略。总理只管辖楚、豫,秦总督兼管四川,凤阳总督兼管辖安庆,各自率领所管辖的巡抚镇将,限期在十二月取得成功。”因而荐举湖广巡抚方孔召代理能文灿。皇上不用,用杨嗣昌督师。

杨嗣昌既任督师后,上奏章请求军饷,因没有全部答应,便弹劾兵部不称职。傅宗龙也弹劾杨嗣昌白白地损耗国库,不能报效皇上,还盛气凌人,欺凌朝廷大臣。适逢蓟辽总督洪承畴奏请任用刘肇基为团练总兵官,宦官高起潜又揭发刘肇基怯弱,傅宗龙没有立即答复。皇上于是因此发怒,斥责傅宗龙违抗圣旨,以视封疆为儿戏的罪名交付司法官员审讯。司法部门拟定戍守边疆的处分,皇上不许,想要置他于死地,于是被下大狱。就这样傅宗龙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只做了五个月。

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崇祯十四年春,杨嗣昌死,大明在外忧内患无人能用的时候,兵部尚书陈新甲向崇祯推举傅宗龙,过了很久崇祯说:“宗龙朴实忠正,我因为他原先就有这样的品质而用他,应当尽他最大的力量,”于是把他放出大牢,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头衔代替丁启睿,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然当傅宗龙到达陕西时是何等一个境况?因为东征西战,关内精锐几乎被抽走,剩下的军队没有训练,将领骄横跋扈,连年灾荒,军饷、粮草都非常匮乏,如此兵力如何剿灭流贼?而李自成当时有部队五十万之众,攻陷河、洛,进范开封,罗汝才再次从南阳奔向邓、淅与李自成会师。在崇祯帝的一再催促下,九月四日,傅宗龙只好带着没来得及整训,粮饷也不足的川、陕部队二万人出关,停驻在新蔡,与保定总督杨文岳的军队会合。贺人龙、李国奇统领秦兵,虎大威统领保兵共同结成浮桥,往东渡过汝水,会师奔向项城。

五日,两支军队全部渡过,走向龙口。李自成、罗汝才也在上流结浮桥,将奔往汝宁。看见两个总督的部队到来,把精锐部队全部埋伏在树林中,表面上欺骗明军诸贼从浮桥西面渡河。贺人龙派断后的骑兵侦查贼寇,回来报告说:“贼寇向汝去了,结成浮桥将渡河了。”傅宗龙、杨文岳夜间在龙口会合诸将,明一早将交战。

六日,两支军队并头前进,半路上一骑兵奔驰而来报告说:“贼寇已一半渡过河了,快三分之二了。”傅宗龙、杨文岳说下令立即追击。奔走三十里,到孟家庄,太阳已经是正中午。人龙、大威说到:“马力疲乏了,明早再交战,停下部队宿营。”诸军解下马的护身甲,把矛戟插在地上,分散进村落找饲料牧草。贼寇见到,从埋伏的树林中冲出搏杀我部士兵。贺人龙有骑兵五千不应战,李国奇帐下的士兵出营迎战,战败。秦兵、保兵全部溃散,贺人龙、虎大威带部奔向沈丘,李国奇跟着他们,三个大帅的部队全溃散逃走。傅宗龙、杨文岳把部队结合起来屯驻火烧店,贼寇用步兵攻打他们的军营。明军各部队用火炮轰击,震死贼寇一百多人。傍晚,贼寇领兵离去。傅宗龙驻扎在西北,杨文岳驻扎在东南,以濠沟为界防守。保定部队在深夜溃散,总督杨文岳在副将保护下连夜逃到项城。傅宗龙又分出秦兵在东南建军营,诸将分守营垒与贼寇的营垒相对抗。

九日,派人送书信令贺人龙、李国奇回师救援,两总兵不肯,傅宗龙说:“他们怕死,理应不来,我难道也怕死吗!”对他的部下说:“宗龙老了,今日陷在贼寇之中应该与诸将士在一起同贼寇决一死战,不能仿效他人卷起甲杖逃走。”召来裨将李本实,就在杨文岳营地开濠沟筑堡垒来抵抗贼寇。贼寇也开挖两层濠沟围困。

