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1999年,著名作家餘秋雨跟隨鳳凰衛視遍訪希臘、伊拉克等地,跨越數萬公里,考察了人類最重要的幾個古文明發祥地,並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這次考察的見聞與思索,成書《千年一嘆》。今天,就讓我們跟著餘秋雨的筆觸,一起來看一看他筆下描繪的古希臘邁錫尼文明吧!

荷馬的邁錫尼

回想希臘當初,幾乎所有的學問家都風塵僕僕。他們行路,他們發現,他們思索,他們校正,這才構成生龍活虎的希臘文明。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從三十歲開始就長距離漫遊,這才有了後來的《歷史》。

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 荷馬的邁錫尼

更引起我興趣的是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他一生所走的路線與我們這次考察基本重合。從希臘出發,到埃及、巴比倫、波斯、印度。他漫遊的資金,是父親留下來的遺產。等他回到希臘,父親的遺產也基本耗盡。當時他所在的城邦對於子女揮霍父輩遺產是要問罪的,據說他在法庭上成功地為自己辯護,終於說服法官,免予處罰。

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 荷馬的邁錫尼

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

正是追隨這樣的風範,我們這次考察的重點就不是圖書館、研究所、大學、博物館,而是文明遺址的實地。

希臘文明的早期搖籃,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尤其是其中的邁錫尼(Mycenae)。邁錫尼的繁榮期比希臘早了一千年,它是一種野性十足的尚武文明,卻也默默地滋養了希臘。

人們對邁錫尼的印象,大概都是從荷馬史詩中獲得的吧?那位無法形容的美女海倫,被特洛伊人從邁錫尼搶去,居然引起十年大戰。有一次元老院開會,白髮蒼蒼的元老們覺得為一個女人打十年仗不值得,沒想到就在這時海倫出現在他們面前,與會者全部驚豔,立即改口,說再打十年也應該。最後,大家知道,邁錫尼人以“木馬計”取得了勝利。但勝利者剛剛凱旋就遭到篡權者的殘酷殺害……這些情節,原以為是傳說,卻被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一位德國考古學家的發掘所部分證實。

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 荷馬的邁錫尼

特洛伊之戰

這就一定要去了。

在荒涼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上尋找邁錫尼,不能沒有當地導遊的幫助。找來一位,一問,她的名字也叫海倫。不過我們的這位海倫年歲已長,身材粗壯,說著讓人睏倦的嗡鼻子英語,大口抽著煙。與她搭檔的司機是個壯漢,頭髮稀少,面容深刻,活像蘇格拉底。

海倫和蘇格拉底帶我們越過刀切劍割般的科林斯運河,進入丘陵延綿的半島。只見綠樹遍野,人煙稀少,偶爾見到一個小村莊,總有幾間樸拙的石頭小屋掛著出租的招牌,但好像沒有什麼生意。

路實在太長了,太陽已經偏西,汽車終於停了,抬頭一看,是一個傍山而築的古劇場。對古劇場我當然有興趣,但一路上我們已見了好幾個,而海倫說,前面還有一個更美的。這使我們提起了警覺,連忙問:“邁錫尼呢,邁錫尼在哪裡?”

海倫搖頭說:“邁錫尼已經過了,那裡一點也不好看。”她居然自作主張改變了我們的路線。後來才知,她接待過東方來的旅遊團,到了邁錫尼都不願爬山,只在山腳下看看,覺得沒有意思,她也就悄悄取消了。

我們當然不答應。她只得叫蘇格拉底把汽車調頭,開回去。

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 荷馬的邁錫尼

邁錫尼遺址是一個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佔據了整整一座小石山。遠遠一看,只見滿山坡的頹敗城牆,一般遊客以為已經一覽無餘,就不願再攀登了。其實,它的第一魅力正在於路。而路,也是這座王城作為戰爭基地的最好驗證。

路很隱秘,走近前去,才不斷驚歎它那種躲躲藏藏的寬闊。我帶頭沿路登山,走著走著,突然一轉彎,見到一個由巨石堆積出來的山門,仰頭一望,巍峨極了。山門的門楣上是兩頭母獅的浮雕,這便是我們以前在很多畫冊中見到過的獅門。

