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題記:貞節牌坊是一種建築,牌坊是封建社會皇帝給有貢獻的人立的一種碑,用來記載這個人的功績。貞節牌坊是為了表揚婦女的貞潔而立,比如長期孀居並且為教育或社會有一定貢獻的婦女。

通常是古時用來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而符合當時年代道德要求,流傳特異事蹟的女性,為其興建的牌坊建築,一種古代形狀似門的高大建築。

貞節牌坊始於秦朝。秦始皇時,巴邑有一個名叫清的婦人早年守寡,憑藉個人聰明才智,苦心經營丹砂產業。巴寡婦清受到“千古一帝”秦始皇非同尋常的禮遇褒獎,併為其專門修建了一座“女懷清檯”(秦朝“貞節牌坊”)。

在米倉山南麓,大山深處,就隱藏著一處有兩百多年曆史,風聞於當地的康氏“節孝牌坊”。任憑風雨浸蝕,依然傲然聳立。建築巍峨、精雕細琢、穿透蒼桑、莊嚴凝重。無不昭示著康氏先祖當年的人文氣息、風尚文化和節孝禮儀,她承載著時代煙雲裡一抹繁華與榮耀,堪為特定歷史背景下的一大奇觀。

透過徐徐清風,似乎訴說著當年她對他一曲情感: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那是她情感節操裡的精神聖地,是她青春年華的無字豐碑。

