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永春拳精髓(二十三)——“抽拳”与“撞拳”有区别吗?

在拳击赛中,人们常能看到,一方以一个由下至上的“下勾拳”击中对手下巴,对手当场倒下。中国武术的招式名称,有中国文字理解的特色,由是,西方的“下勾拳”在中国多数拳术里称为“抽拳”。

不过,稍有不同的是,“勾拳”之路线为弧线,而中国武术之“抽拳”路线,包括了直线与弧线。

感悟永春拳精髓(二十三)——“抽拳”与“撞拳”有区别吗?

抽拳

永春拳之“抽拳”,有称“撞拳”或“抽撞拳”。在开步走马的“红煞手”、“伏虎”等套路中多见演示。

“抽撞拳”可合二为一,又可一分为二去理解。“抽拳”与“撞拳”的几个要领:

1、它俩相同点,在于拳心向上。拳心向上。相当于“横日字拳”,不可以使用“凤眼拳”代之去击打胸、腹、胁部。它俩之不同点:(1)撞拳可由胸前、胸侧、腰侧直线击发;(2)抽拳只由腰侧微弧线由下而上击发。

2、为贴身用法。永春拳长短桥手具备,而“抽撞拳”属短桥手,适用于贴身短打,且多数情况下是“桥底手”,具有“冷招”的意味。

3、由胸侧出拳时,只能约水平状直线撞击胸部与胁部。

4、由腰侧出拳时,可直线撞击腹、胁部,也可由下至上微弧线抽击胸部。

抽拳虽有从下而上的特点,却不会象西方拳击般大幅度攻击到下巴。抽拳基本上是在中盘(特殊情况下在下盘)活动,高度不会过胸部以上(胸部以上的范围,由正掌、上冲拳、杀掌、铲掌、吊手、弹拳等来负责)。

正是因为它兼有直、弧线运动方向,所以才既称“抽”,又称“撞”。

感悟永春拳精髓(二十三)——“抽拳”与“撞拳”有区别吗?

右抽拳、左护手

除上述基本致用法外,它还有特殊用法:

⊙攻击腋窝。

⊙抽起对方膝后窝作摔法。

⊙以肘内曲处夹臂,用于擒拿术。

日常训练法:

割手——抽撞拳。

擸手——抽撞拳。

正扣手——抽撞拳。

反扣手——抽撞拳。

伏手——抽撞拳。

横吊手——抽撞拳。

冚吊手——抽撞拳。

襟手——抽撞拳。等等。

感悟永春拳精髓(二十三)——“抽拳”与“撞拳”有区别吗?

左撞拳、右扣手

当下教学,有些支脉“抽、撞”分明,而有些合二为一统称“抽撞拳”。

膀手、吊手、襟手等手法的不同注力点;“抽撞拳”里变动的直、弧线。这都需要学习者用心辨识,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本文原创。乃篇者四十余年浸淫永春拳技之钻研、见闻与感悟。技艺分享,共同体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