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西遊記》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孫悟空到南海請觀音菩薩收伏黑熊怪,對觀音修行地描述:

汪洋海遠,水勢連天。

祥光籠宇宙,瑞氣照山川。

千層雪浪吼青霄,萬迭煙波滔白晝。

水飛四野,浪滾周遭。

水飛四野振轟雷,浪滾周遭鳴霹靂。

休言水勢,且看中間。

五色朦朧寶迭山,紅黃紫皂綠和藍。

才見觀音真勝境,試看南海落伽山。

好去處,山峰高聳,頂透虛空。

中間有千樣奇花,百般瑞草。

風搖寶樹,日映金蓮。

觀音殿瓦蓋琉璃,潮音洞門鋪玳瑁。

綠楊影里語鸚哥,紫竹林中啼孔雀。

羅紋石上,護法威嚴;

瑪瑙灘前,木叉雄壯。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觀音菩薩道場位於浙江的普陀山,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 形似蒼龍臥海,與沈家門隔海相望, 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山景區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總面積41.95平方公里,其中普陀山本島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92米,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普陀山峰壑競秀,奇石嶙峋,花木蔥蘢,泉流掩映,金沙綿亙,風光旖旎。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廟宇建築錯落在山間海濱,山石林木、寺塔崖刻、鐘聲濤音,皆充滿佛國的神秘色彩,可謂"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舊志雲:

名山勝境,本仙真棲息之鄉,

絕島荒嵎,為賢者避世之地。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千百年來,讓文人墨客們感懷不已,留下了不少詠歎之詞。

唐代神童王勃讚譽:

"南海海深幽絕處,碧鉗嵯峨連水府"、

"寶陀隨意金鰲載,雲現兜羅銀世界"。

宋代文學家王安石讚譽:

"補洛迦山傳得種,閻浮檀水染成花"。

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徵明讚譽:

"想見魚慈無限好,怪來詩畫不勝情"。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山素海有"海上植物園"之稱,全山古樹名木繁多,高大參天、華蓋如傘的樟樹遍佈全島為後人奉獻著清涼綠蔭。

全山共有66種百年以上的樹木1200餘株,島上有一株樹齡200餘年的高大的落葉喬木--國家一等保護植物普陀鵝耳櫪樹,被譽為生長在佛頂山上罕見的“聖樹”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在去普陀山的輪渡上,遠遠就能看見南海觀音立像,立像坐落於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

此處勢隨峰起,秀林蔥鬱,氣順脈暢,碧波盪漾。

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

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

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觀,海天佛國的象徵。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山有大小寺廟32座,最著名的三大禪寺,分別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濟禪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觀音院”。普濟禪寺整組建築坐北朝南,沿中軸線依次築有正山門、天王殿、圓通殿、藏經樓、方丈殿等,圓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稱“活大殿”,供奉著高8.8米的毗盧觀音。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寺前有一個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於明代。蓮花池三面環山,四周古樟參天,每年六月蓮花盛開,池中樹影、亭影、橋影倒映,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法雨禪寺,又稱後寺,位於白華頂左、光熙峰下,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臺基上。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再後依次為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緻生動,九龍殿內的九龍藻井及部分琉璃瓦從南京明代宮殿拆遷而來,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整座寺廟宏大高遠,氣象超凡;不遠處的千步金沙空曠舒坦,海浪聲日夜轟鳴;北宋王安石曾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

慧濟禪寺,建在峰麓古樹林中,為普陀山第三大寺,寺院因地巧構,幾座大殿一字排開,別具一格。慧濟寺主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觀音殿中鐫有123尊集唐、宋、元、明、清、名畫家所繪的觀音寶像石刻。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慧濟禪寺又稱佛頂山寺,坐落在海撥299.1米的雲霧山中。145間殿堂樓閣隱於翠綠叢林,用彩色琉璃瓦蓋頂的大雄寶殿,在陽光照射下呈“佛光普照”奇景。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站在佛頂山向東南望,便看見海中懸島--洛迦山。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洛迦山面積約0.6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97.1米,海岸曲折,礁石嶙峋,是普陀山佛教聖地一部分,傳為觀音菩薩修行之聖地。凡朝拜普陀山的信徒,必到洛迦山,有“不到洛迦山,不算朝完普陀”之說。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遠望洛迦山酷似一尊觀音菩薩安詳地躺在蓮花洋上,頭、頸、胸、腹、腳均分明可辨,故有“睡觀音”、“海上大臥佛”之稱。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山景色眾多,塔、石、樹、洞、碑、海、沙灘都極具特色。

三寶:多寶塔、楊枝觀音碑、九龍藻井。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三洞:朝陽洞、潮音洞、梵音洞等。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縱觀全島,山海氣觀,陽光、沙灘、船影,正是鍾靈毓秀之淨土。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正如《西遊記》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沙僧到南海向觀音求助,看到的觀音修行地勝景:

包乾之奧,括坤之區。

會百川而浴日滔星,歸眾流而生風漾月。

潮發騰凌大鯤化,波翻浩蕩巨鰲遊。

水通西北海,浪合正東洋。

四海相連同地脈,仙方洲島各仙宮。

休言滿地蓬萊,且看普陀雲洞。

好景緻!

山頭霞彩壯元精,巖下祥風漾月晶。

紫竹林中飛孔雀,綠楊枝上語靈鸚。

琪花瑤草年年秀,寶樹金蓮歲歲生。

白鶴幾番朝頂上,素鸞數次到山亭。

游魚也解修真性,躍浪穿波聽講經。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曾多次到普陀山遊覽,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的心境、感受都不同,年少時遊覽觀景,中年時感悟人生!

漫步普陀山,

古剎精舍隱隱約約,

燭火輝煌、香菸燎繞,

香客僧侶,梵音濤聲,

普陀佛國景觀壯麗。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攀登石階路,

從山腳到山頂,

人頭攢動、香客眾多,

虔誠朝聖,三步一拜,

尋求感悟人生真諦。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登頂佛頂山,

極目遠眺蓮花洋,

海闊天空,碧波萬頃,

千島浮波,星羅棋佈,

好一處“第一人間清淨地”

人間第一清淨地,海天佛國普陀山

歡迎關注“讀西遊、去旅遊”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