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內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敗,已有9人接受調查

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日前發佈的消息顯示,自2月28日內蒙古開展倒查20年涉煤腐敗以來,短短1個多月,接受調查的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已有9人。其中,已退休7年之久的內蒙古霍林河煤業集團原總法律顧問李永先被調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政協副主席、曾經擔任過錫林郭勒盟煤炭局局長的張志軍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犯罪,正在接受監察調查。這些調查均引起社會輿論廣泛關注。

作為全國煤炭大省,內蒙古近年來涉煤腐敗大案小案頻發。2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出紀檢監察建議後,內蒙古自治區召開了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會議指出,要對2000年以來內蒙古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全方位透視會診。

內蒙古此次對煤炭領域腐敗問題大起底,受理相關問題線索的時間跨度長,涉及的單位和人員範圍廣、反腐敗不存在“既往不咎”而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在問題全面排查大起底的基礎上,內蒙古決定從7個方面嚴查煤炭領域違規違法問題。

在煤炭轉化項目兌現率方面,內蒙古對煤炭資源配置先後採取行政配置和市場化配置兩種方式,該政策從2003年開始,到2004年提出堅持實行,再到2011年前轉化部分資源價款優惠50%,再到2011年5月11日後取消優惠、上調出讓收益單價,最後到2019年1月1日起徹底取消資源配置,已實行了近20年。在此期間,湧現出大批配置資源企業,其中煤轉電、煤轉油、煤轉氣等大中型本土企業履行了轉化承諾,為當地就業、稅收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不乏一些外地製造型企業以“高大上”項目配置取得資源後,去皮縮水,消極推進,無法兌現轉化率,甚至將到手礦業權牟利轉讓,剝離脫殼,不了了之。此類問題將可能在這次整治中重新評價,涉及的違規取得的煤炭資源甚至礦業權,均有可能被收回。

在取得滅火工程等災害治理項目方面,由於火區等災害治理範圍內資源難以準確定量,以及很多災害治理的緊迫性,又因開採工藝簡單,夾雜著滅火工程上手易、好入門、見利快等因素,良莠不齊的投資者容易在儲量、手續等方面走捷徑、佔便宜。因此該方面在立項、審批、生產、驗收等環節都可能會作為突出問題被整治評價,如違規獲取火區,涉及的利益可能會被追繳。

此外,大排查還包括國有礦業權轉讓、礦業權出讓收益的繳納標準和資源儲量的確定,涉煤領域交易環節涉稅,能源、環評、水土、林業資源等行政監管失職,公職人員及其配偶、子女、特定關係人獲取涉煤利益等方面。(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微信公眾平臺據工人日報、 煤炭工業網等相關消息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