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信贷占比将重点考核、专门设置“首贷户”比例指标…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有点大

小微信贷占比将重点考核、专门设置“首贷户”比例指标…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有点大

“银税互动”是税务和银保监部门于2015年面向诚信的小微企业创新开展的一项融资支持活动。它的具体做法是,税务部门将企业的纳税信用推送给银行,在依法合规和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将企业的部分纳税信息提交给银行。银行利用这些信息,优化信贷的模型,为守信小微企业提供税收信用的贷款。

4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韩国荣,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介绍发挥“银税互动”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情况,并对小微企业融资、“首贷户”融资、个体工商户融资、信用信息共享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来看会议要点:

1、今年一季度已发放“银税互动”贷款75万笔,超过了2019年的一半。

2、截至目前“银税互动”贷款余额5732亿元,同比增长74%。

3、银保监会将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作为监管考核的重要加分项。

4、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覆盖率约20%。银保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的考核专门设置“首贷户”比例指标。

5、个体工商户全国登记数量超8000万户,银保监会:对个体工商户融资要做到增量、扩面、降本、便利。

6、今年2月以来,全国共为12.1万户纳税人办理了延期申报,为5.1万户纳税人办理了延期缴纳税款。同时,逾期缴税不会影响到纳税人享受“银税互动”贷款红利。

7、将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打通小微企业的“信息孤岛”。

一季度已发放“银税互动”贷款75万笔,向银行推送600多万户重点帮扶企业名单

近期,税务总局与银保监会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银税互动”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要求在已实施“银税互动”支持政策框架下,针对疫情期间小微企业更加迫切的资金需求,加大税收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努力帮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韩国荣指出,“银税互动”实施五年来,贷款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全国的“银税互动”贷款的笔数超过了前四年的总和,今年一季度已发放“银税互动”贷款75万笔,超过了2019年的一半,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从中受益。比如北京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凭借着良好的纳税信用,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一个全新客户从开户、准入、评级、授信和放贷的全流程环节,申请到了500万元的贷款。

韩国荣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在“银税互动”方面,税务总局联合银保监会从两方面加大了力度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一方面,加大已有扶持措施的落实力度。通过连续第七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进一步落实好将“银税互动”受惠企业由A级和B级扩大到M级,加快推进“线上银税互动”等措施,最大限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守信小微企业共获得“银税互动”税收信用贷款金额达到1816.3亿元,同比增长了22.3%。

另一方面,加大扶持措施的创新力度。两部门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小微企业更加迫切的资金需求,从实施重点帮扶、创新信贷产品、落实扩围要求、提供服务质效四个方面研究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韩国荣介绍,目前,纳入“银税互动”范围的企业数量较以前增加了1倍。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省,税务总局将受惠企业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纳税信用C级,有5万多户小微企业符合条件。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税务部门已经向银行推送了600多万户重点帮扶的企业名单,协助银行进行主动对接、精准放贷,尽最大努力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韩国荣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银保监部门的合作,提升“银税互动”的工作质效,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小微企业知晓“银税互动”,享受税收信用的红利,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截至目前“银税互动”贷款余额5732亿元,同比增长74%

受疫情冲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复工复产中融资困难不断地加剧。

对此,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银税互动”对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贷款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均锋表示,“银税互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精准的对接企业的需求。就是纳税企业只要有融资需求,银行就能精准对接。二是向这些企业尽量的发放信用贷款,就是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借助企业的纳税信息发放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三是灵活方便,现在“银税互动”可以在线上实现数据直联,客户可以通过线上申请、线上办贷。企业提出申请,如果符合条件,最快几分钟就可以拿到贷款。

李均锋表示,“银税互动”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整个“银税互动”的贷款余额是5732亿元,同比增长了74%;贷款户数75万户,同比增长了114%。也就是说,今年疫情以来,一季度特别是二月份、三月份商业银行利用“银税互动”这个工具发放的贷款户数和贷款的额度大幅度增长,“银税互动”的贷款余额就增加了770亿,贷款户数增加了12万户。

将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作为监管考核的重要加分项

“小微企业贷款难,难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没有信用风险分担机制。” 李均锋表示,从银行的角度说,银行管理风险,需要担保、需要抵押物来控制风险。同时,小微企业轻资产又没有抵押物,这是一对矛盾。

针对这一矛盾,李均锋表示从两头来解决。一头是推动银行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的能力,认真分析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的情况,减少对小微企业抵押品的过度依赖。同时,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银行要开发更适合小微企业这种轻资产的没有抵押的产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数据画像,开发数据风控的产品。

近期,银保监会向社会公布了准备对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进行监管评价、考核,相关办法正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银保监会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要加大信用贷款的比重。

李均锋表示,整个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较低,多数还是需要抵押、担保。为了提高这个比重,银保监会在监管评价中、监管考核中,明确把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比重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加分项,来鼓励商业银行尽量发放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来解决小微企业缺少抵押和担保的问题。

