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深耕細作才能夠活下去!

缺乏經濟常識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商人,必將被疫情之後的商業升級換代所淘汰!

迴歸常識,不要輕言跨界打劫。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中石化為什麼不應該賣菜的評論文章。得到了大多數讀者的肯定,但也有些人繼續為中石化賣菜叫好。給中石化賣菜叫好不叫好,那是智者見智的問題,無傷大雅,只是深挖下去,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為什麼要給中石化賣菜叫好?因為中石化賣菜一定會賺錢嗎?多元化是餡餅還是陷阱,因人而異。但中石化賣菜不是該公司多元化的正確方向,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一、翻看朋友圈,研究一下,到底是哪些人在為中石化賣菜叫好呢?

1、中石化賣菜業務的既得利益者。

買菜方便了客戶,客戶點贊,無可厚非,情有可原。但這是加油站,不是菜市場。誰都知道,菜市場不可以賣石油;但是有些人自始至終都不願意承認加油站不是菜市場。

既得利益者只有中石化內部的人,這些人到底是哪些人?不敢去深究。但有人在後臺留言給我,可以看出端倪。因為此人說話太髒,我就不把這個人的留言放在這裡,免得髒了朋友們的耳目。大家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任何經濟行為都會有利益獲得者和利益受損者。

有朋友說央企賣菜可以養活內部員工?這是好事情。請問一個手握石油專賣權的超大型企業,主營業務沒有足夠利潤,居然要依靠副業收益來養活員工?

中石化也是公司行為,賺錢就是企業的唯一目的?這個說法不值一駁。只是中石化賣菜,是不是與民爭利?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2、自以為是的好事者。

疫情中,熱點新聞層出不窮,但大多數一閃而逝。疫情的消息,讓大家疲憊不堪。好不容易,看到中石化賣菜的新聞橫空而出,好事者立刻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出現了一片叫好聲也是順理成章。但是,好事者未必是思考者,任何一個有獨立思維能力的人都會研究熱點經濟新聞背後的故事和商業邏輯關係,而不是看到輿論導向在肯定中石化賣菜,就趕緊去朋友圈大聲把別人的看法當成自己的觀點說出來。

3、對任何賺錢的事件都感興趣的期盼者。

很多人好久沒有賺錢的感覺了,頂禮膜拜能夠賺錢的強者原本很正常,但這可是中石化央企,它是巨無霸,做什麼生意都會賺錢。為什麼?壟斷形成的口岸之外,還有強大的政企資源、銀企關係和自有資金等優勢,無與倫比的美麗。所以,不管中石化賣菜還是賣化妝品,都是壟斷形成的溢價,與經營管理方式關係不大。所以,期盼成為中石化那樣賣菜的人,那只是小老闆們的一廂情願,實在是想多了。

4、無知無畏者的盲從者。

他們一看朋友圈刷屏什麼內容,就趕緊轉發和跟帖,生怕遺漏了表態站隊的機會。其實,有很多轉發暴露了自己不高的智商和淺薄的認知。

要記住,如果你是老百姓,普通職員,人云亦云不算錯誤,但如果你是商人、老闆的話,沒有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那將是你做啥虧啥的根源。

5、抬頭盲目追逐熱點,埋頭死讀書的從商者。

生意越來越難做,老闆們在選邊站隊,逐漸成為了兩種商人:

一種是關掉了公司,拿著公司董事長的名片到處去整合資源,大概率的結局是被其他人整合和收割了錢包裡的最後一點血汗錢;成天痴迷學習和跟風,不會踏踏實實做生意做企業的人,肯定不是好老闆。

另外一種老闆是在疫情的逼迫之下,暫時停止了奔波勞累的步伐,靜下心來,開始用工匠精神重新清理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重新思考公司的發展方向,為疫情之後的市場競爭做好一切準備。

中石化賣菜,會被第一種老闆大聲叫好;會讓第二種老闆笑而不語。

6、不務正業,成天想賺快錢的投機者。

投機者會忘記,不是中石化不應該賣菜賺錢,而是因為中石化公司作為央企的定位決定了它應該把國家使命放在第一位。

不賣菜,是不是可以去做一點電動汽車的充電樁?這也是不錯的生意啊。有資料顯示:電動汽車的前景和新能源汽車帶來巨大的商機,市場規模遠超菜市場。中石化拓展多元化經營的業務,可以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方向去發展,這是常識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的高管都看不明白?故意糊塗的目的是什麼呢?

