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从近两年的作品,电影《闻烟》《我们永不言弃》《三叉戟》和电视剧《传家》等,韩庚已经完全摆脱了流量明星爱情偶像剧的束缚,在更多地走向剧情刻画、人物刻画、正剧重题材。而得以与这些极爱惜羽毛的名导戏骨合作,也正是对其演员专业性的进一步认可。

作 者:蓝二

版 式:王威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韩庚曾问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为什么会选用自己。

这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导演说,他看到了韩庚在表演上的“贪欲”。

他确信韩庚深谙与观众“心脑共振”的个中乐趣,并在努力追寻这种乐趣。

这正是导演需要的。

作为初代顶流的韩庚,在偶像这个职业上曾创造过太多的纪录,也是中国娱乐领域一个极具标志性意义的身影。

他是第一位在韩国出道的中国人,成为国内粉丝跨洋追的第一个中国爱豆。随后他又成为第一位担任韩国组合队长的中国人,带着SJM红遍国内,自己也作为正能量偶像受到社会认可,担任奥运火炬手。

从出道到2009年回国,韩庚对于国内粉丝圈层和粉丝文化的形成是具有启蒙和奠基意义的。早在未回国时,韩庚的国内粉丝就逐渐催生了最初的圈层文化形态,“庚饭”“颜饭”等一系列粉丝专属术语出现,粉丝有组织有管理地为韩庚进行各种应援行为。在偶像生日时,“庚饭”会制作原创歌曲作为礼物并以多国语言在全球发行。在他回国后,发行个人专辑《庚心》,销售量突破100万张,打破年度唱片销售纪录,也远破此前国内天王天后级歌手的专辑成绩。

新一代偶像粉丝的威力由此释放,并在此后逐渐向其他二代三代顶流围拢,不断专业化规模化,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粉丝经济。

这诸多特殊的“第一”标签,也意味着前方没有经验可循,他自己总是偶像这个群体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在摸黑蹚路,总会遇到无人面临过的问题,也总要自己找出解决路径。从偶像转型为演员,就是他花了11年去蹚,以及仍在探索的路。

就在昨天,4月20日,韩庚的新电影《我们永不言弃》上线了。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大制作,而是一部比较走心的励志电影,但让很多人关注到和惊到的是,韩庚的形象气质大变。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寸头筋肉。

韩庚原本更偏于舞者的流畅体型,在这部电影中,他真将自己拗成了拳击手的硬板身形——拍摄前的苦练可见一斑。

导演周显扬说,这部电影得以成立的基础,首先是演员肯投入大量时间进行长期的、全职的训练。他和韩庚第一次沟通时即一拍即合,“如果不做到专业,不是真打的话,绝对不会开拍这部电影”。

于是韩庚几乎提前半年,开始了真·地狱式训练。

先是深入了解拳击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继而是三个半月极其辛苦的体能训练,练出近乎职业拳手的身形,之后是两个半月的专业拳击训练,通过与职业拳手的一次次对战去积累经验。在训练中配合的是饮食习惯的改变,无糖无油无盐,导演周显扬自己也试过,“非常难吃”。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韩庚自己很清楚,半年的集训绝不可能同多年专业训练的职业拳手相比,但他要的,是至少要真正入门,架势得像,身体反应得对。

在电影后半程的高潮戏份中,韩庚所饰演的老拳王周始,重新站上擂台,闪躲,出拳,起手姿势,包括中拳时的本能反应,真功夫都没白下,紧张感不亚于一场真实的拳赛。

而事实上,即便是在之前的文戏叙事中,有周始在拳馆打工,临时给健身学员当陪练教练的短暂画面,也能看到,韩庚拿起教具瞬间就进入拳手的身体状态。

有曾经进行过3年拳击训练的观众,看完电影特意在豆瓣上点评了细节,包括韩庚手背关节处只有打拳能打出来的厚茧子。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当然,《我们永不言弃》并不只是一部打戏,电影的很大篇幅也在父女亲情上,这对于韩庚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巧合的是,就在该片之前,韩庚参演的泷田洋二郎导演的《闻烟》,其中也有韩庚的父女亲情戏份,也同样有女儿身患重病的情节。接连两部戏份的锤炼,尽管《闻烟》还未上映,但由《我们永不言弃》中可以看出,韩庚对于情感的处理,对于情绪的把握,对于如哭戏这样爆发点的演绎,较其上一阶段代表作《前任3》,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因为此次的筋肉形象,有一些看法称《我们永不言弃》是韩庚转型硬汉之作,在我们看来,“转型”之说是对的,“硬汉”却颇显片面。

从无数挫折和困苦中自己打拼而起的人,比如韩庚,对于前行会有更明确的认知和更坚韧的意志。从回国至今的11年间,尽管有高有低,转型,事实上是一直贯穿在他的发展之中的。