十一日,秦兵粮食吃尽,傅宗龙杀马骡来供应军队。次日,营中马来骡也吃尽,就杀贼寇拿他们的尸体分来吃。十八日,营中火药、铅弹、箭全部用完。傅宗龙精简士兵,除去伤亡还有六千人,这些都是忠于他的亲军,家兵,亲人。半夜,带领剩下的这六千人突破贼寇营地,杀死一千多人,突破包围冲出。冲出各部队零落分散,傅宗龙徒步率领各部队边战边退,官兵越战越少,最后只剩下十多人陪护着他。十九日,太阳正当午,离项城不到八里地,贼寇乔装明军追上傅宗龙,并簇拥至项城城门下对城上官兵喊话:“我们是秦总督的随从官兵,请开门迎接秦督进城。”傅宗龙立即大声向城楼上官兵喊到:“我是秦总督,不幸落入贼手,左右都是贼兵,赶紧开炮。”贼寇用口水吐傅宗龙身上。傅宗龙骂贼道:“我是大明大臣,要杀就杀,怎么能为了拖延死期就去帮贼寇骗得城池呢!”贼寇抽刀砍宗龙,砍中他的脑袋而跌倒,宗龙骂贼不止,贼又割下他的耳鼻。城上炮声响起,震死部分贼寇,其余贼寇逃跑,这时傅宗龙的家奴卢三将他背入城门后他才气绝。事情马上传到京城,崇祯帝说:“象这样可以说是朴实忠正了。”恢复了傅宗龙兵部尚书的官职,加太子少保,谥忠壮,恩荫其子锦衣卫世袭百户,给予祭葬的礼仪。光绪四年,入河南项城县祀典。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傅宗龙行书唐代柳宗元诗《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傅宗龙草书刻石,昆明西山龙门石崖,“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描写西山暮春的景色。据李根源著录有“傅忠壮公墨迹,宣统庚戍(1910),余与李坤(太史)修公眠山墓,公裔孙以此贻余,敬之云南图书馆,戊午(1918)在粤,嘱何筱泉秉智摹刻,以永其传。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傅宗龙故居

即今天昆华医院所在地,民国初年为傅宗龙故居,后改金碧公园,故居内原有Z型楼、船亭、得月亭等建筑。1912年李根源立有傅忠壮公故里碑,在进门左侧,石碑写“明傅忠壮公故里,后学林则徐敬题”。1938年全部并入昆华医院范围,现在的金碧广场牌坊巳不是原址。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傅宗龙衣冠冢

傅宗龙战死河南项城,崇祯帝闻傅宗龙死讯后,复其兵部尚书职,赠太子少保,谥忠壮,荫封子孙为世袭锦衣百户,并对他予以公祭、公葬。身葬于城内大吉寺门前百步。其衣冠冢葬于昆明眠山东面傅家凹,并有御赐碑文,后毁于战乱。宣统庚戍年(1910)李根源、李坤重修。1991年云南轮胎翻修厂征地建炼油厂毁之。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傅学俊昆明居民,是傅友德率兵南征到云南沾益时留下的后裔。

清末民初,他们这支由沾益迁往省城,在威远街、光华街开设“忠义祥”,经营宣威火腿。由此,积累了一定资金,才由其爷爷辈傅润之、傅寿之两兄弟及其父于上世纪初在三牌坊居仁巷选址买地建“傅氏宅院”。现成为文明街片区恢复保护建筑之一。他曾说:“昆明及省内其它地州也有傅氏后裔,他这支祖籍在曲靖沾益大树屯傅氏家族至今人丁兴旺。”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昆明正义路居仁巷傳氏故居原址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傅氏故居一楼格子门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重建后图片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傅宗龙

注:撰写本文时参阅了有关网络资料,在此鸣谢!错误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敬启:兰室风清书画社,为您提供云南历代书画名家艺术品收藏、交流、展览策划、销售,恭候您的光临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