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平遥(一)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瓮城门的名称

平遥城东南两面皆高,西北两面俱低,人们都习惯以龟城的朝向和地势方位相区别,将六道瓮城门分别称之为:南门、北门、上东门和下东门、上西门和下西门,与龟的头、尾和四肢相对应。其六门皆有官称,明·万历三十七年《汾州府志》平遥·卷之三·建制类,城池中记有:“隆庆三年知县岳维华增修敌台九十四座,皆以砖砌,各砌砖楼,又于六门外各修吊桥,各立砖门,皆立卧石,上刊二字,以壮伟观。东门二:一曰 械□,一曰□顺,今存。西门二:一曰 刺□,一曰 威敌。隆庆六年知县孟一脉瓮城以砖,按察使梁明翰为之记。万历二十二年增筑,瓮圈拆废,南门曰 焚□,北门曰 洗戎”。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至于瓮城的名称:“迎薰,拱极,太和,永定,亲翰,凤仪”改于何时?无考。有地方史学者推测为明代后期,无文献记录。根据瓮城匾额题记和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艺文志·卷十一,冀唐封所著《平遥县修城开濠记》中的述录,我们可知:平遥城墙在道光当政的最后一年庚戌年(1850)也是与咸丰元年交替的时候,知县刘叙发起并主持大修了平遥城墙。知县刘叙在这一年也重病缠身,病中亲书瓮城匾额,委与纠首:“吾首倡斯举,六城楼匾题吾已书就,他日楼成宜泐吾名也!”。现存瓮城匾额书者均为嘉庆、道光和咸丰年历任平遥知县姚钟英、刘叙、万逢时书写。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平遥城的南瓮城门面南而偏东,它迎纳、沐浴着来自东南方向的和煦之风,是为“迎薰门”。《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 舜 弹五絃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南门瓮城门匾“迎薰”清·咸丰元年秋七月谷旦,

平遥县知县:刘叙题


我们的祖先以北极作为北方标识,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极的释意是:犹拱辰。《旧唐书·礼仪志二》:“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因此,北门称之为“拱极门”取意四方归向,众人共尊之意;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北门瓮城门匾“拱极”清·咸丰三年四月,

平遥县知县:万逢时题


上东门地处朝气方位,取生机盎然及保合太和之意,大,古代亦作“太”。《易·乾》说:“保合大和,乃利贞”。朱熹在本义中说:“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清人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故此北城门称为:“太和门”;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上东门瓮城门匾“太和”清·咸丰四年岁次甲寅孟夏,

平遥县知县:万逢时题


上西门命名“永定门”期冀江山永固,国泰民安,意在:永远安定;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下西门瓮城门匾“拱极”清·嘉庆三年,

平遥县知县:姚钟英题


下东门自古为平遥战略要冲,瓮城门匾书写为“亲翰”意在告诫人们戎事乘翰,务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已故的文化学者石生泉先生在他的“悦书杂记”中有‘亲翰’一段文字记述:“下东门刻石匾,是亲翰二字。隆庆三年刻石,皆主捍北狄之意也!翰字:一讲为白色马也,礼记有戎事乘翰之语。明代嘉靖、隆庆有北狄常入内地,焚强而去,人民不安,故教人民亲近翰马也。”;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下东门瓮城门匾“亲翰”清·咸丰三年癸丑孟夏谷旦,

平遥县知县:万逢时题


下西门瓮城之所以取名“凤仪门”应该是受到关于西门外有凤凰来朝的神话影响,“凤鸟栖台”明·万历版《平遥县志》古八景以名列其中,尽管无法考证“凤鸟栖台”的传说始由,但在古城内随意打问平遥老人都能指给你“凤凰台底”怎么走。“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是吉祥的瑞应,是德政惠民、国运昌盛的理想和憧憬。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上西门瓮城门匾“拱极”清·咸丰二年元月,

平遥县知县:万逢时题


庚子·初春於平遥涵瓦斋


特别鸣谢:

平遥古城专家委员会专家郝新喜先生担任本栏目文化顾问


参考文献:

明·万历版天启重刻《平遥县志》

明·万历三十七年《汾州府志》

清·光绪八年 《平遥县志》

中华书局出版 《平遥古城志》

石生泉·《悦书杂记》


话说平遥(一)|瓮城门的名称

作者简介:邓晓华,1972年生人字·卣言,言容堂主人,涵瓦斋主,手工艺人,传统文化学者,晋中市社科联研究员、“平遥古城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自幼受家风熏陶,热衷文化,喜收藏鉴赏,琴棋书画无所不好,对地方志史、晋商票史及民俗谱牒皆有涉猎,幼习篆刻,工于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复制,沉迷考据、考证,金石书画、摄影等,所藏平遥瓦当二千又三百余方,战汉瓦当二百余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