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智慧大腦”助力知識產權保護

近日,廣州互聯網法院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在全國率先上線網絡著作權糾紛全要素審判“ZHI系統”。

這個聽起來就很時尚的系統是廣州互聯網法院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網絡著作權司法保護深度融合的產物,不僅名稱寓意講究,而且擁有強大的功能:三級多元解紛、一鍵批量立案、鏈上存證核驗、AI智能比對、文書智能生成。

以前法院每次最多立幾十個案件,且審理週期長,現在的“ZHI系統”最多可實現5000件批量案件訴訟材料一鍵上傳;對於侵權行為的判斷對比,AI智能輔助功能,不僅可以突破簡單的數據記錄、展示、回溯等非衍生性功能,還可以隨著案件數據的增加,通過深度學習構建更深層次的邏輯框架,輔助法官加快侵權事實認定過程,解決侵權客體比對難題。

當前,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應用的愈加深入,互聯網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也面臨著更加複雜的挑戰。以著作權領域為例,網絡著作權糾紛數量增多、同質化強、標的額小,法院面臨潛在的“訴訟潮”。將前沿技術與網絡著作權司法保護深度融合的“ZHI系統”像一個24小時在線的超級“智慧大腦”,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著作權案件審判效率,利於促進司法公正,對於原創作者的保護力度也將大大提高,為互聯網時代的網絡著作權保護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這幾年,隨著智慧法院建設的不斷深入,很多法院都在通過創新審判方式,與新技術新平臺融合,加大司法保護力度。2019年年底,北京互聯網法院就曾發佈《天平鏈應用接入技術規範》和《天平鏈應用接入管理規範》,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完善上鍊內容標準、擴大聯盟鏈生態等,探索“業務鏈、管理鏈、生態鏈”三鏈合一的“天平鏈2.0”新模式,大力推進區塊鏈技術和司法創新的深度融合,打造司法體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創新實踐示範平臺。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像“ZHI系統”一樣的“智慧大腦”出現,助力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破解知識產權舉證難、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等傳統難題,為互聯網空間治理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