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诗歌亦是美的载体!

诗歌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诗歌亦是美的载体!

001

作品名:Sonnet 18

作 者: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亚 )

详 见 : The Sonnets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

载 体:诗歌

格 式:4/4/4/2

年 代:1609


诗歌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诗歌亦是美的载体!

002

01 诗歌梗概

· 威廉·莎士比亚的诗集总共154首,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到126首为止的主题是献给一位年轻的贵族友人,主要表达对友人的外貌的赞颂以及对于诗歌艺术主题的升华;而第二部分是献给另一位“黑女士”,主歌颂爱情。


· 而现在这首为第一部分的第18首也不例外,其中优美的笔触一反当时主流十四行诗矫揉造作的风气,行文之间感情充满了热忱与真挚,华美与寓意并存,充满了张力与表现力。


· 十四行诗的一般形式是:4/4/3/3的形式,而莎士比亚改变了跟风的形式,变成了4/4/4/2的形式,以最后的两句点明整个主旨中心。

诗歌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诗歌亦是美的载体!

003

02 诗歌背景

· 诗歌所展现的东西总是离不开当时的背景,特定的时期总会涌现出当时背景下的艺术之作。


· 莎士比亚家喻户晓,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更是文学家,其作品对于人文主义这一主题的深思探讨从未间断过,前期作品乐观是对于人文主义这一命题的希冀向往;中期见多了阴暗作品风格也随之阴郁;晚期人文主义梦想的破灭心境也随之变化,作品更是充了满浪漫主义色彩。


· 而十四行诗正是莎士比亚中期的作品,当时社会与政治矛盾的日益尖锐,更多的不再是对于人文主义的深究,而是对于社会的批判。在诗歌中也可见背景影响下的蛛丝马迹,全诗对于友人的赞美,感叹美则美矣然不能常驻,如何常驻这一遐想从而引申到诗歌本身这一载体上。心态上的变化导致主题的进一步升华,从“人”转到“人文主义”,用诗歌记录下不朽,从而赞美了这一主旨。


· 不可否认莎士比亚一生都在创作中,容颜可能易逝,然而艺术不会腐朽。

诗歌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诗歌亦是美的载体!

004

03 诗歌内容

· 全诗一开头四句起,就将这位友人与“夏天”相比,夏天必然是生机与活力的象征,更是对于友人外貌的肯定,万物繁荣,是生命的盛放。引出主题之后开始转折,夏天虽美但是也抵不住时间与自然的摧残,夏日的期限有限,美丽的事物即将凋落。


· 第二组的四句开始重点描述这些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明里暗里将即将表达的东西摆上台面来。


· 第三组的四句着重开始描写主体中的“你”,“你”是特殊的,在即将凋零的夏日里是永恒的存在,自然界的规律和死神的到来也无法带走“你”的美。时间不能留住的“美”,艺术载体“诗歌”就可以,到这里为止其实已经慢慢从人的赞美描述上升到了对于诗歌等人文主题的赞美歌颂。


· 最后的两句是整个诗的中心的挑明,“你”与“诗”同在,诗如果还长存,那么“你”美也会一直长存下去。


· 4/4/4/2的层层铺垫,巧妙的结构转折,跳出了当时的成俗老套,用词及其华美,巧妙的运用人来表达整个主题。整篇诗极富艺术美感,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将当时所想表达的人文主义也掺杂其中,艺术性绝佳。

诗歌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诗歌亦是美的载体!

005


04 写在最后

专注写好每一篇内容,如有见解之处欢迎来私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