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方重建生产体系,最坏的结果是?

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只重建与安全相关的。那么像玩具、服装、日常用品这些,还会留在中国。

但是,整个中国制造业仍会面临整体的萎缩,企业间竞争加剧,“蓝海”越来越少。企业之间会发生极度价格战,利润被极大压低,研发的能力也随即萎缩,中国的制造业会陷入一种低水平循环,技术进步的能力极大下降。

此时,中国政府会加大投资,拉动需求。再加上整体的需求仍在增长,中国忍受几年,凭借内需,仍然能够继续跑得动。

虽然会跑得比过去辛苦,但是西方要重建也是需要时间的,在重建过程中的这几年里,从外观上来看中国还可能比西方发展得更好。

另一方面是,西方国家经过几年的系统重建后,会形成一套独立于中国的生产体系。而西方的技术和创新远远强于中国的,再加上基础研究强大,政策优惠,人才会迅速聚集。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技术,很可能与西方脱钩。这就加大了西方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中国会努力自救,前10年、20年,能够发挥现有技术剩余红利,继续向前冲。但是20年后,等进入西方下一代技术后,中国迭代差距跟不上,经济也就走不下去了。

而且,中国的优势在于重化工业和电子产业,属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会被信息技术来反向定义其价值。但是,中国在信息产业上,并没有什么难以被替代的优势,有些关键领域还大大落后于西方。

所以,中西方产业一旦脱钩,“十几、二十年”这个时间周期还可能会缩短。

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只重建与安全相关的。那么像玩具、服装、日常用品这些,还会留在中国。

但是,整个中国制造业仍会面临整体的萎缩,企业间竞争加剧,“蓝海”越来越少。企业之间会发生极度价格战,利润被极大压低,研发的能力也随即萎缩,中国的制造业会陷入一种低水平循环,技术进步的能力极大下降。

此时,中国政府会加大投资,拉动需求。再加上整体的需求仍在增长,中国忍受几年,凭借内需,仍然能够继续跑得动。

虽然会跑得比过去辛苦,但是西方要重建也是需要时间的,在重建过程中的这几年里,从外观上来看中国还可能比西方发展得更好。

另一方面是,西方国家经过几年的系统重建后,会形成一套独立于中国的生产体系。而西方的技术和创新远远强于中国的,再加上基础研究强大,政策优惠,人才会迅速聚集。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技术,很可能与西方脱钩。这就加大了西方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中国会努力自救,前10年、20年,能够发挥现有技术剩余红利,继续向前冲。但是20年后,等进入西方下一代技术后,中国迭代差距跟不上,经济也就走不下去了。

而且,中国的优势在于重化工业和电子产业,属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会被信息技术来反向定义其价值。但是,中国在信息产业上,并没有什么难以被替代的优势,有些关键领域还大大落后于西方。

所以,中西方产业一旦脱钩,“十几、二十年”这个时间周期还可能会缩短。

如果西方重建生产体系,最坏的结果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