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岁还没结婚,我是不是很失败?

小林(化名),女,大学毕业后独自在北京创业,经营一家器械出口公司,历经十年,公司已经走上正轨,然而事业有成的小林面临着城市大龄单身女青年相同的困惑,为什么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感觉自己的情感生活很失败。

小林出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上面有一个大自己两岁大姐姐,然而父母不惜冒着超生罚款的风险,还是生了二胎,结果还是女孩。小林从小被父亲当男孩子来培养,与男孩竞争,学习成绩优异。小时候父亲常对人说,我这女儿比男孩还强。

大学时期,小林谈过一次恋爱,很爱那个男生,但男友觉得她过于强势就分手了。小林感觉很受伤,此后五六年与男生交流出现障碍,严重时手心出汗,自觉对男生有抗拒感。工作后小林谈过两次恋爱,都是两三个月就结束了。

32 岁以前,她对婚姻没啥感觉,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不需要什么男人。然而眼见着马上到 35 岁了,她突然开始觉得焦虑,特别想找一个人,很想结婚,也可能是她遇到了一个人,让她有了想结婚的状态。

他是小林公司的一个股东,刚结婚一年,妻子怀孕半年了。小林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两人就渐渐好了,可能那男人也有想接近自己的意思。他们在一起七八个月左右,最后两三个月,自己的情绪非常差,总是莫名其妙地哭,感觉真没办法再继续下去了。今年一月小林就彻底跟他闹了一次很大的冲突,然后就分开了,三月份他就离开公司了。从一月到三月期间,小林整个人对生活失去信心了,几乎每天都会无缘无故哭好几场,不愿起床,也不愿出门,什么也不想干,天天在家睡觉。

分手后第四个月,情况才渐渐好转,虽然小林满脑子还是想这件事。现在她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虽然心里仍然惦念着他。她觉得自己就是想找个人结婚,感觉自己很失败,于是她找到心理咨询师,想解决自己的情感困惑。小林认为事业做得再好,但婚姻解决不了,自己也是个失败者,开始怀疑人生—— 到底人生应该怎样过?最低落的时候,她甚至萌生了放弃事业。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应该往哪里走,应该怎么走。

尽管如此,在最糟糕的那段时间,小林一直坚持去上 EMBA 的课。目前她还有个想法,考虑是不是用一两年时间到国外大学去修一个课程,就当散散心也好,反正就是各种迷茫。她不知道是这次情感困扰带来的迷茫,还是自己本身对未来迷茫......

小林自认为相貌中等,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平时不爱打扮,缺乏女性的柔美,情绪容易波动。

当问及小林的择偶条件,她罗列了以下几点:

  • 外表:希望是高个子,最好 180cm 以上,不能接受低于 170cm(小林身高 161 cm)。
  • 性格:是小林最看重的,喜欢聪明、有自信甚至自负、善于表达、有担当。
  • 经济条件:和自己差不多就行(小林自身经济条件优越)。
  • 离婚男也可以。


情感类困扰是最为普遍的心理困扰之一,也是心理咨询中的常见案例。 我们来看资深心理顾问如何帮助小林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咨询师认为,小林现阶段出国留学是不理智的,只是一种逃避。很明显小林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事业顺风顺水,那就到了解决家庭方面事情的时候了。读 EMBA 也好,提升自我也好,在国内还可以管理公司,处理危机,没准还能在学习中遇到合适的人。但去国外留学就不现实了,学习压力大不说,生活各方面也需要适应,麻烦事一大堆......除非想好了一辈子独身。显然独身不适合小林,她有恋爱结婚的需求,内心还是传统的女人,只是事业上比较要强。

其次,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生子。事业和家庭本来就很难平衡。小林是位事业型的女性,在事业上比别人投入的多,使自己无法两头兼顾,这和她从小成长环境有关。情场上不像事业上那么顺利,就得适当妥协。

就看哪些条件能接受,哪些不能接受,得有一些最低条件。情商不好可以培养,智商是没法培养的。和遗传相关的生理因素,比如智商和高矮长相,想生什么样的孩子就得找什么样的对象,这些条件往往不能妥协。

不过,小林在某些方面没有具备足够的弹性。她自身事业发展不错,经济条件也好,再想找和自己差不多,这就难了。中国绝大多数男的都不想找女强人类型,所以方向反了。小林是“女主外”型,那么找“男主内”就比较合适。否则找一个各方面条件相当的,肯定不会首先选择她。为什么呀?他自己可以生活得挺好,可以找个温柔的太太,可以找个年轻漂亮的,找个生孩子没问题的,而不会反过来选择女强人。这点得想明白。要求越高,越不好找,越容易把自己剩下。学历也是一样,找个聪明人,大学毕业就可以了。如果一定要找学历比自己高的,越往上那就人越少。

为此,针对小林之前的择偶条件,坚持那些跟遗传因素有关的要求,找一个健康的、没有遗传病家族史的,个子高的、智力比较好的,这没问题。再想加一点,比如要求性格也好的,也凑合;但是不能再要求经济条件、学位,再要求其他的。因为如果再上加的话,选择面就非常狭窄了。也不能盲目出国,在国内读一段时间是对的。

咨询师指出,小林这种情况属于适应障碍伴焦虑和抑郁,程度从中度转轻度。几次情伤,给她带来的创伤一次比一次厉害。为什么她比别人更容易受伤?因为事业上的成功概率高,长期养成了“做事应该成功”的模式,不成功就挫折感特别强。小林的心理问题不严重,只是小问题,但她必须懂得调整策略

小林原来追求的类型,和她一样优秀。关于婚姻,男女的价值观往往不同。对男人来说,往往年轻貌美是第一,这是社会常态。

小林的困扰是,事业上积极像男性,工作方式也像男性,但还想找一个同样优秀的男性,这就比较难。像她这种情况,适合找一个互补的,“女主外男主内”类型的。

咨询师小结:事业家庭平衡难,抓大放小才能成。

一,事业家庭难两全,巾帼胜出更艰难。明确自身之所需,抓大放小才能成。

事业和家庭,往往越优秀的人越容易失衡。本案中小林,想要采取逃避的方式,索性去国外读书,再拿个学位。学位很重要,但学位不能代替爱情,学位证不能代替结婚证。 难道一个事业成功的女人就不能拥有一个家庭?为什么事业成功的男人就可以?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不能接受这种假设。那么怎么办呢?女主外男主内就好了。成功女性一定不能有这样的想法,我有钱有房有车,得要找个对等的才行。男人这样去找都困难。一个优秀的男性,不一定非得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这可以放到第二第三甚至更靠后,往往不是第一。对于很多优秀的大龄单身女性,她们只是缺乏这些常识和策略。

二,人生可以有策略,别把自己苦逼迫。顾此失彼困惑多,审时度势善解决。

年轻的时候不抓紧解决恋爱婚姻的事,一股脑地赶到 35 岁一起解决,还要求完美,这听起来就有问题。

不过我们还是要鼓励她:事业优秀本身不是错误的选择。而且她不需要做很大的改变,从现在开始做淑女。来访者整体条件中等偏上,但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年龄,就不能要求什么条件都对等。找对象不能光凭一个概念,这些是她必须面对的问题。

34 岁还没结婚,我是不是很失败?

参考文献:

《美利华在线精神健康大学实景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