对商业银行的考核专门设置“首贷户”比例指标

“首贷户”就是在银行没有贷款,当然有可能在其他地方有贷款,但在商业银行没有获得过贷款的这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李均锋介绍,目前,在商业银行有贷款的、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约是2200多万户,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左右,就是指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覆盖率是20%左右。

“还有相当一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贷款。”李均锋表示,对此,银保监会实施了四点措施来满足这些“首贷户”的融资需求。

一是加强监管引导。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考核中,今年专门设置了“首贷户”比例的考核指标。要求商业银行新发放的贷款客户中,第一次获得贷款的企业也就是“首贷户”要占一定的比重。

二是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发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贷款产品。由于“首贷户”多数属于没有抵押品、没有担保的,所以要利用“银税互动”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引导银行开发信用贷款产品。

三是倡导各个商业银行来开展“百行进万企”的行动,让银行充分了解小微企业的需求。今年以来银行通过“百行进万企”为2.2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其中1.4万户是“首贷户”。

四是解决“首贷户”的问题,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充分加强合作。每个商业银行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客户定位,所以要求每家商业银行既要细分市场,同时要加强合作,特别是一些互联网银行,有大数据、有客户,其他商业银行有资金和风控技术,加强他们的合作,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共同解决那些需要贷款又没有贷款的融资需求。

个体工商户融资政策要有增量、扩面、降本、便利

近期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把“银税互动”的受惠企业范围扩大到个体工商户。

李均锋介绍,现在市场主体中大概小微企业是3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是8000多万户,加起来是1亿多市场主体。目前统计的“银税互动”贷款中,个体工商户有这类贷款余额的是5932户,贷款余额21亿。

“我们对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政策是视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来管的” 李均锋表示,银保监会对体工商户的融资政策有四点,可以概括为“增量、扩面、降本、便利”。

一是有增量,要求商业银行对个体工商户的贷款的增速要高于其他贷款的增速。截至2020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55万亿元,同比增速25.93%,其中普惠型的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4.0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6.63%。

二是扩面,就是要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覆盖范围,现在个体工商户全国登记数量是8000多万户,纳入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名录的个体工商户是6523万户,目前有贷款的个体工商户是1394万户,覆盖率是21.4%,银保监会要求下一步进一步扩大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覆盖面。

三是要降本,对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分别安排了专项的支小再贷款、单列信贷计划、转贷款。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运用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发放的个体工商户贷款一定要实行优惠的利率,利率要低一些。2020年一季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6.15%,在2019年基础上下降了0.55个百分点。

四是要便利,要求商业银行对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要灵活简便,简化手续,要方便个体工商户申办贷款。所以银保监会现在许多银行对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采取线上的,利用大数据信息方便个体工商户办贷。

此外,李均锋还表示,如果受疫情影响,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存量贷款可以实施临时性的延期还本付息。

逾期缴税不会影响到纳税人享受“银税互动”贷款红利

据统计,今年2月以来,全国共为12.1万户纳税人办理了延期申报,为5.1万户纳税人办理了延期缴纳税款。

对于纳税人关心的因为疫情影响而逾期申报或者逾期缴税,是否影响纳税信用的问题,韩国荣表示,税务总局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而逾期申报或者逾期报送相关资料的纳税人可免予行政处罚,相关记录也不纳入纳税信用评价。因此,不会影响到纳税人享受“银税互动”贷款红利。

对于纳税信用问题,韩国荣还特别说明了两点:第一点,按照纳税信用评价制度,今年一月之后纳税人发生的逾期申报记录,要到2021年才对其纳税信用级别产生影响。因为今年的纳税信用级别是根据2019年的纳税记录进行评价的。也就是说,2020年以来发生的记录不影响2020年纳税信用级别。

第二点,疫情解除后,税务机关会主动提醒广大纳税人,对自身的纳税信用记录进行核实,有问题的,可以及时调整。如果纳税人在2021年发布新的评价结果前,没有及时核实调整,还可以在明年的年底前向税务机关提出纳税信用复评申请,进而有效地消除因为疫情防控对自身纳税信用的影响。

双层级发力推进信用信息共享

制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的另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银行和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李均锋表示,银保监会近年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主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是从部委、从中央的层级,打通小微企业的“信息孤岛”。近年来,银保监会与税务部门合作推出了“银税互动”,就是利用税务信息来增加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银保监会与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了“银商合作”,就是利用小微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信息,对小微企业的状况进行判断、评估。银保监会还充分利用发改委“数据中国”的平台,推出“信易贷”的产品,企业能更容易拿到贷款,把数据变成贷款。同时银保监会也正在与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把小微企业在农业、海关等领域的信息进行整合,让银行机构更容易、更便利、更低成本的获得企业的信用信息。

第二个方面是从地方政府的层级,银保监会近几年在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或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在县一级,整合小微企业信息,打造平台。在地市一级,,由地方政府牵头打造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或者金融服务平台,目前效果比较好。在省一级,和大数据局等合作,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信用信息平台。

(实习生贺觉渊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