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那些書法家們~第365篇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鄧石如一出,使篆、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鄧石如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教書先生,祖父、父親均酷愛書畫,俱設館在外,而鄧石如則在懷寧縣白麟畈鄧家大屋長大。他的祖父叫鄧士沅,精書法、通曆史;他的父親叫鄧一枝,善詩文、工書畫。鄧士沅、鄧一枝性戇直,舉業不振。鄧石如九歲時讀過一年書,十歲時因為家裡太貧窮了,他不得不停學,採樵、賣餅餌以自己養活自己,而且還要幫助家庭,艱危困苦,無所不嘗。年十三四歲,因為太喜歡讀書,又偷偷拿起了書本。靠自學,寫的一手好字。十七歲時就開始了靠寫字、刻印謀生。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鄧石如年二十歲時,祖父見他能通文墨,將他攜至壽州,讓他教幼童讀書,以圖自食。鄧石如在壽縣結識了循理書院的主講梁巘,對他的一生造成了積極的影響。可以說,鄧石如不是這次的機遇,他永遠只會是訓蒙的鄉間教書匠。鄧石如一識梁巘,就想拜他為師。梁巘不僅僅是乾隆年間的書法家,還是書法理論家,更是學問家。梁巘認為鄧石如前途無量,不能因師誤徒,故他只肯與鄧石如以朋友相交。有一點,梁巘是鄧石如的伯樂。梁巘覺得,鄧石如不能窩在壽州,必須要給他一個更大的舞臺,讓他學習深造,更讓他有發揮自己的機會。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於是,梁巘寫了一封信給江寧舉人梅鏐,推薦他到梅家。中國古代,大凡名人望族,經濟條件許可的人家都好養士。要麼資助他們走上仕途,要麼資助他們學習、研究。梅家是宋以來的望族,家藏“秘府異珍”和秦漢以後歷代金石善本。為康熙所重,御賜了許多翰墨珍品。梅家培養鄧石如8年,鄧石如也利用這八年時間,縱觀博覽,悉心研習,苦下其功。他前五年專攻篆書,後3 年專學漢隸。“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盤,至夜分盡墨,寒暑不輟”。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乾隆四十七年,鄧石如四十歲時,梅鏐認為鄧石如已經功成了,於是,將他推薦給了執掌過刑部、兵部、工部、戶部的曹文埴。曹文植,乾隆朝重臣,乾隆御賜其家為“四世一品”,曹文植以書法名世。此人發力,對鄧石如的幫助可想而知。另外,梅鏐還向金榜金輔之推薦了鄧石如。金榜,乾隆三十七年狀元,雖退居仕途,但是因為是狀元翰林出身,在士子中享有極高的號召力。梅鏐的推薦,得到了曹文植和金榜的認可。也由於梁巘、梅鏐、曹文植和金榜的合力,加上鄧石如自身的實力,成功的打造了鄧石如,使鄧石如書名大振。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在程瑤田處,鄧石如結識了金榜,並被金榜邀請至金家。金家是大家族,家廟嵬峩,佈滿匾額楹聯。金榜看了鄧石如當面寫的篆書,甚為傾服,命人鑿去家廟匾額楹聯,請鄧石如重新書寫,並聘請鄧石如在金家設館教書。此時的鄧石如混的是順風順水,弦也續了,田也買了。江南士林,在金榜、梅鏐的極力推介下,無人不知鄧先生。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八十壽慶,曹文植入都賀壽,邀鄧石如同往京城。鄧石如不肯和曹文埴的輿從大隊同行,仍一人獨往。鄧石如身材高大,美髯飄拂,頭戴草帽,腳穿芒鞋,騎著毛驢,儼然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到京城後,認識了劉墉、陸錫熊,二人見鄧石如作書,大為驚異,劉墉說:“千數百年無此作矣。”此言一出,名震京師。然,石如倨傲,沒有前去拜訪內閣學士翁方綱,使翁方綱大為不快,公開指責鄧石如的書法,不合六書。一時,攻擊者甚眾。鄧石如仍區區布衣,怎麼能敵的過以翁方綱為代表的“官方”書家的排擠?他被迫“頓躓出都”。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曹文埴見鄧石如不能得意於京師,介紹他至兩湖總督畢沅的官署作幕賓。他“與人論道藝,所持侃鑿,絲毫不肯假借,布衣棕笠,貴客公卿間,岸然無所詘也。”他看不慣那幫幕僚的嘴臉,群蟻趨羶,阿諛權貴。於是,產生了“日與此輩為伍,鬱郁殊甚”的心情。在署三年,他拂袖而去,重新返回了民間,從此再也沒有混跡於官場。

由武昌回故里時,他五十二歲,買田4 0 畝,建屋一棟,親書“鐵硯山房”四字置於門首。期間,發生了一件轟動江南文壇的事。鄧石如家中養有兩隻鶴,忽一日,雌鶴遭野人之厄而死去,僅隔兩月,鄧石如的續絃沈氏也去世了,時年三十九歲。鄧石如傷心至極,將雄鶴寄養集賢關佛寺僧舍中。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他在揚州大明寺小住的時候,得到傳報,雄鶴被安慶知府奪走,他即刻趕回安慶,寫下了《陳寄鶴書》向知府陳情上書索鶴。因為文章真摯,催人淚下,一時驚動文壇,知府讀到“大人之力可移山,則山民化鶴、鶴化山民所不辭也。”一時語塞,知道闖禍了,趕忙將鶴送還佛寺。

鄧石如是成功的,一介布衣,以書法自給,確實了不得。他最大的成功,開清三百年,傲然於書壇,無人能敵。鄧石如又以自己在篆刻上的獨樹一幟,開創了皖派中的鄧派。他以小篆入印,以表現筆意為能事,形成了雄渾古樸、剛健婀娜的風格。他提出的“計白當黑”的理論,在他的書法篆刻中“疏處可以跑馬,密處不使透風”,得到了最好的落實。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鄧石如擅長四體書,為清代碑學巨擘。他以隸法作篆,為篆書開了新貌,一破玉筯篆的樊籬。鄧石如自負道:“何處讓冰斯(斯指李斯)?”他大膽地用長鋒軟毫,豐富了篆書的用筆,晚年的篆書,臻於化境,開創了清人篆書的典型。他的隸書出自漢碑,結體緊密,貌豐骨勁,能以篆意寫隸,佐以魏碑的氣力,使清代隸書為之一新。他的楷書斬釘截鐵,得踔厲風發之勢。直接取法魏碑,追本溯源,使轉蘊涵隸意,古茂渾樸。行草書筆法遲澀而飄逸;大字草書氣象開闊,意境蒼茫。他的四體書法,以篆書成就最大。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鄧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後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笈遊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縣白麟畈鄧家大屋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他的出現,使篆、隸書之學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振!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