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套种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贵州日报

4月的务川自治县丹砂街道官学社区,李子树都已经花谢成果。望着枝头星星点点的果实,村民邹启玖喜上眉梢。

“今年这李子花开得好,肯定有个好的收成。”邹启玖在2012年就流转了土地种植李子。邹启玖夫妻俩每天早早起床,开着三轮车来到果园里翻土、垒埂,为套种红薯做准备。

“套种的红薯主要用来做粉条,我只用农家肥,红苕质量好,做出来的粉条也筋道。”邹启玖说。“50亩李子一年能卖5万元左右,套种的红苕可以做出40000多斤红苕粉条,加起来年收入有15余万元。”

为了日常管理和方便销售,邹启玖修了一条毛坯路,连接村路直达果林。可是一到下雨天,山路变泥路,坡陡路况差,车根本上不去。2019年,社区为了帮助果农发展产业,投入100万元硬化了产业路。

“路修好后,每到周末,从县城周边开车来我们这里玩的人也多了起来,春季来赏花,秋季来摘果。果子销售有出路,还能搭着销售粉条,越发展越有信心了。”邹启玖说。

邹启玖只是官学社区盘活土地资源,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富裕起来的村民之一。近年来,官学社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利用土地使用率,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依托退耕还林政策,多措并举发展李子、桃子、柑橘、柚子、樱桃、杨梅等精品水果共8000余亩,积极鼓励套种,增加收益,以短养长,以长促短,高效利用土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通讯员 孟红霞 杨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