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紙上見證哈尼文化保護與傳承

我州是民族大州,民族眾多,民族文化燦若繁星。有著千餘年曆史的哈尼族,口頭上流傳的民間文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但卻無文字記載,直到一部名為《哈尼阿培聰坡坡》的民族文獻出版。


新聞紙上見證哈尼文化保護與傳承


  1987年11月28日,當時的《紅河報》在第一版右下角刊載了這部叢書出版的消息,短短400來字的新聞簡單明瞭地介紹了哈尼族遷徙的歷程,而最令人振奮的是該書採用漢文和哈尼文同書出版,成了全國第一部發掘成書的哈尼族遷徙史詩。

  珍貴的研究史料和記錄印刻在泛黃的新聞紙上,也深深印刻在元陽縣民間文學工作者盧朝貴的心裡。“我參與了整個翻譯整理工作,用了整整4年,廣泛走訪哈尼族的老一輩文化傳承者,記錄、翻譯,每一步都極為不易。”

  歷史上,哈尼族沒有文字,所有文化知識都靠口耳相傳。千百年來,職司宗教祭儀和傳承歷史文化的眾多莫批和熱情歌頌生活的歌手貢獻了巨大的精力和才華,發明了一套祖傳和旁傳相結合的文化傳承方式,既保證了哈尼文化的薪火相傳,也在上千年的歷史中,把傳統古歌打磨得古色古香,使之成為可與其他民族經典文化比肩的藝術。

  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口傳文化的傳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下轉2版  上接1版 改革開放後,分散在各有關地區和單位的哈尼族文化專家、學者、愛好者和民間文化傳承人懷著對哈尼文化的滿腔熱情,孜孜不倦地對哈尼族口傳文化進行了調查、蒐集、整理和研究,陸續整理翻譯並出版了一大批哈尼族口傳文化作品,其中包括:大型系列古歌《哈尼族古歌》《十二奴局》,長篇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雅尼雅嘎贊嘎》《哈尼先祖過江來》《普嘎納嘎》,古歌《天地人鬼》《阿培阿達埃》《木地米地》《都瑪簡收》,英雄史詩《遷徙悲歌》,神話史詩《羅繁之歌》,長篇殯葬祭詞《斯批黑遮》《阿媽去世歌》,悲劇敘事詩《妥底瑪依之歌》《不願出嫁的姑娘》,長篇風俗歌《哈尼族風俗禮儀歌》《哈尼族四季生產調》《哈尼族情歌》,大型民歌集《中國雲南紅河哈尼族民歌》等。

  從2008年起,為進一步保護和傳承哈尼文化,由州人民政府牽頭主編的《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正式啟動。年輕的紅河州民族研究所哈尼學研究室主任普亞強有幸參與其中。“今年計劃完成第40卷,已有5卷的初稿基本完成。”普亞強介紹,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民族文化工程,也是全世界哈尼族同胞盼望已久的大事。在過去12年間,已經整理搶救哈尼族口傳文化並完成30餘卷,全集的總目標是要完成100卷,但越往後越難,整理一卷有時需要兩三年時間。

  一批批像盧朝貴、普亞強一樣的民族文化工作者前仆後繼,為哈尼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到目前為止,僅州圖書館館藏的哈尼文化文獻圖書就多達200種,而除了圖書,《哈尼族古歌》《諾瑪阿美》等還被搬上舞臺,走向世界,哈尼文化被廣大群眾所熟知。

  任歲月幾經更替,時間也沒有淹沒歷史,《紅河日報》以記錄者的視角,伴隨哈尼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進程,每一個軸點都清晰可見:

  2014年11月,《哈尼古歌》在昆明演出;

  2015年7月10日,《哈尼古歌》驚豔亮相2015米蘭世博會;

  2015年8月29日,首部哈尼族舞劇《諾瑪阿美》在紅河大劇院大劇場拉開首場演出的帷幕;

  2019年11月,《哈尼古歌》再次在京登臺演出,傳唱千年哈尼文化!

  ……

  如今,大量表現現實生活的哈尼族神話、傳說、故事、歌謠、童話、診語、格言、笑話、祭詞得到保護和傳承,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原標題:新聞紙上見證哈尼文化保護與傳承

審核:周健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