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幾十年我深受謠言之害

餘秋雨:幾十年我深受謠言之害

 我本人在畢生的 修行過程中,也希望找到一種與很多經典密切相關、又不完全相同的精神圖譜。然而總是顯得過於龐大,一直在努力精簡。

  精簡是一件大難事,但又有點迫切,因為很多學生總想讓老師用精簡的方式告訴他們人生的秘密,他們拒絕龐大。

  就在這時,一些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自從互聯網行世不久,網上不斷出現以我的名義發表的格言和美文,近幾年越來越多。

  我回故鄉時,小鎮的廊柱上就張貼著不少寫著我名字的這種格言。一問,都是從網上抄下來的。

  見到新認識的年輕朋友,他們一見面就大聲背誦這樣的網上美文。

  更誇張的是,據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任職的何勇先生來電,紐約一家中國餐廳舉辦我的“詩文朗誦會”,包括歌手演唱。他前去聽了,發覺也都是這樣的格言和美文,因此用電話來驗證……

  這事我開始並沒有太當一回事,每次聽到都一笑了之。幾十年深受盜版之害和謠言之害,對於“橫搶”和“硬塞”這兩件事早已習慣。後來,我請朋友們選一些以我名義發表的格言和美文過來看著玩玩,但一看,心情立即發生了變化。

  這些文字,儘管與我的筆墨風格南轅北轍,但在內容上卻沒有什麼汙漬,都在談論“人生哲理”。它們的出現,絲毫不存在過去那些謠言的不良企圖,倒是處處閃動著一種塗了粉彩、戴了面具出場的可愛天真。因此,當中央電視臺撒貝寧先生採訪我時談到了這件事,我就說:“我是一個通透的山谷,一會兒,飄進來幾朵烏雲,一會兒,又飄進來幾朵白雲,都不必驚訝。來過的雲,都會悄然離去。”

  但是,說是這麼說,心底還是納悶。他們顯然是熱愛這種文句的,卻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好東西”如此源源不斷地送給一個他們並不認識的大叔?

  我想,誤會的起點是他們的語文老師對我的過度推薦。這讓他們產生誤會,以為借我的名字,可以讓他們每天寫出來的“人生哲理”引起廣泛關注。

  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們對“人生哲理”的孜孜矻矻,如醉如痴,正反映了當代青年對一個重大命題的憧憬和飢渴。

  我覺得應該珍重他們的這種情懷。

  歲月確實像一道道厚牆,堵著我的嘴,但我相信真正有力的話語一定能把這些厚牆穿越。我修行大半輩子,破了那麼多惑,問了那麼多道,理應留下一些成果,否則就對不起那些惑,對不起那些道了。

  試想,如果換一個人,也像我這樣從頭來一遍,吃那麼多苦,走那麼多路,讀那麼多書,看那麼多人,經那麼多事,終於熬到了我這樣的年歲,卻只扯別的,拒講人生,那是多麼浪費!

  我想了多次,決定反對浪費。

  既然經歷如此豐厚,那麼,我要寫出來的句子,一定與那些年輕人的文筆有很大不同。簡單說來,由於年齡和經歷,我的人生感悟都帶有某種終極意義。

  終極意義是什麼樣子的?在形態上很容易產生一個誤會,以為那是幾組複雜的公式、一堆深奧的結論。其實,在我看來,只要一涉終極,便有梵唄聖樂響起。天地大道的歸結處,必是空寂詩境。

  由此也喚起了我內心一個小小的慾望,即試著用我自己的筆墨,讓那些一直對我充滿好意的年輕人看一看,這個長期被他們冒名的真身如果親自動手,寫他們很想寫的那種句子,將會是什麼模樣。

  我已經老了,但他們也會漸漸老去,我用我的文字在路邊等候。

  這本書,就是我安放在路邊等候,決定奉陪到底的文字。

   ——摘自《泥步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