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項指標:血管堵塞的“警報器”!定期查一查,心血管病繞道走

如果血脂過多,造成血液黏稠,在血管壁上逐漸沉積形成小斑塊,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使管腔狹窄,管壁彈性下降,血流量減少變慢,嚴重時血管會被徹底阻塞,即通常所說的“動脈粥樣硬化”。

這4項指標:血管堵塞的“警報器”!定期查一查,心血管病繞道走

哪些人需要做血脂檢查

  • 已有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
  • 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
  • 有冠心病或血管硬化性疾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中有早發冠心病(男性 55 歲前,女性65歲前發病)或其他血管硬化性疾病者。
  • 有皮膚黃色瘤者。
  •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血脂異常有時候可以表現出一些不特異性的症狀,比如頭暈、頭痛、手腳麻木等,但更多的情況是因為體檢或住院治療其他疾病才發現的,因此即使沒有症狀,符合上述情況的人群應該常規檢查血脂,以便及時發現和檢出血脂異常。

此外,建議20歲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檢查1次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應每年進行血脂檢查。對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則應每3~6個月測定1次。

這4項指標:血管堵塞的“警報器”!定期查一查,心血管病繞道走

總膽固醇越高,血管越堵

總膽固醇是指血液中各種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血清總膽固醇<5.2毫摩爾/升為最佳水平,5.2-6.2 毫摩爾/升為危險閾值。單純血清總膽固醇升高為高膽固醇血癥,高膽固醇血癥是動脈辦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血清膽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發病越早。

總膽固醇增高還見於脂肪肝、肝臟腫瘤以及一些肝外疾病患者。肝外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腎病綜合徵、膽總管堵塞、黏液性水腫等;膽固醇降低見於嚴重的肝實質性病變、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貧血及營養不良等。

這4項指標:血管堵塞的“警報器”!定期查一查,心血管病繞道走

高密度脂蛋白越高,心血管越安全

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因子,俗稱“好膽固醇”,血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與冠心病發病呈負相關,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是冠心病強有力的預測指標,故增高反有益。患有慢性肝病、肝硬化、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病症時,高密度脂蛋白會降低。

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的成人治療專家組指出,高密度脂蛋白<1.0毫摩爾/升為異常低值,並將其作為分析個體冠心病危險時的一項重要指標。

有文獻報道,高密度脂蛋白每升高10毫克/分升(0.26 毫摩爾/升),冠心病的危險度降低2%~3%。從臨床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冠心病角度考慮。依照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正常與否,對動脈粥樣硬化性冠心病可採取不同的防治方式。

這4項指標:血管堵塞的“警報器”!定期查一查,心血管病繞道走

低密度脂蛋白越高,動脈硬化越快

低密度脂蛋白也稱動脈硬化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降低反有益。低密度脂蛋白≥ 4.1 毫摩爾/升是冠心病發生的高度危險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自<3.4 毫摩爾/升為最適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見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疾病。

甘油三酯越高,冠心病風險越高

甘油三酯,即我們平時說的脂肪,其升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臨床大部分的甘油三酯增高主要見於代謝綜合徵、糖尿病、腎病綜合徵、脂肪肝及其他肝病。先天性脂蛋白脂肪酶缺陷時甘油三酯異常升高。甘油三酯降低見於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和肝功能嚴重受損。

這4項指標:血管堵塞的“警報器”!定期查一查,心血管病繞道走

怎樣得到準確的血脂化驗結果

血脂檢測要求患者在空腹狀態下進行,以避免進食對血脂濃度造成的影響。一般認為,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檢測受飲食影響較小,隨訪時可以在非空腹狀態下進行檢測。而進食對甘油三酯檢測的影響較大,所以要求在禁食12~14小時後進行檢測。

如果您的血脂化驗結果超標,首先應想想自己是不是在空腹(禁食8小時以上)狀態下采血?其次在檢查的前一天有沒有大吃大喝?如果都不是。建議您調整一下工作節奏,減少應酬時飲酒和高脂飲食攝入,加強鍛鍊,飲食清淡,2個月後複查,必要時進一步接受調脂治療。

這4項指標:血管堵塞的“警報器”!定期查一查,心血管病繞道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