正式成为演员,可以说是韩庚的第一次转身。

《大武生》《致青春》《前任1》,可以被称为演员韩庚的第一阶段。由于非科班出身,这个阶段的韩庚演技颇显青涩,但以真我入门,尽量在自己可以把握得了的人物角色中,去找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但即便在其中,也可以看出韩庚在自我演进上的努力。比如《大武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其中可以看出他想演好的诚意,但表演上用力过猛,流于表面。而到了《致青春》,尽管韩庚在其中前后加起来只有20分钟的演出,但开始找一些情感状态的层次了,他的角色林静年少时的懵懂情愫、不得不放手时的无奈以及成年入世后的机敏圆滑,韩庚有在做走心的努力,试图尽量以自然的状态去呈现。到了《前任1》时,他挑大梁表演时的状态又更自然了很多,对人物有理解设定,细节上也有微表情处理。

而从《万物生长》前后开始,可以说韩庚进入了第二次转身的阶段。这一转型不是职业身份上,也不是形象类型上,而是对于表演的理解和习得上。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韩庚于《万物生长》

韩庚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演技上还有很大的待提升空间,而他的提升路径就是尽可能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参与各种作品,接受不同导演的调教。一直到今天,关于表演的自由度,他还是表示自己更倾向于跟导演进行充分沟通。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智取威虎山》中只起到了头尾串联作用的小年轻,还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只有几场戏的赵先生,韩庚都甘之如饴地领受。名导们的调教事实上也给了韩庚更多留存下差异化银幕形象的机会,比如赵先生,在此之前可能人们对于韩庚的印象固化为文弱学长,而绝不会想到他可以演出这样华丽中带有颓废,明亮中含着猥琐的状态。

《万物生长》就是韩庚刻意求调教的重要作品。他向导演李玉争取角色时曾说,“导演,无论你怎样打碎我,无论你让我做什么,受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我就是想把这个角色演好,我太想做一个好演员了”。

而李玉后来则说,拍戏时韩庚哭了很多回,把他自己对爱情、友情的感受全部掏出来给这部电影了,毫无保留。

在李玉导演的调教下,韩庚演得“很实在了”,一个80年代的大学生,与同学在一起时的粗糙傻气,与同龄女友在一起的青春气息,与心仪熟女在一起时的故作逞能,他都颇精准地演出了层次。

韩庚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演得最累的一场戏,是他与齐溪饰演的女友分手的戏份。导演不给剧本,两人就喝了一瓶二锅头开始演,以撕心裂肺的状态演了一夜。从疯狂大吵,到想做安慰又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而后慌乱之中发现已无可挽回,最后瘫坐在路边的懊悔和颓然,这场原本可能比较平缓的戏份,最后完成的流畅度之高,情绪节奏起伏有度,也是韩庚当时阶段的一个高光点。

如果说在此前韩庚还被视作“一个可以演戏的偶像”,那么在这一阶段,尤其以《万物生长》《前任3》为代表,再辅以一些亮眼的配角演出,他已经被市场真正接受成为一个演员。尽管众口难调作品口碑不一,但每一次,依然会有不少人看到韩庚的演技进步。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韩庚与张国立老师《闻烟》剧照

事实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早几年的《万物生长》,还是当下的《我们永不言弃》,在做演员上,韩庚始终是有着一股子“打碎自己”的劲儿的,打碎重塑自己的内心,或者身体。

也正因此,在2018年左右,我们看到演员韩庚迎来了他的第三个转身。以往他虽分别尝试过文艺片和商业片,但类型较集中于爱情片类型,而自此阶段起,韩庚开始出演更多类型的作品,并且其中几乎没有与以往重复的角色。

可以看到,从2018年9月起,韩庚先后参演的作品包括电影《闻烟》《我们永不言弃》《三叉戟》和电视剧《传家》等。

《闻烟》由泷田洋二郎执导,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父子情感故事,韩庚与老戏骨张国立搭档,饰演儿子。警匪动作片《三叉戟》是改编自金盾文学奖、燧石文学奖作品,由高群书导演,韩庚在其中饰演经侦队长,是与戏骨黄志忠、姜武和郭涛合作。《传家》则是延禧班底的新作年代戏,于正同样也是非常擅长文艺与商业结合的操盘者。《我们永不言弃》是这些作品中率先播出的,从中可以看到,韩庚已经更多地呈现出熟男的沉稳与人生质感。

由此可见,韩庚已经完全摆脱了流量明星爱情偶像剧的束缚,在更多地走向剧情刻画、人物刻画、正剧重题材;并且得以与这些极爱惜羽毛的名导戏骨合作,也正是对其演员专业性的进一步认可。

而韩庚的下一次转身将在何时、何处发生,朝向何种维度,我们拭目以待。

韩庚:从顶流到演员,他花了11年,打碎自己

韩庚与高群书导演于《三叉戟》现场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