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白雀园镇冯寨村



冯寨村位于白雀园镇中南部5.5公里处,北与老山村接壤,东与张寨村相邻,西与新县八里畈镇搭界,南与汪河村相连。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冯寨村原来有个寨子,位置在冯冲,后来才把整个村叫冯寨村了。说起冯冲还是有点人文历史的,古村冯冲,依山而建,风水极佳,村前有一条小溪,顺山而下,清澈见底,常年水流不断,是村民们的日常洗刷的重要场所。小村三面环山,仅东边沿山侧有一狭小出口,易守难攻。村里至今还保存着数栋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小村安逸雅静,透露出一种隐逸的道家特色,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2016年8月,冯冲被入选第四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这是我镇唯一一个入选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记得小的时候,到姨妈家去,经常从冯冲路过。村里后山有一座高高的碉楼,和一排台阶高得吓人的青砖大门楼。那台阶是用青色的宽大石条砌成的,因为周围村子都没有这样的门楼和台阶,所以在我印象里特别深。站在台阶下,踮着脚伸长脖,根本看不到屋里有多深,即使站在最高一级台阶上,向门楼里看,那屋里也是廊回柱立,曲折幽深,看不到头,而时不时有只狗冲出来,叫人提防不及,根本没法看。我想,那就是古时所谓的高门大户,钟鸣鼎食之家了。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大人们常说,冯冲就是当年的地主窝,那青砖墙中有暗墙,并且常有人扣出青砖就能掏出地主藏下的财宝。前年我去看时,碉楼已经扒掉,但村里还有一些青砖房,古色古香的。墙上斑斑驳驳的,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文革时留下的用石灰刷写的红色墙体标语。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看到这独具特色的门枕石,一定不是寻常人家。门枕石之所以雕成石鼓形状,就是取“尧设谏鼓,舜立谤木”之据,引申为欢迎来人之意。用抱鼓石作门枕,还有以下优点:一是内敛而不张扬,二是可以显示主人丰富的内涵及家庭的书卷气,三是友善平和。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如今的冯冲在古建筑的旁边也建起了许多新的楼房,新楼房越来越美了,古屋也越来越少了,社会在发展,古屋也没办法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唯一要做的是我们尽量不去破坏它,或许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冯冲一个传统村落的活标本,亟待保护和开放!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再睹其历史的芳容!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冯寨村不仅有人文历史,还有民间传说!最有名的传说就是铁门槛的传说,大尖山腾岭向南约一公里处,又有一峰,名曰“三马斜角”,北端有一横路,路旁有一石更,象门槛一样,横于路中,此叫“铁门槛”,相传古时候有一樵子打柴经常到此,常见这里铁门闪开,这樵子常入内玩,内有金街,生意兴隆,后因樵子偷了里面的“金豆子”被赶出来,紧闭铁门,至今未开。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除了这些,冯寨村还有英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冯寨村碾盘湾。碾盘湾位于大尖山东麓。因村中一大碾盘而得名。碾盘湾原来叫大廖湾,是廖姓人家聚居的村庄。如今碾盘湾村民组的后山还是廖姓人家的祖坟山。村中的大碾盘,是全县可以考证的唯一造纸用碾盘。前些年,村民糊窗户、灯笼的“皮纸”,它的造制工艺,有一道工序就由碾盘完成。据初步考证,这个碾盘有500年左右历史,应是明朝时期留下来的。大碾盘,像个大印章子,是小村的标志,也是镇村之宝。。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如今的碾盘湾,小河绕村,三塘相连,山水相依,风景秀丽,四季如画,春季油菜花如锦,夏季稻禾成茵。村头的古井水清澈透明。该村历史遗存较多,有至今仍在使用的百年古井1口;有明清时代遗留下的旧居3处,其中1处较完整。红色资源丰富,村里出了许多位老红军,还是原南京军区后勤部第十六分部副部长胡茂华的老家。2017年底新修成的水泥路直通大尖山脚下,途经该村游览大尖山游客越来越多,形成“人游大尖山,车泊碾盘湾”之势。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据《光山县志》记载,1938年8月,白雀街道遭到日飞机的猛烈轰炸,街道居民全部逃离,日寇在街上住了几个月。日寇1000余人侵入白雀园,旋即南犯,被抗日游击队阻击,伤亡甚大。日寇侵占白雀境地后,大肆奸掠烧杀。在张寨大叶湾烧房30间,稻垛3个,曾河前湾烧房32间,稻垛4个。8月,日寇来到赛山村,放火烧了豹子龙,毁灭了肖小湾、涂小湾、张小湾、关小湾、岗小湾、陈小湾、邹小湾七个村落。为抗击日寇的侵略,白雀建立起“抗日自卫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白雀园儿女也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涌现了一对新婚夫妇智杀日军的英雄事迹。1938年9月下旬某日,一日本骑兵窜至大廖湾。该村一对新婚夫妇,从娘家回来,新娘撑着油纸伞,新郎用扁担挑着红花篮子。夫妻俩刚走到村头塘埂,便遇到鬼子,日本兵见花姑娘,馋得流口水,便心生鬼胎,想调戏新娘子。新娘子让新郎先走开躲进附近竹林里,自己和鬼子周旋。为防止马跑了,日本兵把马绳拴在腿上,便上来拖住新娘子到池塘塘坡,施其淫威。正想美事儿,新娘子见时机已到,便猛撑红阳伞,这一撑不要紧,一下子吓到战马,马受惊吓把日本兵像死狗一样拖起一路狂奔,新郎见状,从竹林冲出,抡起扁担,夯向日本兵,敌人立即毙命。