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可以為堯舜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告子下》記載:“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堯舜之道,亦為之而已矣’。”

這是孟子以“性善論”為基礎,提出的勸人向善學說。孟子認為,聖賢之道,沒有什麼高深莫測之處,只要照做就可以。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認為,眾人與聖人的差別在於:聖人保持了本心,眾人在不同程度上喪失了本心。因而,只要眾人收回本心,行堯舜之道,就可以成為聖人。

宋代儒學家陸九淵說:“心,只是一個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載聖人之心,下有千百載復有一聖賢,其心亦只是如此。心之體甚大,若能盡我之心,便與天同。”

人皆可以為堯舜

王陽明將陸九淵的上述心說,解釋為“人心一點靈明”。這“一點靈明”,就是“人皆可以為堯舜”的依據,也是對孟子論說的另外一種形式的表達。

“人皆可以為堯舜”的最大意義在於,拉近了眾人與聖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給後進者自立而為創設了思想前提。孟子的這一學術思想,對於當代教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