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沐家子孙,《游海源寺》一诗子“作”父“名”也不是没有原因


都是沐家子孙,《游海源寺》一诗子“作”父“名”也不是没有原因

揽胜游兰若,心清俗虑忘。

经余闲贝叶,僧定静禅房。

夕照明花坞,春波漾柳塘。

徜徉应得趣,题咏付诗章。

--【明】《游海源寺》

这首名为《海源寺》的五言律诗,写的是昆明海源寺

然而,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是什么原因,这首介绍海源寺最著名的诗,具体的作者竟然张冠李戴!

无数的资料中,都是这样介绍海源寺及这首诗的:海源寺,元代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脱欢普化创建。明定边伯沐昂曾进行修葺,并赋《海源寺》五律一首。

这里,介绍《海源寺》的作者是:明定边伯沐昂

都是沐家子孙,《游海源寺》一诗子“作”父“名”也不是没有原因

这是正德《云南志》,是明朝当年正规、权威的云南地方志。里面明确记载,这首《游海源寺》的作者不是沐昂而是沐僖!

那么,沐昂和沐僖是什么一种关系呢?

首先他们都是云南沐家承前启后的人物,其次他们是父子关系。

沐昂是明初名将、黔宁王沐英的第三子,自沐英至其长兄沐春、次兄沐晟,均受命镇守云南,世袭西平侯爵。

后来,沐晟因征安南功封黔国公,并世袭至后来的十世十三代,至南明而爵绝。

当然,很多人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正统四年(1439年)三月,沐晟在回师途中“薨”于楚雄硪碌驿,其子沐斌尚居京师。五月,沐昂佩征南将军印绶,以总兵官接替沐晟镇守云南。

这个云南总官兵的职位,一直到正统十年六月二十二日(1445年7月26日),沐昂在云南逝世,追封他为定边伯以后的两个月,也就是正统十年八月,才归还给已经袭黔国公爵位五年的沐斌

也就是说,虽然这期间的征南将军、总兵官与其兄沐昂、其父沐英不可同日而语,但至少在形式上、在名誉上,沐昂也是当过云南军事第一人的牛人。

当然,沐昂的牛不只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文学上

都是沐家子孙,《游海源寺》一诗子“作”父“名”也不是没有原因

昆明海源寺

接下来再说,先来说他的儿子:沐僖

比起上面出现的那些云南沐家的大人物,沐僖无论是功名还是作为都没有办法相比,现存关于他的资料也不多。

陈琏《月波亭记》这样介绍沐僖:

沐公子(僖)可怡生于王公之家,而敦礼嗜学,喜为唐人诗,尤工翰墨,诚勋贵中佳公子也。

但是,因为他是定边伯的长子,因为他的大伯父西平惠襄侯沐春无后,二伯定远忠敬王沐晟传到孙子黔国武僖公沐琮无嗣,所以,之后黔国公的世系为沐僖的后裔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沐僖逝后同样得以归葬一般是袭爵之人才有资格归葬的南京将军山沐家墓地,而且是在沐英墓右边第二条山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真的是世事弄人啊!

都是沐家子孙,《游海源寺》一诗子“作”父“名”也不是没有原因

海源寺内钟楼

介绍完这两个也算是沐家的传齐父子的基本情况,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今人为什么会在《游海源寺》一诗的作者身份上张冠李戴,当然好在他们都姓沐。

主要原因就是:尽管定边伯沐昂逝后赐祭葬,追封他定边伯,谥号“武襄”,表彰的主要是他的军事才能,但沐昂真正让人熟知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沐昂喜好诗文,常与文士交往。他曾收集明初寄居滇南二十一家诗人作品,编成《沧海遗珠》。民国袁嘉谷《卧雪诗话》将沐昂与谢榛、钱谦益、朱彝尊、王士祯等名家相提并论,另外,他还著有《素轩集》十二卷。

因此,研究明朝时期独特的云南流寓文学史,甚至云南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沐昂都是不会被忽略掉的一个人物。

他也是云南沐家中唯一一个历史这样定位的人物:明朝初年将领、诗人

都是沐家子孙,《游海源寺》一诗子“作”父“名”也不是没有原因

海源寺得名的龙潭

比起沐昂在军事、文学方面的功绩,他的长子沐僖就要弱太多

沐僖承袭锦衣卫副千户之位,最大的官职也就是云南左卫指挥,秩正四品。

关于沐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著有《敬轩集》四卷,与沐昂《素轩集》、沐璘《继轩集》合称《沐氏三轩集》。

此外就是: 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郑灵作《新刊京本孙武子十三篇本义》成书,由沐僖捐资镂梓。

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文学成就,文坛影响力都无法与其父相比。

甚至,沐僖还在他老爹之间离世!正德云南志卷十九上《名宦4.沐璘》有载:

沐璘“(沐)僖之子,年十三岁丧父,十五岁丧祖(沐昂)及母”。


都是沐家子孙,《游海源寺》一诗子“作”父“名”也不是没有原因

海=海源寺老照片

如此看来,爵位、职位、文学才能,甚至性命都不如父亲,沐僖写的这首《游海源寺》诗后来被记在他父亲的头上也就不奇怪了。

但历史就是历史,既然有官方《地方志》确凿的证据,我们当然要尊重这样一个事实:

《游海源寺》一诗的作者是沐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