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現大量不明源頭感染者 東南亞多國防疫形勢嚴峻

有研究報告指,在歐美髮達國家的第二波疫情過後,應尤為關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人口密集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暴發的第三波疫情

新加坡現大量不明源頭感染者 東南亞多國防疫形勢嚴峻

東南亞地區新冠疫情近日呈上升趨勢,多國每日新增病例逾百人,早前疫情控制得當的新加坡正面臨疫情“失控”的風險。4月8日,新加坡本地新增142例確診患者,再創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其中近半數的本地病例感染源頭不明。

  據新加坡衛生部通報,這已是新加坡連續4日內第三次單日新增破百。在142宗病例中僅有2名為境外輸入,55名與已經發現的感染群組相關。其中最大的本地感染群組是一處外來勞工宿舍,已有115起確診患者。目前,新加坡累計有1623宗病例。

  近期新加坡已連續出現多個本地感染群組,同時源頭不明的本地感染者數量不斷增加,現有約300人,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已出現顯著的社區傳播,一些未確診的感染者正在隱性傳播病毒。

  新加坡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聯合主席黃循財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指出,這類不明源頭感染者的增加令人特別擔憂,“新加坡正處於疫情曲線的關鍵點,若國人做好安全距離措施就有機會放緩病毒傳播,但要是國人仍不完全遵守,就可能出現疫情失控暴發的噩夢。”

  4月3日,新加坡宣佈實施為期一個月的嚴格抗疫措施,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場所都將關閉。所有人儘可能留在家中,除非提供必要服務的工作、買菜和自取外賣、在家附近鍛鍊等,且避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

穆斯林齋戒月臨近 多國嚴控聚集

  隨著全球疫情愈演愈烈,東南亞多個國家疫情持續發展,其中馬來西亞累計確診病例達4119例,是東南亞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約4成感染者與吉隆坡大城堡清真寺舉行的萬人大集會有關。這場集會舉辦於2月27日至3月1日期間,吸引了約1.6萬名參與者,除本地人之外,約有2000人來自新加坡、泰國和印尼等周邊國家。

  今年的4月23日至5月23日是伊斯蘭教的齋戒月,在此期間,穆斯林一般會在日落禱告後,與家人和朋友共享開齋宴,或者參加清真寺禱告等多項集體活動,而東南亞地區有將近2.4億穆斯林。隨著齋戒月臨近,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均頒佈措施希望人們在此期間能繼續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病毒大規模傳播。

  印度尼西亞宗教事務部發布了齋戒月的祈禱和禮拜指南,敦促回教徒不要在齋戒月期間舉行天亮前的集體就餐,並改在自己家中祈禱,以遵循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

  馬來西亞多個州已經取消所有原定在齋戒月期間舉辦的夜市,避免人潮聚集導致疫情進一步蔓延。當局表示,食客可選擇帶走食物,或從網上訂購,並在指定地點領取食物。

  馬來西亞從3月18日起,已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行動管制令”,禁止民眾在非必要情況下外出、禁止在未獲得允許情況下跨州出行、禁止大規模聚集活動、關閉學校及部分商鋪、限制出入境等,這項原定於 3月31日結束的措施,已被延長至4月14日,目前當局還未公佈該措施是否將繼續延期。

  此外,已經頒佈嚴控社交距離的越南、菲律賓均有意延長措施期限。

  菲律賓從3月15日對包括首都馬尼拉在內的大馬尼拉地區 “社區限制性隔離”政策,切斷往返該地區的所有陸海空交通,並在兩天後起將嚴控措施擴大到整個呂宋島,除獲取基本生活物資外,全島的5700萬人、約佔全國一半的人口都必須居家隔離。4月7日,菲律賓內閣事務部長諾格拉萊斯表示,總統杜特爾特已接受抗疫聯合工作組提議,預計將該措施延期到4月30日。

  菲律賓作為東南亞最早採取“封城”措施的國家之一,單日新增曲線略有放緩,但治癒率仍不容樂觀。4月8日,菲律賓新增106宗確診病例, 5宗死亡病例,當地累計確診達3870例,死亡患者182例,治癒96例。

需警惕印尼等人口密集國家

  印度尼西亞作為全球人口第四大國,當下疫情十分嚴峻,新增病例正呈現指數型上升。截至3月31日當地累計確診為1528例,而僅僅8天后,印尼累計確診已翻了一倍達2956例, 累計死亡240例,為東南亞地區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感染死亡率高達8.1%。

  印尼首都雅加達是此次疫情的“震中”,累計確診1470例,死亡114例。雅加達將從4月10日起禁止五人以上的集會,關閉所有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縮短公交服務運營時間。

  據印度尼西亞大學等機構研究,估計印尼5月受感染人數可能高達9.5萬人的峰值,之後有望趨緩,建議政府採取更多應對措施。

  日本投行野村近期的報告也重點提示印尼的疫情暴發風險,該行認為,印尼較高的感染死亡率顯示,實際感染人數很可能遠高於通報人數。當地人口眾多、醫療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薄弱,很可能將成為新冠疫情暴發的重點地區。

  中國平安4月7日發佈的研究報告亦指出,在歐美髮達國家的第二波疫情過後,應尤為關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人口密集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暴發的第三波疫情,其中印尼風險較高。

  報告指出,印度尼西亞人口密集,總人口達2.7億。但是,在3月20日當地疫情早期,每百萬人累計檢驗人數僅有7.4人,低於美國疫情早期(3月10日)的累計檢驗量——每百萬人累計檢驗10.6人。在此後15天內,美國的每百萬人累計檢測量達到1000人,但印度尼西亞的檢測量僅增長到每百萬人檢測23人,遠低於美國。

  因此,該報告推算,印度尼西亞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是報告確診人數的24倍。根據美國、意大利的3月10日-25日的檢驗數據,隨著檢驗量的不斷增大,檢驗陽性率在15天中沒有出現下降趨勢。3月20日,印度尼西亞檢驗陽性率為17.4%,如果印度尼西亞4月4日的檢測人數擴大到每百萬人累計檢驗1000人,那當地感染人數應達4.8萬宗,是政府當日通報人數的24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