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五加三”生态环境整治 让洞庭湖更美更绿了

生态治理“五加三”,湖更美了

湖南“五加三”生态环境整治 让洞庭湖更美更绿了

下塞湖矮围7200米矮堤被推平(资料图)。 廖文 摄

  大通湖的转变,仅仅是洞庭湖治理的一个缩影。作为长江流域重要调蓄湖泊和湿地,如何挽救面临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的威胁,湖南上演“十八般武艺”。

  2016年3月,湖南正式启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针对洞庭湖常年积累越来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接连展开。

  位于沅江市、汩罗市、湘阴县交接处的下塞湖,涨水为湖、退水为洲,是重要的湿地生态保护区。2008年,私营业主夏顺安通过违规承包非法修建矮围、据下塞湖为己有,2.8万亩湿地沦为“私家湖泊”。

  下塞湖矮围一道道高高垒砌的堤坝似“水中长城”,严重影响湿地生态及湖区行洪。自2015年6月起,沅江市就组织推土机、大型挖机等机械设备以及专业爆破公司,持续不断对下塞湖矮围进行功能性摧毁。

  2018年6月3日至6月15日,针对“下塞湖矮围拆除标准不高”等问题,沅江市深刻警醒强力整治,共组织人员近3000人次,耗资966万元,完成土方量109万方,提前7天彻底拆除下塞湖矮围剩下7200米矮堤及有关附属物,实现内湖外湖全部联通。

  “无人机航拍下塞湖矮围区域已现青草绿,洲滩未发现牛羊放牧。”沅江市副市长高应良说,下塞湖矮围拆除以后,政府持续高效推进下塞湖区域生态修复、牛羊淘汰等后续工作,2018年累计完成修复总面积1114.4055公顷。

  据统计,五大专项行动累计关停退出或易地搬迁规模养殖场8827家、疏浚沟渠8.79万公里、拆除矮围网围472处、排查整治工业企业2860家、清理杨树22.88万亩。

  2018年,湖南又印发《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突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十大重点领域,以及大通湖、华容河等九大重点区域整治。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洞庭湖湿地打造成为发展的“绿色屏障”。市委书记刘和生感叹,“水清了、鸟多了、岸绿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白鹭翱翔、麋鹿嬉戏、江豚腾跃的美丽画面又重现洞庭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