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店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內取締了民間收藏和文物買賣,只有少數國營文物商店經營文物買賣。

近幾年,由於文物政策的不斷放開,市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古玩城、拍賣行、文玩市場等遍地開花,從一定程度上也保護和傳承了相關的文化。

古玩店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過去的古董商也像現在的百貨店一樣,整批從外面進貨嗎?

當然不是,如果那樣,那些古玩就不值錢了。

然而他們店裡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1、上門收購。

有些家道中落的人不想讓大家知道他的窘迫,不是早起到“鬼市”出手值錢貨,就是等著古董商上門收購。

當然,上門收購越低調也越容易成功。古董商如果跑到一個深宅大院裡打上 “窩子”,那就像“魚盆裡釣魚,雞籠裡抓雞”一樣容易得手。

那些達官貴人礙於情面,雖然想處理手裡的一些“無用之物”,但苦於放不下面子,不願意到大庭廣眾下丟人現眼地去賣一些祖傳古董,這就讓上門的古董商有了可乘之機,在這裡古董商既容易得手,又容易撿到便宜。

古玩店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2、逛鬼市。

不要小看了“鬼市”,那裡有無限商機。

除了不好意思白天出面的達官貴人外,還有一些急於出手的小偷小摸也混在其中,他們手裡的“寶”往往貨真價實。

有一個笑話說,一個人在逛“鬼市”時看到一個花瓶與家裡藏的一隻一樣,於是便買下來準備與家裡那一隻配成對,回到家才發現家裡那隻不知何時不翼而飛了。原來他手裡剛買的這隻就是家裡原來藏的那隻,小偷偷了他家的花瓶又轉手賣給了他。

順便說一句,過去人們把早市稱作“鬼市”,是因為“鬼市”早,天還沒亮,大家都是提著馬燈,有些鬼鬼祟祟,所以叫“鬼市”。

古玩店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3、魚龍混雜的茶館

過去的茶館也是古董商貨物的來源。

茶館裡魚龍混雜,南來北往,三教九流,形形色色,這裡消息靈通,交易方便。

日本投降後,溥儀不能當“皇帝”了,從長春跑出來時,就把他從宮裡帶出來的文物分給官員和身邊人,這些人處理這些文物時有不少就是在茶館裡進行的。

古玩店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4、當鋪也是古董商進貨的來源。

那些到期無人贖回的抵押品,在當鋪老闆手裡成了“死當”,當鋪老闆和古董商不一樣,他們是賺錢就幹,見好就收,古玩只要一到期,他們便打成包,算作一號,出售給那些古玩商人。

古玩店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5、其他

還有古董商之間的串貨,也是古董商進貨的渠道。

如果聽說有哪個 “行里人”弄到一批俏貨,大家就會想辦法讓他勻過來一兩件。如果有人來買古玩,自己手裡沒貨,在確保成功的前提下,也可以從同行手裡拿過來,自己賺個差價,這也是古董商發財的另一個門路。

古玩店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古玩是民間的,具有更多的娛樂功能和休閒功能,是可以在民間流通的,我們應該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古玩、保護古玩、傳承古玩。

在網絡裡面,關於古玩收藏,不是官窯就是高古玉,隨口一介紹就是天價字畫、上億佛像,彷佛只要是玩收藏,就必須得玩高端品種,而低端的收藏被選擇性的無視掉了。因為只有高端、天價、一夜暴富才能吸引眼球!

炒作看多了,彷佛在收藏世界裡面,一件古玩不和高價聯繫在一起,就對不起自己的身份似的。

真正的高手,都是從地攤貨練起來的。

如今太多不切實際的人,真的別怪騙局太多,之所以騙局屢見不鮮還是因為我們自己心態出了問題。

市場經濟時代,有市場就有需求嘛。本領沒學到家,卻天天想撿漏,自然會有一堆專業造假的等著你。

古玩店那些總也賣不完的“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對收藏一竅不通,卻指著手上的藏品發財,自然會有一堆騙子挖好了坑等你跳。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供求關係”。

從一開始,很多藏友就把“急功近利”寫在臉上,給了別人利用你的機會,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不知真相的吃瓜群眾躺著就想一夜暴富,哪怕把時間耗在做夢上面也不願意親自“屈尊”去體驗一下一線實戰。

聰明人都在用“傻”辦法,熬!

這可不是煎熬,而是耐得住寂寞,忍得住一時的失落。為的是能在以後的收藏生涯中佔據主動權。

別給別人挖坑等你跳的機會,自己掌握足夠的知識和經驗之後,任何陷阱都騙不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