拭去牌坊上久遠的塵埃,尋找牌坊的身世故事。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根據網友流水無聲提供的信息,又經村支書梁書記和村民康大爺的熱情邀請,週末,正好是白露微涼的節氣,我們一行從縣城出發,沿018縣道北上,在距國華鎮6公里的麻柳溝口,開始步行上山。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這裡和其它米倉山區一樣,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大溝深,坡陡彎急,但風光秀麗,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在身體和心靈雙重的慰籍中,我們沿著玉帶般纏來繞去的水泥公路,哼著小調,緩慢爬升。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一小時後就到了旺蒼縣福慶鄉牌坊村二社,康大爺那紅瓦綠牆的新房格外引人注目。見到我們,他飽經風霜的臉上綻出笑容,連忙招呼我們進屋落座。沏茶倒水間,關於牌坊的傳奇故事,也就開始瀰漫起來。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 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初,18歲唐氏嫁與康家美,但命途多舛,不久康家美病故。同年秋,唐氏產下遺腹子康良萱,在唐氏含辛茹苦撫養下,康良萱終於長大成人,因刻苦勤奮,正直善良,終成一方鄉紳名流。母親守身如玉,聰明賢惠,兒子恭良孝順,樂善好施,四鄰鄉親,無不敬仰,一時被傳為佳話。母子二人事蹟被地方衙門逐級推薦上報朝廷,得皇帝聖旨旌表,敕建節孝牌坊。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相傳康良萱在建造牌坊時,開始一切還算順利,但在收尾給牌坊戴帽子時,怎麼也戴不上。其母唐氏得知後,若有所思,輕聲念道:莫非是看到過雞公採雞母。此話一出,牌坊帽子應聲落扣,嚴絲合縫。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又傳,修建牌坊時,共有120個工匠參加。一日,領頭管事的掌墨師傅對唐氏說:你給我們燒一個饃,若我們這120個人一頓吃不完,當天工錢就分文不收。唐氏便叫人收集木塊和穀殼加鋸木面燒了一大堆灰,另外在一個大簸箕上,用水調好200多斤包穀面,請了四個壯勞力抬進灰堆,於是就燒了簸箕大一個饃,那120個匠人,敞開肚皮,硬是一頓沒有吃完。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還有,在雕刻牌樑上一組戲劇人物時,幾個工匠好不容易才雕出了一個完整人像,在喝水憩氣時,走來一個邋里邋遢的老人。他用煙鍋老殼在石人身上敲來敲去,“砰”的一聲,就把石人的鼻子給敲掉了。匠人們自然不依不饒,要老人賠償。老人不慌不忙,微微一笑道:這個簡單,明早起來我加倍賠償你們。第二天清早,匠人們來到牌坊前,那組人物畫像竟然一夜之間全部完成。正當他們目瞪囗呆時,那位老人卻鬼魅般地不見了蹤影。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一陣山風把我們從那神奇的傳說中清醒過來,這裡南有筆架山,北有王帽山,奇峰競秀,怪石嶙峋。一條溪流終年不竭,清澈歡快,順著山腳由西向東,在麻柳溝口匯入西河。當地有:“吉地虎踞似龍盤,朱雀玄武長齊全。羅林山前四王帽,王家坡是筆架山。”和“長江之水如玉帶,松椏文筆點狀元”等詩句流傳,稍為年長的村民都能帶著自豪的表情,指點著四周的山水隨口背誦幾句。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來不及細細欣賞風景,我們一行迫不及待地簇擁著康大爺要去見識那傳說中的清朝節孝牌坊。出門往西幾百步就見到了牌坊。牌坊正中那高高的簷帽驕傲冷峻地佇立在藍天下,山風從翹簷間穿過,發出嗚嗚的聲音,彷彿也在講述這大山裡的傳說。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該節孝牌坊,坐北向南,三門四柱五樓廡殿頂,層層上收,全石料構成。四柱底部南北各施抱鼓加固,鼓約1人高,鼓面刻花開富貴和四季平安圖案;一層額枋南面陰刻有皇帝御賜“冰清玉潔”四個楷書大字;二層額枋刻有主人生平,但圖案斑駁脫落,模糊不清;三層額枋上為鏤空的九龍捧聖圖案,正中豎排“聖旨旌表”四字;五樓底坐四簷飛起,上為鏤空寶塔造型牌坊石帽;牌坊通高6.7米,寬6.6米,佔地約20平方米。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正門柱體內側有密密麻麻細小難辯的“節孝序”文,柱體南面還刻有“行道何因停步武,達人到此玩青修”和“撫子成人表志操,事親修養方賢孝”等楹聯,枋樑上有“節著松筠”和“中流砥柱”等額題,南北兩面還刻有眾多人物戲劇和吉祥花卉禽獸圖案。花卉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雕琢精細,構思精巧,技藝精湛,其精美程度和藝術價值,毫不遜色於旺廣線元壩段旁的孝節牌坊,是研究川北地區牌坊和石刻藝術的寶貴實物教材。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牌坊兩側,有木質結構的民居。底層外側用立木支撐,部分懸空,稱為吊腳樓。樓上通鋪木板,走廊裡有帶曲型欄杆的橙板,可座可靠,觀山望景,山歌唱合,山裡人給它取了一個浪漫溫馨的名字叫“美人靠”。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牌坊背面堡坎上,有專供燒紙祭祀的石庫塔,塔高約2.8米,寬約1米的正方型底座,二層翹角球型頂。底層西側有長方型塔孔,專供投放祭祀紙錢。塔孔兩側刻有一聯:“良孝銘金府,萱貞貫玉爐”,巧妙地將康良萱的名字及母子二人的節孝品德嵌在了聯中。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抬頭仰望牌坊,雖然斑剝滄桑,卻依舊莊重肅穆。山高皇帝未必就遠。誰能想到在這深山之中,區區一介布衣,也能得到朝廷敕建牌坊,旌表褒揚,沐浩蕩皇恩而流芳百世呢?大山深處的這座牌坊,用今天的話說,唐氏母子毫無疑問屬於國家級的道德模範,而這座牌坊就是古代“精神文明”建設在這一地區留下的珍貴歷史文物。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靜臥在這大山褶皺中的牌坊村,民風淳樸,不但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更有旺蒼地區絕無僅有、保存完好的清朝節孝牌坊。牌坊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雖然它是封建社會所謂倫理道德的產物,但卻也是這一方山水人民純樸善良的見證。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隱藏在福慶鄉牌坊村莽莽大山中的清代節孝牌坊,必將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的更多關注。

米倉山深處的清代貞節牌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