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密(10):老孑的幸与不幸


道与德是《道德经》的核心。如果按诸子百家论,只称老子,孔孑《论语》外,《道德经》有专名,实乃大幸。但是,道德两字在现代社会,成了社会伦理的专名,当我们这样来理解时,又是老子的不幸!

有无两字,老子之门;道德两字,贻误之灯。所以,不解决道德两字的理解,所有解读都可能是盲人瞎马,比如我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道德经》才是真正的取天下的文笔。


《道德经》解密(10):老孑的幸与不幸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七 章

道 常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化 。

化 而 欲 作 , 吾 将 镇 之 以 无 名 之 朴 。

无 名 之 朴 , 夫 亦 将 不 欲 。

不 欲 以 静 , 天 下 将 自 定 。

道,可一以言之,无名有用!用无穷不可一名,所以凡以音声形色求之皆不可得,却又近取诺身远取诸物,无所不在。它是最确定的不可确定性!

道为虚,无所不为道,如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可见道之难也。


《道德经》解密(10):老孑的幸与不幸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八 章

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

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上 德 无 为 而 无 以 为 ﹔

下 德 无 为 而 有 以 为 。

反过来,确实性,就是有限性!所以可分別之:上德、下德、有德、无德,如此等等。

说到底,当我们用现代的道德(人格的表面)来理解老子时,那更是下下之德了。

道,乃天;

德,乃人,还不违天;

而下之,已非人矣,所以,接下来的才是我们要警醒的地方:

上 仁 为 之 而 无 以 为 ﹔

上 义 为 之 而 有 以 为 。

上 礼 为 之 而 莫 之 应 ,

则 攘 臂 而 扔 之 。

故 失 道 而 后 德 , 失 德 而 后 仁 ,


《道德经》解密(10):老孑的幸与不幸

失 仁 而 后 义 , 失 义 而 后 礼 。

夫 礼 者 , 忠 信 之 薄 , 而 乱 之 首 。

前 识 者 , 道 之 华 , 而 愚 之 始 。

是 以 大 丈 夫 处 其 厚 , 不 居 其 薄 ﹔

处 其 实 , 不 居 其 华 。 故 去 彼 取 此 。


《道德经》解密(10):老孑的幸与不幸


总结一下:道是路,条条道路通罗马!德,有得于心,行有所规(最初的德是七曜之星的轨道),则必有所失,已经是偏了。

接下来,就是仁义礼。道乃天,德乃物,仁乃人(心),义礼乃人之表也,而我们恰恰把仁义礼视为德,已经非德,我们的德则更下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