就这样夫妻俩同心合力把这个日本兵给打死了。新婚夫妇智杀鬼子的事迹,很快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许多跑到山中躲难的村民也纷纷返回参与抗日。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日本兵被打死后,小鬼子岂肯善罢甘休。就对大廖湾进行了疯狂报复,据《光山县志》记载,整个村子房屋都被烧毁,到处残垣断壁,一片凄凉。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村民背井离乡,另寻生计,有的村民搬离到附近的村子,如廖墩、廖湾,留下来的人开始重建家园。后来,村里又搬来叶姓人家,村中已没有廖姓人家了。但村里一个大碾盘还没有被炸毁,为了让外出的人们将来能回想起这个村子,找到自己的根,人们便把个这村子叫碾盘湾。村中叶、姜、胡、董,共四姓人家,忠厚传家,书香继世,耕读立身,安居小村,其乐融融。碾盘湾,这个名字至今使用80多年了。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大尖山流水,万载不息;碾盘吱吱响,500年不毁。碾盘湾,这个豫南小村庄,在党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走进乡村发展新时代,必将焕发新的勃勃生机;碾盘湾,这张大尖山麓的名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以努力打造大尖山游览歇脚地为抓手,必将越擦越亮。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白雀园镇陈集村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陈集村位于白雀园镇东部,北与莲花村接壤,东与鸡冠村相邻,西与沿河村搭界,南与岳寨村相连,全村1948人,443户,耕地面积894亩,19个村民组,具体是:戚湾、何家湾、董堂、杉园、大院、杨湾、陈湾、董岗、向湾、南岗、稻场、竹园。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清道光年间白露河上游东岸的陈家集,陈家父子五人经科举考试都中“进士”,至今在白雀园流传着陈家父子“五子登科”的佳话。道光皇帝曾传旨在陈家集为陈氏父子五人树牌立坊,以诏示天下读书报国。当时只要是途径陈家集的大小官员,远远看见皇帝下旨立的牌坊,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顶礼跪拜。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陈集村古有“五子登科”传佳话,今有长寿老人王秀珍,王秀珍1911年6月16日出生,今年刚过109岁生日,算起来老人经历三个朝代,真是了不起,老人身子骨还很健朗,每天能喝半斤酒。她不仅在吃中午、晚饭时喝,半晌也要喝一口,她喝酒的配菜就是鸡蛋卷,老人原来住在大山里,她家在脱贫攻坚中易地扶贫搬迁到了安置点,一家3口人分了75平米新房子,老人有4个儿女,已经去世一儿一女,一直和73岁的大儿子陈式训生活。陈式训老伴去世后,天天照护老人,陈式训虽然脱贫了,但手头资金并不充裕。母亲每天要喝酒,他也要尽力而为。他给母亲买当地生产的小米酒,每斤10元钱,每次买一壶10斤装,老人能高寿,不仅是心胸豁达,儿女孝顺,当地生态环境优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2019年7月18日,王秀珍老人迎来自己的109岁生日。光山县领导邱学明带领县民政局、团县委、县电商办、县摄影家协会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及县电商协会的部分爱心人士,在白雀园镇党委书记陈新、宣传委员谢庆锋的陪同下来到陈集村为我镇目前年龄最长的王秀珍老人祝寿。电商协会的爱心人士带上自己公司的优质产品和慰问金为老人祝寿。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光山县镇村干部一同来到老人身边,送去生日蛋糕、慰问品和慰问金,同时送去对老寿星的百岁寿辰温馨祝福。老人精神矍铄,十分高兴、激动,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围聚在老人身边,为老人祝寿,一同分享喜悦和快乐。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王秀珍老人非常开心,乐得合不拢嘴,连连向县、镇、村领导表示感谢。还让子女为客人泡茶、递烟。虽然是109岁,老人头脑很清晰,对自己的后人还全部认得,身子骨还很硬朗,平时走路手持拐杖不需要人扶,只是耳朵有点背,但并不妨碍交流。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老人儿子陈式训告诉我们,老人的日常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睡早起,饮食也清淡,每天要喝半斤米酒,她不仅在吃午饭、晚饭时喝,半晌也要喝一口,她喝的酒是白雀园十小产品之中的小米酒,配菜就是十小产品中的明清麻花、鸡蛋卷,待人非常和蔼,遇事也不慌,每天乐呵呵的,这就是老人的长寿秘诀。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白雀园镇党委书记陈新在活动中讲到:白雀园是长寿之乡、良好的生态、洁净的空气、优质的十小农副产品,使我们的老人健康长寿。王秀珍老人为什么有109岁的高寿,归纳几句话:一是白雀园的空气好,二是白雀园的水好,三是她是一个和睦家庭,四是她一生勤劳,五是酒能延寿。王秀珍老人已经是白雀园镇第五位百岁以上老人,这不仅是老人们自己的福气,也是全镇的福气。我们也将继续关注本镇老人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怀,享受幸福的晚年!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冯寨村、陈集村


文字素材:紫水微澜 龙斌忠 董本友 白雀园电视台

图片素材:hurzh88 yiop 如风岁月 白雀园电视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