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试与板哥说废都

第一次看完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废都。关注底层,关爱底层,人生有意义,人生不颓唐!——这是我看完废都后的一点感悟。

看我自己,应该是对政治很感冒了,便想从俗世去找寄托。 接下来的两年,我打算花些精力去看几部俗书。废都我看了一遍,打算还看一遍。

我感觉,庄之蝶这个人还是很飘的,贾平凹写出了这个人物基本的生存状态,但写得浮,写得不实,很多的场景安排不符合生活常理,留了很多的漏洞,写得很勉强。这部书应该算是写出了文人的迷惘。

我想,为什么庄之蝶写不出小说来,一个主要的方面,是俗世的困扰——城市是闹市,也是精神的荒漠地带。小说中牛要的感觉就是他要的感觉。牛要的牛得不到,他要的他也得不到。

文人圈子的萎靡,和政治圈子的萎靡,当时写的,虽然写得浅,但到现在看,好象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这一点看,贾平凹是看得远的。他当时写文字,他内心的隐忧,到现在都成了现实。

我想,要是贾平凹现在来写这部书,他就会写得很实了,他就会写出一个真正的俗世了。但文学没有前瞻性,只是写实、写俗的东西,估计它的文学味也就没有了。

我不知道贾平凹的废都成于什么时候,估计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如果我的估计正确,则那个时期,我们的文坛是有大事的。

那个时期,我认为是政治影响文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记得在高中时期,我是喜欢看小说的,那时看的是小说选刊,但到主编换人,小说选刊改版后再版,我就不看了。因为从那以后出来的小说,已经远不如前了。

还有一件事,那个时期,我们的报告文学是很有份量的,在社会上影响面是很宽的,但到刘宾雁出境,我们的报告文学就没落了。

从这一点看,文人的迷惘,我认为主要是不想受制于政治,文学一旦受制于政治,我们的文学就不鲜活了,我们的文人也就迷惘了,找不到出路了。——当然,说穿了,这不是他们找不找得到文学的出路的问题,而是他们有没有权利让他们去找的问题。权利取消了,他们就只能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走向迷惘了。

从废都我们看出,主人公庄之蝶已经是大作家,是大名人,已经成了西京城的文化的象征符号。从这一点看,也许他没有权,但他名是有了的,利是有了的,他也算是一个极成功的人士了。

那么,他的迷惘在哪里呢? 我认为,这就在于他一旦成了大作家,大名人,成了西京城里的文化 象征,他就得去负起他的政治责任,为政治服务了,在政治圈子里转。文人一旦与政治挂钩,他就没有清净日子了,他就写不出真正的小说了。

我总认为,文人的使命,在于底层关照,在于给底层温暖。这一点做不到,我们的文人是要背负罪责的。我们的庄之蝶估计就背负了这样的罪责。我们要看重小说中那个老头,那个最后以卖破烂为生的老头。政治把他撇到一边,庄之蝶也和他隔了很远的距离。这就是问题所在。文章中几乎没有提到庄之蝶与他的关系,但估计他发出的底层的声音,我们的庄之蝶听了,应该在内心是有触动的。庄之蝶喜欢听哀乐,它的隐含寓意,怕也在这里。

庄之蝶爱不爱他的那个文化圈子?应该是爱的。这里有文人间的相互关照。所以,到四大名人,死的死,出的出问题,我们都可以看到庄之蝶的感伤,看到他为朋友做的一些事,他为朋友应该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的。

这个文化圈子的生存状态好不好?不好!因为这个圈子要随着当时的社会转,随着时代的没落的文化潮流转,围着政治转。这一转,这个文化圈子表面的光鲜就没有了,就开始露出它的丑陋的一面。这里面,性这一千年不变的主题,就突出来了。

我们该如何理解庄之蝶的性事呢?

老婆,一个对社会主流文化有充分认识的女人,庄之蝶时时与她有冲突,最后到了分居的地步。

唐宛儿,一个逃婚女子,无业,长得美,爱得深。

柳月,一个漂亮的小保姆。

阿灿,一个已婚的底层女子。

------

从这些女子看,我认为,一方面,我们的庄之蝶是想从性事上来解脱自己。自己愈是陶醉其中,自己就愈希望解脱生活的烦恼,结果自己愈是陷得深,堕落得深。

一方面,性事也说明我们的文人自已需要感情寄托。这是一个相互关照的问题。我们的底层需要文化关照,我们的文人其实也是需要关照的。社会对我们的文人关照得不够,文人的心理就会发生很大的偏差。从这也看出我们的文人心理是何等的脆弱啊。

一方面,性事也说明庄之蝶是希望对底层有关照的。阿灿、柳月、唐宛儿都是来自生活的底层,他们能和庄之蝶走到一起,就说明庄之蝶从内心就是关照底层的,内心里对底层人有怜爱之心。只是这用在了性事上,用在了女人身上,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从这点看,这也是庄之蝶的可怜之处,值得诟病之处。

从庄之蝶的性事,我们看到了文人荒淫的一面,同时也看到,文人需要解脱,同时也希望自己去解脱别人。

看我们的庄之蝶,他希望通过性事来解脱自己,自己终于是越陷越深,解脱不了,反而惹出了一身的麻烦。他希望自己去解脱女人,也终于是自己把与自己有染的女人一个个送入深渊,一个也不能解脱出来。从这两点看,庄之蝶的人生悲剧就出来了。生活使文人由迷惘最终走向了堕落。

文章的最后一节,值得回味。

性事让庄之蝶愈陷愈深,既没有解脱自己,也没有解脱女人。反是最后,柳月来开套他,给他可能的精神的慰藉和物质帮助。最后,似乎是庄之蝶醒悟了,要离开西京城,离开牵绊,要去另一个地方,要去找一个新的天地。可是,为什么他却死了呢?

不知道我们的贾平凹为什么不给当时的文人以最后的一条出路,却要把这个可怜的庄之蝶写死?

写死是必要的吗?看看我们现在的文人,看看我们现在的文人的作品,再看看在生活中的现在仍然在写作的贾平凹,也许这个问题各有各的回答。

最后总结我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文人的出路,既在于社会对文人的关照,也在于文人对社会底层的关照。

文人也好,文学也好,只有当它走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才可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