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往事之一《接生婆》

再讀莫言先生的《蛙》,突然想起了聖經舊約創世紀中第六日上帝造人,萬物生靈喜降人間,嬰兒呱呱墜地,愛情的結晶,天使的到來,自然少不了接生婆。

改革開放前,家鄉醫療條件很差,赤腳醫生多為男性,也不會和不便助產接生。我老家那一帶,唯一的收生婆是西點村林傳厚爺爺的老伴,我們都叫她大奶奶。她是個小腳老太,年輕時身高漂亮,在我老奶奶的幫襯撮合中,嫁給了林傳厚爺爺。

大奶奶平常總是衣著整潔,慈眉善目,手腳麻利,樂於助人,她威信很高,從剛建國就為產婦接生,精於婦產、手法高明,那時周圍十里八村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大奶奶接生的。小時候聽我母親說過,我們姊妹仨都是她收生的,大奶奶是恩人,來了趕緊讓座端茶,就當親奶奶對待。

紅旗水庫周圍的村莊,無論年齡長幼都知道大奶奶是送子觀音--“娘娘神”,大人小孩沒有不認識她的。誰家有孕婦即將生產,立馬火速去請,急匆匆的用膠皮車子將大奶奶推來,一見她進村入戶,大家都能猜到即將有喜事降臨。當時流傳的順口溜很是貼切和形象:“小腳老太跑得快,手裡提個長煙袋,馬上要生肯定來,一家老小喜抱孩!”

孕婦的孃家媽、姐妹、姑姑、姨媽、妗子等親戚,都會提前約定來看望問候,順帶小米、雞蛋、大棗等禮物營養品。婆婆更是忙裡忙外,招待親朋,喜出望外、溢於言表,期盼新生命的平安降臨,早在半年以前就準備好了小包被、衣物被褥、尿布、小老虎枕頭、小桃木人等等。公公知道兒媳懷孕後,更是默不作聲的,把大捆的益母草割回來,曬乾、捆整齊、放起來備用。這時候喜悅、擔心、恐懼都會交織在一起,全家老小、親戚朋友們都在期待著產婦卸貨倒計時。

那時的農村人比較迷信,家裡有孕婦馬上就要生產時,都會把全家的各種物件、傢什等全部打開,把能打開的都打開,比如箱子、櫃子、桌子抽屜、盆盆罐罐等等,估計是祈禱用這樣全部打開的形式,為產婦祈福和引導,儘快的讓嬰兒平安降臨,母子平安就是石頭落地,新生命就是新希望,多子多福。

接生婆一到,男人和小孩們都會被支到院子外,走的遠遠的,不能製造任何的響聲,就是大街上過個拖拉機,也會在村口提前警告、不讓鳴喇叭,來了貨郎也不能猛搖手鼓、賣豆腐的也不能使勁敲梆子。

婆婆和嬸子等年長的女人們,已經提前準備好了蠟燭、剪刀、燒熱水。小孩子們很是好奇,總想看看剛生下來的嬰兒是什麼樣子、是男是女。農村延續香火的封建思想很是濃厚,爺爺奶奶們總是希望生個大胖孫子。

那時的女人生孩子就是一命換一命,孕婦的命就等同於豬狗的命,絕不是危言聳聽。絕大多數的產婦都會很順利的生孩子;也有的大半夜、很長時間沒生出來的,出現了保孩子保大人的疑問,痛苦不堪、驚心動魄;也有的像《蛙》中描寫被拽著腿、像拔蘿蔔一樣拔了出來;也曾有個別的產婦難產大出血,用門板抬到公社醫院,大人小孩都沒了。

大奶奶深受鄉鄰的擁戴,經常是有如天助,虎口奪命,救生救命,在眾人許久的、大眼瞪小眼的期盼中,突然聽到一聲嬰兒的啼哭,迎來了新生命,這是一家乃至一族的新希望誕生,有的五世同堂,皆大歡喜,特別是孕婦的父母,更是滿心歡喜、樂的合不上嘴,早就開始準備外孫子滿月的禮品禮物了。

至於那些不懷孕、又想抱養的人,也會私底下找接生婆,為了這家人的後輩延續、老了有所依靠。大奶奶都會盡力幫助,互相成全,比如有的孩子多、又生了個女孩,也有的男孩多、又生了個男孩,這家自願送、那家願意抱,為了一個家庭,關愛一個生命,成就一樁好事。等孩子過滿月了,會專門請接生婆大奶奶來做客、深表感謝。

大概在七十年代後期,因大奶奶年事已高,以及計劃生育把生育率下降,也伴隨著縣鄉醫院的整體醫療提升,農村接生婆才逐漸的淡出人們的視線。此後產婦不再在自己家裡生孩子了,都是提前被送到醫院去待產,大奶奶總是囑咐待產孕婦們:吃精吃少,勤鍛鍊、多活動,生出來再養胖。

那時的人們對接生婆是非常膜拜和敬佩的,大奶奶經常去周圍各村安胎救產,許多人很是感恩和銘記,接生婆大奶奶特別敬畏生命,疼愛小孩,樂於助人,好人好報,在方圓幾十裡之內被譽為“娘娘神”,行善積德,福報無限,子孫滿堂,天佑後人。

我們都是父母的天使,我們都來自偶然,十月懷胎和養育之恩一輩子也難以報答,感恩的心會伴隨我們終生,願天下父母都能順遂心願,快樂幸福,健康長壽!

/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