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 荷馬的邁錫尼

山門石框的橫豎之間有深凹的門臼,地下石材上有戰車進出的轍印。當門一站,眼前立即出現當年戰雲密佈、車馬喧騰的氣氛。

進得山門向上一拐,是兩個皇族墓地。一個王城進門的第一風景就是墳墓,這種格局與中華文明有太大的差別,卻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兵黷武的王朝的榮譽結構。

邁錫尼王朝除了對外用兵之外,還熱衷於宮廷謀殺。考古學家在墓廓裡發現的屍體,例如用金葉包裹的兩個嬰兒和三具女屍等等,竟能證明荷馬史詩裡的許多殘酷故事並非虛構。

從墓區向上攀登,石梯越來越詭秘,繞來繞去像是進入了一個立體的盤陀陣。當年這裡埋藏了無數防禦機巧,只等進城的敵兵付出沉重的代價。終於到了山頂,那是王宮,現在只留下了平整的基座。眼下山河茫茫,當年的統治者在這裡盤算著更大的方略。

但是,在我看來,邁錫尼這座山頭,活生生地堆壘出了一個早期文明的重大教訓。那就是:不管是多麼強悍的君主,多麼成功的征戰,多麼機智的謀殺,到頭來都是自我毀滅。不可一世的邁錫尼留下的遺址,為什麼遠比其他文明遺址單調和乾澀?原因就在這裡。

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 荷馬的邁錫尼

唯一讓邁錫尼留名於世的人,不是君主,不是將軍,不是刺客,也不是學者,而是一位詩人,而且,他已經失去視力。因此,它不屬於任何一個形式上的勝利者,只屬於荷馬。歷史的最終所有者,多半都是手無寸鐵的藝術家。

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 荷馬的邁錫尼

荷馬(約前9世紀~前8世紀)

一九九九年九月三十日,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夜宿納夫里亞(Nafpias)的King-Minos旅館

註釋

① 本文選自餘秋雨《千年一嘆》,文中圖片非書中配圖,來自於網絡。

② 邁錫尼文明是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文明,它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以邁錫尼、泰林斯、派羅斯為大邦。邁錫尼文明繼承和發展了克里特文明,是愛琴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曾一度被認為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後來發現的克里特文明被證實早於邁錫尼文明)。邁錫尼人於公元前1900年左右開始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定居,公元前1600年左右開始立國。公元前1200年左右,邁錫尼文明開始呈現衰敗之勢,後來多利亞人南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的各個城市,邁錫尼文明宣告滅亡。

③ 希羅多德(希臘文:ΗΡΟΔΟΤΟΣ;英文:Herodotus;約前480年~前425年),古希臘作家、歷史學家,從30歲起開始長期漫遊,足跡東至兩河流域,南達埃及最南端,西至意大利半島和西西里島,北臨黑海沿岸。公元前443年,希羅多德在意大利圖裡奧伊開始撰寫著作,他將多年來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著成《歷史》(Ἱστορίαι)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希羅多德也因此被尊稱為“歷史之父”。

④ 德謨克利特(希臘文:Δημόκριτος;英文:Democritus;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古希臘偉大哲學家留基伯(希臘文:Λεύκιππος;英文:Leucippus;約公元前500~約公元前440年)的學生。德謨克利特一生勤奮鑽研學問,知識淵愽,他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同時,他還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畫家、雕塑家和詩人。他是古希臘傑出的全才,在古希臘思想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謨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萬物由原子構成。著有《小宇宙秩序》《論自然》《論人生》等著作。

⑤ 荷馬(希臘文:Ὅμηρος;英文:Homer;約前9世紀—前8世紀),古希臘盲人詩人,相傳他是記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以及關於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代表作——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因此這兩部作品被合稱為《荷馬史詩》。《荷馬史詩》在很長時間裡影響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倫理觀。

小大使行希臘 | 西方文明探源之旅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想要了解更多邁錫尼文明的歷史?想要品味希臘獨有的風土人情?2020年2月,跟隨我們的“小大使”一起登上伯羅奔尼撒半島,探尋西方文明的起源吧!掃描二維碼添加“營在博物館課代表”微信諮詢活動詳情~

餘秋雨筆下的希臘 | 荷馬的邁錫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