中國商業環境瞬息萬變,政策輪迴改變的週期越來越短暫,老闆們急功近利,渴望賺快錢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這是無奈之舉,我很理解,本人也是小老闆,也是這麼想的,但我知道,市場中有很多的快錢會傷手,在不屬於自己賺錢的領域裡伸手必被捉,唯有放棄。

中石化賣菜項目會不會被叫停?很難說,拭目以待。

但中石化賣菜只有兩種結局:一是被上級糾偏叫停;二是被市場競爭打敗。其中的相持階段,不會是賣菜賺大錢,而是會找到各種理由,延緩衰敗。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性,項目也會戛然而止。

這裡不是在評論中石化,而是說國內外很多的大企業,總會突然弄出來一些與主營業務毫無關係莫名其妙的項目。剛開始是熱熱鬧鬧地推動,當內部尋租無法繼續進行之際,內部人也主動停止項目,不管該項目賺錢還是虧本。

市場經濟的好處和壞處都是優勝劣汰,不會因為你是央企,還是民企而改變。唯一的區別在於,虧損之後,央企損失的是國有資產,民企是老闆們自己的錢沒有了。

二、正確認識“跨界打劫”吧!

1、跨界打劫並不是一件包賺不賠的生意。

這段時間,異想天開,幻想四處打劫的商人特別多。或許,這是宅在家裡無所事事的後遺症。一些人已經開始把白日做夢和事業心搞混淆了,他們成天想做網紅,這和藥廠賣方便麵一樣都是差不多的娛樂效果。

牢記住許量老師說過:2020年,老闆們必須迴歸常識,而不是繼續研究一些新發明出來的術語。或許,長期來看,中石化賣菜的成本不會低於菜農和菜市場,當然,如果中石化將主營業務變更為賣菜,不再賣石油那又是另當別論了。

2、跨界的成本決定了成敗。

另外,打劫引發的市場競爭將是你死我活。

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古訓不是沒有道理的。中石化賣菜的競爭者是誰?他們就是遍佈大街小巷的賣菜翁和在社區附近的小型菜市場,相對低廉的成本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便是市場競爭的利器。不要說中石化賣菜的店面沒有成本,如果是免費給的店面,那也是國有資產的另外一種流失。如果按照市場價格出租給賣菜的項目公司?呵呵,那就請拿出成本核算。

所以,不要跟隨中石化賣菜叫好,更不要躍躍欲試去跨界打劫別人,否則,自己企業的根據地都會被別人跨你的界打你的劫。

三、老闆們必須學習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因為疫情在家裡蝸居,所以,有空寫了一些原創文章。

經過統計和分享閱讀量發現:用文字駕馭情緒的文章閱讀量上升很快,只是具備思想,需要費時費力研讀的文章,讀者就難以下嚥。最近,我的原創文章閱讀量從數萬下降到數千,是因為文章需要讀者思考,願意費腦思考的讀者越來越少。

我以文會友,其實,寫好看的文章還是有用的文章,一直是作者的選擇。

這是一個快餐文化的時代,是非對錯的標準多元化了;馬雲說的“唯快不破”對他本人是適合的,但對你不一定是正確的。

有人在說,中石化賣菜錯了,但為中石化賣菜叫好也不是什麼大錯特錯。是的,市場經濟講究的不是是非對錯而是成敗得失,但是賺錢和虧本都是結果,它們都是因為思路正確與否導致的不同結果。

贊同和羨慕中石化賣菜,只是說明了這些老闆缺乏對企業使命和願景的尊重,還一不小心暴露了他們對短期效益的內心追求;這樣的創業者不會得到投資者的青睞,企業也不可能找到長期合作方。

給中石化賣菜叫好,不會帶來對你的傷害。在此,要強調的是老闆們如果真的是頭腦發熱,高喊跨界打劫的口號去做生意,那就是腦袋笨死的自殺行為了。

老闆們缺乏安全感,缺乏經濟常識甚至比缺乏現金更可怕,因為缺乏安全感會讓他們急功近利,哪怕是殺雞取卵也在所不惜;缺乏經濟常識,又會讓老闆們隨時隨地處於衝動投資和決策的境況,對中石化賣菜這樣的短期行為叫好也是必然。

喜歡湊熱鬧,什麼賺錢就去做什麼生意,隨波逐流是某些中小企業主的通病。

要記住,知識不再是力量,而有可能是垃圾;只有如何正確利用知識才是你的能力。

大多數商人不是沒有知識,而是信息過載。他們頭腦裡總是充滿了一些花裡胡哨的新概念和莫名其妙的感動,總是會邀朋結友去頂禮膜拜一些毫無實戰經驗的大師,希望一個沒有從商經歷的老師來教會你做生意賺大錢,可能嗎?這可是常識。

常識告訴我們:疫情之後,商業將會全面升級換代,以往的賺錢模式都將面對大考。正確的姿勢不是驚慌失措而是守正出奇;這個“奇”,不是跨界打劫,而是在自己的主業上多一點創意,這個“正”,就是要回歸經濟常識和具備獨立思維能力。

跨界打劫只是少數成功者的專利,看看就好;絕大多數老闆們不要看見別人賺錢就眼紅和熱血沸騰,還是要安分守己,低下頭來,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深耕細作才能夠活下去!

作者簡介:呂志剛,四川現代民間金融研究院院長;《借貸》、《資本》和《金融》等系列書作者,資本之鷹品牌創始人。(以文會友,微信號:zbzyxuli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