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被遺忘的孩子們”,一場司法救助就此展開……

“彭奶奶,您知道檢察院是幹什麼的嗎?”在四川省儀隴縣日興鎮土寨村,記者見到了“事實孤兒”田靜的監護人彭奶奶。

“為人民服務的嘛。”彭奶奶笑著回答。

說起儀隴縣,很多人並不陌生,這裡是開國元帥朱德的故鄉,也是川陝革命根據地。2014年,儀隴縣檢察院在辦案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走基層時發現,在這裡有一群被遺忘的孩子們——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也就是“事實孤兒”。

他們當中,有的是父親死亡、母親失蹤的孩子,有的是撿養的孩子,有的是在世父或母涉罪服刑的孩子,有的是在世父或母因病因殘無力撫養的孩子。他們因形式上不符合孤兒的認定條件,無法享受國家福利保障,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據悉,目前全國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有50萬人左右。從2014年起,一場針對“被遺忘的孩子們”的司法救助活動在儀隴展開。

生存之困:

處境比留守兒童和孤兒更加艱難

“比登天還難”是彭奶奶用來形容幫助田靜確認孤兒身份的過程。

雖然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孤兒救濟制度,但是“事實孤兒”的相關福利保障仍是空白。“事實孤兒”的監護人如果不能通過法律途徑確認“事實孤兒”的孤兒身份,就無法享受國家救濟。

“我們吃的菜都是自己種的,每個月只要買20斤米,吃得飽就行。”彭奶奶說起以前的生活,“田靜是我家小兒子在路邊撿到的,那個時候就想著不管多苦,也要把孩子養大。”靠著低保和做些農活,彭奶奶一家人將田靜養大。幾年前,田靜養父去世後,困難的家庭條件讓田靜一度想退學。

“她自尊心很強的,有困難很少開口講。”土寨村村幹部告訴記者。

“2014年,我們在調查走訪中發現田靜的情況符合孤兒救助條件,就向日興鎮政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按照國家政策及時為田靜辦理撿養手續,現在,田靜每個月能領到900元的國家救濟金。”儀隴縣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劉歆告訴記者。

“有了這筆錢,娃娃上大學的學費就解決了。”彭奶奶告訴記者,田靜的夢想是當一名美術老師,教孩子們學畫畫。

“數量龐大、不能享受國家救濟、生活極度困難是儀隴縣‘事實孤兒’的三個特點。”儀隴縣檢察院檢察長唐蔚告訴記者,2014年通過初步摸排走訪發現的“事實孤兒”就有上百人,隨著摸排工作的深入開展,該院不斷嘗試發揮檢察職能、通過司法途徑幫助“事實孤兒”解決身份問題。截至目前,該院已經救助過218名“事實孤兒”。

摸石過河:

探索一條符合儀隴實際的路子

“我們著手開展‘事實孤兒’司法救助工作時,國內並沒有可借鑑的經驗。多次嘗試,不斷探索總結,最終摸索出了一條符合儀隴實際的路子。”唐蔚告訴記者。

據瞭解,“事實孤兒”的法律認定必須具有公安機關出具的孤兒父母死亡證明,或法院出具的父母宣告死亡或失蹤的法律文書。

“儀隴縣有許多無法享受國家救助的‘事實孤兒’,所以我們決定發揮檢察職能,進行司法救助工作。”唐蔚說,對符合訴訟條件的“事實孤兒”,由檢察院支持他們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院依法宣告其父或母失蹤,確認其孤兒身份獲得救助。對不符合訴訟條件又確有生活困難的,促請民政、教育、衛生、扶貧等部門履行社會救助職責。

母親失聯,父親因病逝世,照顧馮曉斌的重擔落在了年過六旬的爺爺奶奶肩上。在儀隴縣度門鎮,記者見到了靦腆害羞、不善言辭的馮曉斌。

被問及近期有什麼願望時,這個害羞的大男孩用很小的聲音說想要一個籃球。不富裕的家庭條件,逐漸年邁的爺爺奶奶,懂事的他很少向家裡提要求。

“馮曉斌的身份認定,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他母親下落不明,但沒有被認定為失蹤。”劉歆告訴記者,經過近一年的多方尋找,2015年5月,由司法局取證後,儀隴縣檢察院支持馮曉斌向法院起訴,要求宣告其母親失蹤。2015年10月,該縣法院宣告馮曉斌母親失蹤。判決生效後,馮曉斌被認定為“事實孤兒”,獲得國家救助。

孩子的事無小事。通過多部門聯手,縣、鄉、村三級聯動,儀隴縣檢察院對全縣57個鄉鎮883個行政村的“事實孤兒”進行了地毯式排查,發現218個孩子符合“事實孤兒”救助條件,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分類實施救助。

——支持起訴幫助解決孤兒身份問題獲取救助。將排查出的25名“事實孤兒”,移交縣司法局組織律師和法律工作者進行調查核實、取證。通過訴訟程序依法宣告其父母失蹤,確認其孤兒身份獲取救助。每名孤兒每月獲得810元的救助金。

——督促相關部門履行職責實施救助。督促鄉鎮和公安機關調查核實11名撿養孩子身份並出具身份證明,直接由民政部門納入孤兒救助。督促民政局、教育局對未獲得救助的182名“事實孤兒”分類救助。經再次核實,儀隴縣民政局將其中171名事實孤兒納入困境兒童救助,每人每月發放400元基本生活費。縣教育局免除110名在讀“事實孤兒”在校期間的伙食費、住宿費、學雜費等費用,並根據不同讀書階段每年給予一定補助。

——發動社會力量實施立體救助。成立“護苗人”司法救助志願者服務隊,發動志願者在每年兒童節、春節期間,深入各大鄉鎮調查走訪,為事實孤兒送去書籍、玩具、牛奶等禮物。對人格缺陷的“事實孤兒”,組織專業人士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諮詢和心理疏導。通過微博、微信、官方網站、電視、報紙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事實孤兒”。

未來可期:

每個孩子都應擁有光明的未來

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全社會應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所養、有所學、有所望。

2014年,儀隴縣檢察院聯合縣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門會簽了《關於聯合開展事實孤兒救助活動的協作機制》,全面保障“事實孤兒”救助保護。

如果能許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那麼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四川省人大代表周菊在該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聯合14名代表,向四川省檢察院建議推廣儀隴縣檢察院的“事實孤兒”司法救助工作,得到省檢察院採納;省政協委員莫盛恩對“事實孤兒”司法救助工作充分肯定,並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呼應。

2018年6月,四川省檢察院在全省檢察機關推廣儀隴縣檢察院做法,組織開展深入推進全省“事實孤兒”國家司法救助專項行動。

“檢察機關的工作做得細緻,聯合牽動各部門,共同綜合保障‘事實孤兒’的生活學習。”儀隴縣民政局社會事業股幹部李丹表示。

儀隴縣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副主任汪世強表示,希望共同關注“事實孤兒”的教育問題,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雖然有國家救助金,但是大學學費對‘事實孤兒’的家庭而言,負擔很重。”儀隴縣教育局資助中心主任何軍建議,減免“事實孤兒”的部分學費,保障考得上大學的孩子能完成學業。

“讓孩子們吃飽飯、有學上不是我們開展司法救助行動的終點,‘事實孤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能忽視,希望這能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唐蔚說。

據瞭解,今年7月,民政部、最高法、最高檢等12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將於2020年全面實施,這意味著全國50萬名“事實孤兒”將可領取生活保障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