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財務自由之路》:你的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解讀《財務自由之路》:你的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每天5分鐘,小靜小雅為你讀書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聽靜雅讀書,本週我和小靜與大家分享的書,是歐洲第一理財教練「博多·舍費爾」的作品《財務自由之路》,副標題是《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靠儲蓄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這種觀點認為財務自由與儲蓄沒多大關係,甚至,還有人認為儲蓄與財務自由是相背離的,因為總有人聲稱,想要能賺錢,必須先要會花錢。

在這本書中,作者花了很長篇幅來講解儲蓄和節約的重要性,他煞費苦心地想告訴讀者:「你變得富裕,不是因為你掙到的錢,而是因為你存下來的錢」。你想擁有一臺賺錢機器,還是當一臺賺錢機器,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儲蓄。

很多人聽到儲蓄,就自然地聯想到省錢,他們覺得,省錢是一件沒面子的事,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何必活的摳摳搜搜,做人還是要及時行樂,該消費就消費。

於是,每年雙十一的預售一打響,他們先是看看網上的“購物清單”,再看看李佳琦的推薦,不到十分鐘,就陷入了停不下來的剁手模式。然而狂歡之後的第二個月,就過上了吃土的日子。

說到儲蓄,還有不少人覺得,自己並不是不想儲蓄,而是收入實在太低,沒錢可存。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日本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幸福窮女孩》,去年有一期的主人公叫咲桑,一個33歲的日本小姐姐,她被譽為「史上最強節約家,她花了15年時間,在日本貸款買了三棟房子」

咲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女孩,她並沒有出生於富裕的家庭,而且也只是賺著一份很普通的收入。她在18歲的時候,制定了自己的攢錢計劃,要知道,在日本的生活成本很高,攢錢難度可想而知。

咲桑為了省錢,確實很拼,不是打折的商品,絕對不買。

為了賺額外的收入,咲桑也很拼。她賣過自己的長頭髮,賺了3100日元;賣過穿了很多年的鞋子,4日元。對,你沒有聽錯,4日元,摺合人民幣2毛6分錢。「錢包裡只要有不用的錢,立刻就存起來。」

咲桑省錢的結果也很勵志。2013年,咲桑27歲。這一年,她買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棟房子。

此後的6年裡,咲桑又買下了她的第二棟和第三棟房子。在第三棟房子裡,咲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開了一間貓咪咖啡館,養了好多隻她收養的流浪貓。

「15年,3棟房子+1個夢想,構成了一個關於儲蓄的美好故事。」

在《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中,作者寫到,使你變得富有的,不是收入,而是儲蓄。如果只有高收入的話,也還是沒法使你富裕起來。只有當你將金錢留存下來之後,你才會變得富有。

作者說,他認識很多月薪達到25000歐元的人,但他們除了債務,一無所有。我們的生活水準會隨著收入增加而提高,「離開了儲蓄,如果賺10000歐元不夠用,那麼就算賺20000歐元,也依然不夠用。」

世界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擁有令人羨慕的財富,但他生活也依然簡樸。曾經有人問他,為什麼出門不搭乘私人飛機,而是乘坐經濟艙呢?查理芒格幽默地回答,並沒有證據證明,私人飛機比大飛機飛得更快。

有人說,有錢人越有錢,越摳門。這句話其實顛倒了因果,生活的真相是:

「如果你不去節省那些本可以省下來的錢,那麼,你就永遠不會真正富裕起來。」

作者書中提醒年輕人,永遠不要說:“這沒用。”現在,每一歐元都有用。對每一筆支出,都要問自己:這筆支出真的有必要嗎?我必須花這筆錢嗎?

節儉,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有錢沒錢實際上沒多大關係。「有錢的人也可以節儉,沒錢的人也可以不節儉。」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收入都是比較有限的,但財務自由卻是共同的夢想。完全靠賺錢實現財務自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省錢,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想想看,用每個月固定的錢,做出更多的事情來,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嗎?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與你分享的內容,感謝你的聆聽,我和小靜在這裡等你,我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