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你送孩子這首勸學詩了嗎?


天冷了,你送孩子這首勸學詩了嗎?

都說:“冬困秋乏夏打盹”

冬三月永遠給我們以睡不醒的印象

在這個略顯睏倦的冬初之際

希望孩子們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戰勝外界與內心

始終努力拼搏

天冷了,你送孩子這首勸學詩了嗎?

《題弟侄書堂》

晚唐 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這首詩整體講的是:即使居處貧寒,但是還是要和往常一樣堅守文道的。儘管外面已經戰亂頻仍,故鄉雖然在戰火之中,可是弟侄依舊堅持學習禮儀文化。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臺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於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鬆自己的努力。

天冷了,你送孩子這首勸學詩了嗎?

我們如今雖然和詩人所處異代,也不再沐浴戰火。但是,需要教會孩子的道理卻是相通的。小編從這首詩中學到了以下三個道理,希望能夠分享給各位家長:


01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這兩句詩道出了,讀書需要堅持,不能因外物的改變而荒廢讀書的道理。

小編認為,不論身居富貴,還是身處貧窮;不論戰亂,還是和平.....我們都要讓孩子堅持讀書,因為讀書或許要吃很多苦,但是不讀書的人生更苦。龍應臺曾經給孩子說過這麼一段話,值得我們每一個家長玩味: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小編曾看過一個記者採訪工地上的工人們的視頻:

在一片建築工地上,記者問其中一個工人:“如果人生有重來的機會,你最想回到什麼時候?”

炎炎烈日下,小夥放下手中的磚,汗流浹背地說:“我最想回到讀書那會。”記者又問小夥子為什麼想回去。

小夥子憨笑著說:“因為工地太累了,如果能回去好好學習知識,就能不再受苦了。”

因此,請大家不要捨不得讓孩子吃讀書的苦。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讀書很苦,卻是孩子看得見世界的路。從功利的角度來說,讀書是孩子改變命運的手段,是上升階級的階梯。從不功利的角度來說,讀書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天冷了,你送孩子這首勸學詩了嗎?

02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這句詩是讀書的情景,整體呈現出一派美好寧靜的讀書場景。詩的前句已經點明家鄉是正在打仗的地方,想來不會真的安靜。那麼這樣能寧靜的只能是詩人的內心了!

從中可以學到讀書的心態——寧靜。內心寧靜,一切都是這樣安靜祥和,絲毫不受外界影響。孩子以這樣的心態讀書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毛澤東傳》中就有主席在鬧市中、村口上認真讀書的描寫。小學課本上也有主人公在書店蹭書讀,忽略周圍一切的故事。小編身邊也有不少朋友,靠著內心的寧靜,在火車上,在飛機上,公交車上努力讀書,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最終,走出了一條絢爛如花的人生路。

因此,小編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內心寧寧靜靜的多讀些書,畢竟留給我們的孩子能夠沒有生存壓力讀書的時間真的不多。

天冷了,你送孩子這首勸學詩了嗎?

03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這句詩說出了雖然少年時讀書辛苦,卻關乎終身,所以孩子們不應該浪費時間,每分每秒都要努力珍惜的道理。

在此,小編給孩子們講一個小時候的故事:

小編的爺爺、奶奶、姑姑都是老師,所以對小編讀書非常重視。小編那時候,基本奧數、奧語、英語能報的班都報過。平時沒事,爺爺也看著小編讀書,很少有時間玩。

好不容易有一次,爺爺同意小編和小朋友們一起去玩,給小編放了一早上假。結果小編玩過頭了,在外面玩了一整天才回去。回去之後,爺爺也沒打,也沒罵。給了小編一個表格,一共是一百個格子,一格就是一年。問小編了一個問題:“現在上學呢,義務教育只有九年,你認為憑你的努力,你能讀多久書?”小編說了自己心中所想的數字,爺爺按這個數字塗黑了所代表的格數。拿著表格,問小編:“你看,是可以讀書的時間長,還是不再讀書的時間長。既然喜歡讀書,為什麼不珍惜這不長的時間呢?”

是啊,讀書的時間相較一生來說太短了,彷彿一彈指、一揮間就能過去,所以我們更要教導孩子將短暫的讀書生涯合理規劃,不使歲月蹉跎。

孩子們,讀書是一生的大事。讀書苦,苦一陣子;不讀書,苦一輩子。唯累過,方知閒。唯苦過,方知甜。冬三月,莫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