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文化苦旅》經久不衰的密碼何在?看其誕生始末的真實故事

餘秋雨《文化苦旅》經久不衰的密碼何在?看其誕生始末的真實故事

(筆者照片,顏值較低,但求真實,每日一更,敬請關注)

餘先生一生寫了不知道多少本書,在華文世界裡享有盛譽。在眾多的書籍、著作當中,知名度最大,讀者最多的,傳播最廣的卻毫無爭議的是《文化苦旅》。這本書成了當代文學典籍的一個符號,一個標誌,一座豐碑。

這本書火到什麼程度呢?舉幾個例子。有一位《文化苦旅》的批判者說,警方在掃黃時,居然從妓女的提包中發現了《文化苦旅》。這個事情的真假並不重要,餘先生對此的反應是暗算高興,他只想躲避那個突然冒出來的“上流社會”,而不拒絕自己的書散落於尋常巷陌、淺樓窄門。多麼瀟灑從容的態度。

餘秋雨《文化苦旅》經久不衰的密碼何在?看其誕生始末的真實故事

另外一個例子卻是真實的,有一次,上海提籃橋監獄找到餘先生,說是很多犯人是他的讀者,因獄中無事,讀得特別專注,希望餘先生能到監獄作一個報告,與他們見個面。餘先生欣然答應了,對於工作報告,他大多是拒絕的,因為他的時間很寶貴,他不屑於去跟達官貴人分享文化饕餮,他怕別人聽不懂。

我們自己也經常可以在茶樓酒肆等地方的休閒工,看到書架上悠然躺著一本餘先生的《文化苦旅》,也時常忍不住翻上一翻,雖然已經看過多遍,感覺好像與一個好久沒見面的老朋友握握手。

《文化苦旅》的寫作、形成是偶然的,起先餘先生並沒有任何計劃,腦子裡毫無框架。如果一開始就有框架有預備有腹稿,我斷言,《文化苦旅》不會這麼火,不會感動這麼多人。他的動人之處就在於真實,是餘先生走一段想一段寫一段,概括而成的。而現當代文學長期以來,讓人不敢恭維,很多時候,是那些官方的作協的民間的媒體的等等,關起門來評獎開研討會,部分人升遷評獎,彈冠相慶,全然不顧讀者早以將之束之高閣,亦或根本都不願意翻開。

餘秋雨《文化苦旅》經久不衰的密碼何在?看其誕生始末的真實故事

《文化苦旅》的寫作始於一九九二年,那一年餘先生剛好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職務。在辭職後和出發寫作《文化苦旅》前的一段日子裡,餘先生的心靈經歷一次煎熬。

辭職以後,突然失去官場體系的慣性,一股強大的離心力,讓餘先生也有些措手不及,他一開始對此也是有預感的,但他無論如何想不到,這些報復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膽小的文人可能已經嚇尿了。餘先生的經驗是:“一般以前對他越謙恭的,變臉越快。”多麼強大的諷刺,虛假啊,噁心啊。

還好,餘先生足夠堅強,事實證明,時至今日,數百萬字的辱罵文字反覆折騰他的時候,他從沒有被任何聲音嚇倒過,沒有求饒,而是越戰越勇,越罵越出彩,越罵越精神,越罵越健康,越罵越高產。牛!

餘秋雨《文化苦旅》經久不衰的密碼何在?看其誕生始末的真實故事

當時,改革開放十多年了,在這場巨大的社會轉型面前,應該說文人表現不佳,在全社會最需要文化指引精神領跑的時代中,沒有把持好,沒有樹立好榜樣,導致一系列社會精神文化問題頻發,愈演愈烈,時至今日簡直到了無藥可醫的程度,你們有責任的!當今社會大規模的虛假,始自你們!

那麼,走吧!

餘先生在與虛假的纏鬥中,迷惑了,厭煩了,他想去風餐露宿,遠離喧囂。

文化苦旅的第一站餘先生到了西北——甘肅蘭州。

(未完待續,篇幅所限,此文分幾篇寫完,謝謝各位的關注、分享,我會寫良心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