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億研發投入能救小米嗎?

100億研發投入能救小米嗎?

雷軍是一個矛盾體。

一方面,他欽佩華為的高研發模式,甚至能整篇背誦任正非的演講稿,但骨子裡,篤信用技術贏得市場,將柳傳志視為第一偶像,認為華為研發費用率持續高於營收10%,是不懂研發。

兩種價值觀的對撞,貫穿小米誕生的十年。早前小米對產業鏈整合,將華強北的山寨機一掃出局,但隨後小米“組裝機”的模式陷入谷底,出貨量被華為 、VIVO、OPPO反超。

如今小米憑藉研發保持第二大國產手機廠商的地位,但卻與華為越來越遠。2015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僅比小米多3900萬,四年之後,這一數字擴大到1.25億。

雷軍不得不自救:2020年小米研發投入將達100億元。


1


2013年12月,雷軍當選第14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與他同臺的是馬雲、王健林、董明珠。那時的雷軍意氣風發:小米手機出貨量達1700萬臺,是國內第三大手機廠商,更何況,它還年輕,還不滿三歲。

雷軍的成功,建立在價格屠刀上。

例如,採用高通1.2G雙核CPU小米1,售價為1999元,相同配置的HTC Sensation卻需要3300元。一年後的小米2,更是被粉絲評價“無敵低價“。

同樣的配置,其他手機廠造價為2350元,但小米2官方售價只要1999元。

低價、高配置,填補了低端智能手機市場。2011年,小米1第一次網絡售賣,30萬臺備貨、5分鐘售完,次年,小米2首發,15萬臺售罄僅用時103秒。

當時,小米準競爭對手華為,卻因手機體驗不佳,陷入絕境。華為P1看起來像一塊板磚,最終銷量不到一百萬臺。採用海思四核芯片的Ascend D系列,發熱嚴重、運行緩慢,任正非很氣,將手機砸在餘承東臉上。

華為面臨的技術問題,小米從來沒有遇到過。那時,小米位居高通芯片第一梯隊,能優先獲得高通最先進的全套組件,“重要的客戶可以優先拿到稀缺的零件”,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以小米高效靈活的供應鏈體系為傲。

100億研發投入能救小米嗎?

背靠供應商,雷軍從不擔心技術,反而時刻強調“用戶體驗”。小米市場部在各城市建立米粉俱樂部,收集米粉們的反饋,隨時改進MIUI系統。據說,當時全公司有4000多人,至少2500人參與到與用戶的溝通工作,名義上1400個研發人員,多數撲在內測上,MIUI系統每天一更。

當時,在年輕人眼中,小米意味著酷、潮,代表著互聯網行業的極客精神。在資本市場中,小米也走到450億美元估值,從零到450億美元,小米用時不到4年。

那時小米被視為中國互聯網之光,但在雷布斯光芒的背後,隱藏著下墜的陰影。


2


2014年,小米手機出貨量達到6112萬臺,同比增長227%,那時的雷軍有底氣喊出,“如果有一天我們快倒閉了,也會有米粉來給我們捐助的。”

一年後,小米就從“極客手機”變成了年輕人口中的“屌絲機”。

小米看重軟件MIUI系統的造血能力,集團全力為MIUI廣告位服務,卻忽視了硬件的研發。2014年底,小米Note發佈,但沒有搭載當時流行的指紋識別、小米5五次推遲發佈,上市時間滯後一年、紅米Note 2更是遭遇換屏門,用戶質疑小米用廉價的天馬屏替換夏普屏。

2016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為4150萬部,暴跌36% ,而華為智能機出貨量達到1.39億臺,同比增長29%。

小米被華為反超的背後是研發能力羸弱。

2017年,華為手機一年研發投入為82億,而小米2015-2017三年總研發投入為68億,不到華為手機業務一年的投入。

彼時,雷軍骨子裡不重視研發,研發上的投入,更像是象徵。

“我自己也是做技術的,研發費用的本質不是越多越好,我不同意華為研發費用率要持續高於10%的說法,我覺得是他們不懂研發”。

2016年2月,小米成立小米探索實驗室,但實驗室人員編制只有幾十個人。兩年後,小米捐贈1000萬與武漢大學成立AI聯合實驗室,而其他巨頭在AI上的投入高達上百億。

研發投入不夠,小米技術儲備不足。2018年11月,在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雷軍舉著話筒問新品藍牙音箱,“三個木叫什麼”,小愛回答,“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雷軍追問,“125加357加567等於多少?”

小愛同學直接沉默。

現場笑聲尷尬,但誰都知道小米的AI技術不過關。

此前公開表演智能音響、AI智能的企業家不少,如李彥宏、王小川,但秀技術“翻船”的雷軍恐怕是唯一一個。

小愛同學的沉默敲醒了雷軍,小米戰略重心向研發投入傾斜。

2019年初,小米組建19人的集團技術委員會委員,並設立100萬美元的小米技術獎;

去年4月,小米拆分松果電子部分團隊,新成立大魚半導體,專注 AI 和 IoT 芯片研發,而松果電子將繼續研發手機芯片。

一年過去,自研芯片仍杳無音訊,人們對小米的研發成績單,憂心忡忡:它的芯片自研之路還在繼續麼?

但雷軍仍在以自己的節奏,層層在研發上加碼。2019年10月19日,語音識別開源工具Kaldi之父Daniel Povey加入小米;

2020年初,雷軍又投資8家半導體公司。

4月1日這天,小米還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預計將達到100億元的新聞,出現在各個科技新聞板塊的頭版。重研發的思路不言自明。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小米十週年之際,雷軍在微博上說了這樣的話。不知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是對過去不足的代償,還是對未來的培育。

100億研發投入能救小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