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推薦給兒童的哲學書


世界讀書日:推薦給兒童的哲學書

《小哲學家的大問題:和孩子一起做哲學》

(瑞士)Eva Zoller Morf 著

楊妍璐博士 譯

推薦語∣本書是由瑞士兒童哲學先鋒人物伊娃·佐勒·莫爾夫所撰寫的P4C代表作,莫爾夫本人有30多年從事兒童哲學研究與實踐的經驗,在德語界和歐洲有較高的知名度。夏威夷兒童哲學創始人托馬斯·傑克遜親自為本書撰寫序言。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來展開:

第一部分是“和孩子們進行哲學探究”,旨在區分兒童的問題種類,指引教育者如何更好地應對兒童的提問,如利用適宜的繪本,運用“聰明思考者的工具”等。

第二部分是“關於倫理問題的哲學探究”,集中就兒童們提出的倫理道德問題(如什麼是善與惡?我們應該怎樣生活?為什麼我必須這麼做?我們為什麼要吵架?等等)進行討論,指引教育者運用關懷性思考來提升兒童的道德判斷與情感調控能力。

第三部分是“關於存在問題的哲學探究”,對存在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可以發展兒童的“存在智能”(它屬於多元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真理或真實什麼、世界從何而來、什麼是死亡、怎麼看待靈魂或精神的存在等問題,此部分可指引教育者更好地應對孩子們提出的存在類哲學問題。


世界讀書日:推薦給兒童的哲學書

《讀圖畫書,學批判性思維》

(愛爾蘭)Mary Roche 著

張麗倩 譯

推薦語∣本書作者瑪麗·羅奇在愛爾蘭從事不同類型的小學和幼兒園教育近40年,她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批判性思維與閱讀討論”(CT&BT)的方法,致力於以圖畫書(繪本)為載體培養兒童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全書共分為兩大部分八章,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五章),主要討論CT&BT的一些理論與概念框架,其中第一章介紹了CT&BT的基本原理,第二章著眼於理解力與意義建構的整體概念,第三章討論了對話閱讀和互動式閱讀,第四章討論了兒童的口語發展,第五章探討了圖畫書的理論以及特徵。

第二部分(第六至七章)主要討論瞭如何在實踐中開展CT&BT的問題,其中第六章展示瞭如何在小學不同年齡階段使用圖畫書的問題,第七章展示瞭如何在課堂情境中實踐CT&BT的方法。

總的來說,本書就是一本旅程指南,介紹瞭如何選擇高質量的圖畫書、如何閱讀與討論圖畫書,並給出了在家庭與課堂兩種環境下的操作方法,以此培養孩子的批判性讀寫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幫助他們成為真正的讀者。

書中提到的多數圖畫書都有中文譯本,便於國內讀者參考使用,提到的方法簡單易懂。你需要做的準備只是,一本好的圖畫書,以及騰出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


世界讀書日:推薦給兒童的哲學書

《教兒童學會思考》(第4版)

(英)羅伯特·費舍爾(Robert Fisher)著

冷璐博士 譯

推薦語∣

  • “我們怎麼能確定一切不是一場夢呢?”
  • “如果我有兩隻眼睛,為什麼我看不到你有兩個你?”
  • “知道和相信是有區別的。我相信有聖誕老人,但我知道他並不存在!”
  • ……

每個孩子都可以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基於哲學是唯一一門以思考為主題、以提高思維能力為目的的學科,本書作者從思維教學、兒童哲學、團體探究、對話式教與學等方面入手,為在家或在學校與孩子一起開展哲學探究提供了方法,以此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使其對世界保持好奇,更好地與人合作,並學會關懷他人。

本書作者羅伯特·費舍爾是英國布魯內大學的資深教授,也是英國兒童哲學的代表人物。本書曾經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此為更新的版本,且在用詞翻譯上更符合兒童哲學領域的標準用語。全書由七章構成,第一章“關於思考的思考”指明瞭思維教學的重要性,揭示了哲學在這個方面可以發揮的優勢作用;第二章“兒童哲學”探討了什麼是兒童哲學、怎麼教兒童哲學、兒童哲學培養什麼思維等問題;第三章“團體探究”展示瞭如何通過團體探究的方式來推進哲學探究,指引教育者如何設計哲學討論、如何促進哲學討論、如何評估兒童哲學的成效;第四章“促進思考的故事”則介紹瞭如何通過故事來激發哲學討論,從而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與讀寫能力的具體方法;第五章“對話式教學”則介紹了蘇格拉底式對話教學的具體方法,以及與傳統教學的區別;第六章“學校裡的哲學”則總結了兒童哲學的關鍵要素,指明哲學探究是如何有助於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後一章“為生活而思考”則詳細討論了兒童哲學滲透到不同學科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