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带孩子学古诗的方法,轻松有趣,你不想试试吗?

这种带孩子学古诗的方法,轻松有趣,你不想试试吗?

2018年,我做得最坚持的事之一,就是跟杰宝一起背诵了近百首古诗词。

我们不仅一起学会了欣赏诗词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从中获得了不少游戏的乐趣。

年初,为了让杰宝多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中文水平,老母亲想到背诗这个办法,于是要求杰宝每天背一首诗词,杰宝第一天勉强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第二天磨磨蹭蹭地背下了苏东坡的《江城子》,到了第三天就开始闹罢工,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背了。

老母亲扎耳挠腮,只能再换个办法试试,怎么才能让杰宝坚持学习诗词呢?

首先,学习诗词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领会诗词之美。

既然如此,是否能背诵就不重要了,如果孩子没有兴趣,纵使背下几百首诗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想吸引孩子学习古诗词,就一定要有趣!从玩中学。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对杰宝说:“以后不背诗词了,咱们晚上睡觉前一起读诗讲故事如何?” 杰宝欣然应许。

到了晚上睡觉前,我们一起躺在床上,我把历史故事和诗歌串起来讲给杰宝听。

比如,我们讲楚汉战争的故事,顺道讲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曲》。讲到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又牵出后代诗人对项羽截然不同的评价,包括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以及杜牧的《提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杰宝对西楚霸王的故事很着迷,没几天就能自己背诵《垓下曲》和《夏日绝句》了。

又比如,我们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一起诵读这首悲壮千古的《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以及骆宾王的《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杰宝对这种融合了历史故事和诗歌的“睡前读诗”充满了兴趣,每天睡觉前都催着老母亲给他读诗。有的诗歌多读几遍后,杰宝就能背诵自如了。例如,诗经里的《蒹葭》,生僻词不少,但杰宝也兴趣盎然地背出来。

有时候,我也会以人物为轴给杰宝读诗词。杰宝知道,妈妈的偶像是大才子苏东坡,他一生历经苦难,但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妈妈最喜欢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每次读起来都感动不已。

我们一起读过不少苏东坡的诗词,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们还一起听王菲根据这首词改编的歌《但愿人长久》。

有一次,我们一起读苏东坡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这首词讲的是,有天半夜,苏东坡喝醉酒回家,家人都熟睡了,他敲门敲半天,只听到仆人鼾声如雷。无奈之下,他只好倚着手杖坐在家门口,听江水的声音。我们读到这句“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都忍不住笑起来,这个东坡先生实在是太可爱了。

杰宝最喜欢苏东坡的《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有阵子放学接杰宝回家,他喜欢一边走路一边背这首诗,老母亲觉得好尴尬,明明是“少儿不宜”的词哎,当时没留意给他念了,没想到他竟然过目不忘,而且还叨叨念个不停。

除了睡前读诗,在坐车、排队、走路等碎片化的时间,我们会一起玩诗词游戏。

比如:

说出四首提到“绿”字的诗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说出四首提到儿童的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霉苔草映身。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说出四首提到“一”字的诗词?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杰宝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

跟孩子一起读诗词,不仅是愉快的亲子时光,还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的财富——用诗歌温暖和丰富他们的心灵。在感动、悲伤、快乐、惆怅时,可以诵读那些穿越时光隧道、与我们心灵相惜的文字。

文章末尾,我想推荐叶嘉莹先生选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这本书精心挑选了218首最经典、最适合孩子诵读的古诗词,非常适合亲子读诗,唯一不足的是,这本书没有诗词的注解和生僻字的注音,遇到不懂之处只能和孩子一起查字典了。


这种带孩子学古诗的方法,轻松有趣,你不想试试吗?

叶嘉莹先生在这本书的《序》中写到:

古人作诗,有感而发,这种生命力传递千年,生生不息。

曾有人问我: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