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银行“首贷户”占比 监管开出哪些药方

为了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多次喊话,要求银行提高“首贷户”占比。4月3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要努力实现小微企业信贷“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着力提高小微企业贷款“首贷户”的占比。

  疫情催生“零信贷”企业贷款需求

  所谓“首贷”,是指人民银行征信报告中无贷款记录的企业首次获得的贷款,包括民营企业贷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


提高银行“首贷户”占比 监管开出哪些药方


  一位国有大行普惠金融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企业来讲突破“零信贷”很难,对银行来讲风险也相对较高。“既然是首贷,在银行留下的征信记录基本就很少,没有信息、没有数据,银行无法对企业风险做出客观评价,进而放贷。”

  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企业要突破“零信贷”,对于银企双方而言都是难度最大的:企业面临自身是否具备贷款条件、贷款需要进行哪些财务准备和材料准备、众多类型银行和信贷产品如何选择等问题;银行面临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无法满足KYC(了解你的客户)要求等问题。

  不过,多位银行人士分析认为,受疫情影响,2020年首贷户会较以往有所增加。“我认为今年的首贷户会增加,很多企业过去是靠自己的积蓄、管亲戚朋友借钱,通过内源性融资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但今年不一样,小微企业明显比较困难,资金周转遇到问题,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又非常低、融资成本低、效率高。很多线上的贷款审批只要几分钟就可放款了。原本没有信贷需求的客户反而会产生贷款的需求。”上述大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表示。

  “首贷服务中心”解首贷难题

  由于首贷企业多为小微企业,缺乏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等数据,风险评估难度较大。因此,金融机构往往通过“替代性数据”来提升首贷企业风险评估精准度。

  比如,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为“零信贷”企业贷款该行主要看企业的纳税、代发工资、社保等方面情况,出口型企业还可以看进出口的结算数据等。

  此外,针对首贷企业信用信息缺失、抵押不足、担保弱等痛点问题,以政务数据支撑金融服务、将“零信贷”企业作为关键服务对象的“药方”也已开出。

  据了解,全国首家“首贷服务中心”于4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重点为“零信贷”企业解决难以获得银行首次贷款的问题。政务数据共享由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和金融大数据平台支撑,为入驻首贷服务中心的商业银行提供工商等企业信息的查询比对服务。依托新建成的北京企业征信平台,为入驻首贷服务中心的29家商业银行和中介服务机构办理信贷业务提供企业信用信息、风险画像等数据增值服务,提升授信审批效率,降低信息搜集和企业融资成本。


提高银行“首贷户”占比 监管开出哪些药方


“针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缺失、抵押不足、首贷困难的痛点问题,北京市大数据平台与首贷中心系统进行充分联动,用高价值的政务数据打通银企对接渠道,真正让金融活水为小微企业进行精准滴灌,为传统金融点亮普惠服务‘盲区’。”北京金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4月1日至3日,首贷中心累计登记首贷业务申请77笔、金额2.76亿元,实现贷款发放16笔、金额7880万元。

北京银保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银保监局将定期对首贷服务中心的业务咨询、登记受理、审批放款等业务量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对入驻银行服务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与北京市有关部门深化协作,进一步推动完善中心服务职能,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

注:文章摘自《城市金融报》,作者:杜川,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