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艺术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

,这个“有意味的形式”究竟指向何物?笔者认为这个“有意味的形式”,其实就是“宇宙的形式”。人类自诞生始,即在探索宇宙形式。诗与科学在探索宇宙形式上殊途而同归。诗的宇宙形式,是借助于意象,将时空结构转化为意义结构的艺术审美形态。诗的宇宙形式具备以下特质:意象关系融和有机,具有某种隐含的形式结构,表达的是普遍性本质性的人类情感。现代诗探索宇宙形式、生命形式永远在路上。著名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把艺术称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指出,在真正的艺术中都隐藏着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味。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这种意味并不等同于日常喜怒哀乐之情,也不在于它告诉的故事和描述的事件,而是从形式关系本身判断出来的。因而它具有一种“纯粹性”“不寻常性”。贝尔最终把“有意味的形式”归结为一种“终极的实在”,这种“终极的实在”,就是人们称为“高居于万物之上的上帝”、“渗透于万物之中的韵律”、“殊相中之共相”“自在之物”的东西。他说:“任你用什么名称去称呼它,我所论及的事物都是指隐藏在事物表象后面的、并赋不同事物以不同意味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物自体或终极的实在本身。”贝尔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解释,多少带有一点神秘感与模糊性。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那么,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终极的实在”究竟意指何物?我认为它应该就是本书所要说的“宇宙的形式”。既然真正的诗是宇宙“不断完美自身”的作品,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诗是表现了宇宙“自身”的形式的作品呢?笔者觉得这一理解应是合理、适宜的。因此,笔者认为,最好的诗,或者说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这种“终极形式”:宇宙形式。其实,对于宇宙形式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始点。人类一旦诞生,有了朦胧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关注自身的存在问题,由人的存在进而思考人类的家园宇宙的存在。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宇宙意识是人类最根本的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最早产生的意识。对宇宙的存在及其运行规律的探索,寻觅宇宙形式、发现宇宙形式,是人类的执着追求。古典诗人更是宇宙形式最前卫的探索者。然而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在人们眼里,对宇宙形式的探索似乎与诗人无关,这神圣的事业被统统交给了科学家,似乎只有自然科学界在苦心经营。诗人似乎真的远离星空、远离宇宙而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诗人何为?有一点可以证明这一失落的存在,那就是在诗歌评价体系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如:语言美、情感美、自然美、清新美等一大批词汇。这些语词用来评价一般的好诗歌、好作品,应该也是适用的。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可是用来评价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作品,那就显得苍白、软弱无力了。我认为那些最优秀、万古流传的作品,仅仅说它意境美、音韵美、语言美,是大大不够的,甚至是严重的审美谬误!因为它们久远的艺术魅力、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绝非来自这些表层因素。相反,我们应当从艺术的终极效果上进行深入追问,看到这些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表达了“终极存在”一宇宙形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表达宇宙形式的作品,看它展示了怎样的宇宙形式。在这里,首先需要交代的是,这些表达了宇宙形式的杰出作品,并非神秘难解之作,恰恰是人们最为熟悉、口耳相传的作品。其中的因由我们将在下文回答。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先举一例,这是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有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此诗,从整体上看是非常优秀的。而最使人过目难忘的,自然是这两个句子。对于这千古名句,一般的评论者是这样分析的:作者擅长写景,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概括起来,这首诗无非是,作者擅长写景、善于用字,情融于景,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如此等等。这样的理解与评论其实是相当无力的。擅长写景,用字精准的诗不是很多吗?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诗也为数不少,而唯独这两行诗句如此震撼人心,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这两行诗展示的是一种宇宙形式。首先,看这四个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从视觉形态上看,它们分别代表了平面、直线、曲线和圆形点(圆)、线、面可以认为是宇宙的基本图形,在这里都存在了。其次,看诗句中意象呈现的色彩:落日红;大漠黄;孤烟与长河——青。我们知道,红、黄、青,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天然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是自然界中的基本色,而这,短短的两行诗句都包含了。再次,根据五行学说,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进行归类。五行指水、火、木、金、土。这些宇宙基本元素,诗中也都包含了:河“水”;落日“火”;烟—“木”“火”;大漠、落日—“金”;大漠“土”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也就是说,这两行诗句,表现了宇宙的基本图形、基本色泽、基本物质结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宇宙的本真存在。而人类生命也是宇宙的产物,生命的结构也是宇宙给予的,对于表现宇宙的基本结构的诗句,人的心理结构能不潜在地产生感应吗?以上是将意象拆分开来解说。更重要的,当然是从整体上把握这两行诗句所体现的运动中的宇宙图景。两行诗句,表达了有限向无限转换的宇宙瞬间存在。大地、大漠(地球)是尚可局部把握的存在,宇宙则是无可把握的存在:

落日照长河,无限向有限;

落日将消失,有限向无限;

孤烟向长空,有限向无限;

长河日夜流,有限向无限。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有限”“无限”“把握”“不可把握”之间的这种瞬间转换,给人的是无比沉醉的神秘感、神圣感,弥漫的思绪,持久的吸引力。再看诗句所呈现的空间与时间:空间性:深邃、广袤、高远、静默、无限;时间性:它所呈现的是宇宙诞生,或者说“创世”之初的鸿蒙初辟的图景,所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原初形态,那种鸿蒙美、洪荒美、神圣美。瞬间性:落日坠河,是短暂的瞬间;孤烟,也是瞬间;长河与大漠,是永恒,但如果这个画面中只有大漠长河,就显得平面,立不起来;落日,代表宇宙的力量;孤烟,代表生命的力量(弱、小),瞬息之间把有限的、寂静的世界衬托起来,突现出来!

宇宙形式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于是,我们看到了,宇宙的有限与无限转换的瞬间存在形态。凭借地球的一角,我们窥见到了宇宙本相!于是,置身地球的洪荒一角,似能进入宇宙的深处,看到无限深邃的宇宙之心,体验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境界!是的,真正的诗是介入宇宙的,真正的诗人,会在瞬间把弄中透露或揭示宇宙存在的某种奥秘。艺术就是生命对于宇宙的发现。然而艺术天生属于大自然,属于宇宙,甚至是宇宙的赐予。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诗不会缄默。作为一个有意味的形式,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宇宙形式。

我是“钱多多爸爸”,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