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復雜心律失常分析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 ARVC) 又稱致心 律失常性右室發育不良 ( ARVD) ,目前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原發性心肌病,其病理學特徵為 右室心肌細胞逐漸被脂肪和纖維組織代替,造成右 心室壁變薄,心室腔擴大的表現[1]。據國外報道, ARVC /ARVD 佔年輕患者猝死原因的 20%[2],是 運動員和 35 歲以下年輕人心臟猝死的主要病因之 一。我們近日遇到 1 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 者,心電圖表現為雙源性寬 QRS 心動過速、交替 性文氏週期、室內阻滯等複雜心律失常。現

結合臨 床分析討論如下。

1 臨床心電圖分析

患者男性,57 歲,因心動過速持續 2 h 來院。五年前已明確診斷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入院心電圖 ( 圖 1) : 示節律勻齊的寬 QRS 心動過 速,QRS 時限 0. 14 s,呈類 LBBB 型,伴電軸左偏,頻率 150 次/分; 在長描Ⅱ導聯中可見規律出 現的負向 P 波,頻率 187 次/分; P 與 QRS 無關。心電圖診斷室性心動過速伴房性心動過速。給予胺 碘酮室率控制後心電圖 ( 圖 2) : 在Ⅱ導聯負向 P 波規律出現,頻率 176 次/分,示房性心動過速; QRS 時間 0. 12 s,V1,2呈 rsR' ( 與圖 1 不同) ,RR 間期不規則 ( 無自身節律) ; P 與 QRS 有特殊傳導 關係 ( 見長描Ⅱ導聯) : 多呈 2 ∶ 1 傳導,下傳的 PR 間期逐漸延長至連續出現兩個 P 波不能下傳結 束交替下傳的文氏週期,詳見梯形圖。

心臟超聲: 示右房室明顯增大,三尖瓣大量返流。轉復竇性心 律心電圖 ( 圖 3) : P 波 2 種形態,PII ( +) 為竇性 P 波,時間 0. 12 s,呈雙峰,PV1初始正向部分增大 並伴挫折,IPIV1 達 0. 08 mms,提示雙房肥大; PII ( -) 位於 QRS 後,為交界區逆行 P 波。QRS 時間 0. 12 s,呈右束支阻滯型 ( 同圖 2) ,但與典型右 束支阻滯不符: RV3 ' > RV1 ',RV4 降支有寬鈍的挫折,V5 ~ 6無寬鈍的 S,示右室壁內阻滯 ( 偽右束支 阻滯) 。在 V1 ~ V6QRS 終末和 ST 段初始部可見 2 個小波 ( 在 V2,3 導聯因重在鈍挫的 R' 頂 ( ↓ 示) ,形成振幅達 4 mm 的假象) ,為 Epsilon 波。在Ⅱ導聯中 R3,R5 提前出現,與竇性下傳 QRS 基本相同,示交界區早搏,聯律間期不等亦可能為 交界區並行心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复杂心律失常分析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复杂心律失常分析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复杂心律失常分析

2 討 論

2. 1 室速與房速並存的雙源性寬 QRS 心動過速

雙源性寬 QRS 心動過速是指在一次心電圖中 同時記錄到兩種不同起源的寬 QRS 心動過速。常 見於心室兩種不同起源的室速,如雙向性室速; 室 速與房速並存的雙源性寬 QRS 心動過速較為少見, 因還需要同時伴有室內阻滯或旁路前傳,房速才有 寬 QRS。

本例圖 1 示呈類 LBBB 伴電軸左偏的的室性心 動過速伴房性心動過速,

結合圖 2 室速終止後仍為 房速下傳的仍為寬 QRS ( 類 RBBB) ,所以圖 1 可 以診斷為室速與房速並存的雙源性寬 QRS 心動過 速。

圖 1 這種室速與房速並存的雙源性寬 QRS 心 動過速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已有心房受累的 特殊心電圖表現。在中重度三尖瓣返流和明顯右室 增大的患者中有房性心律失常較為常見[3]。本例 患者超聲示右房、室明顯增大,大量三尖瓣返流和心電圖示 P 波改變均支持室速與房速並存的雙源 性寬 QRS 心動過速是已有心房受累的表現。

2. 2 房室交替下傳的文氏現象

本例患者在房速 ( 圖 2) 中出現交替下傳的文 氏週期和恢復竇性心律後仍有交界區早搏 ( 或並 行心律) ,示房室交界區已受到累及。交替下傳的 文氏週期是指在 2 ∶ 1 房室傳導阻滯時下傳心搏的 P-R 間期逐次延長,最後以 2 ~ 3 個 P 波連續下傳 受阻而結束一個文氏週期的一種心電圖表現。由於 傳導系統近側和遠側阻滯類型的不同,可引起不同 的心電圖改變,其機制可能為在房室交界區存在二 個阻滯程度不同的阻滯區,如近端為 2 ∶ 1 傳導, 遠端為文氏阻滯,則以連續 3 個 P 波受阻結束文氏 週期 ( A 型,見圖 4A) ; 如近端呈文氏阻滯,遠端 呈 2 ∶ 1 傳導,則以 2 個 P 波連續受阻而結束文氏 週期 ( B 型,見圖 4B) [4]。本例 P 波交替下傳,下 傳 PR 間期逐漸延長至連續 2 個 P 波受阻結束文氏 週期,故為 B 型交替下傳的文氏週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复杂心律失常分析

2. 3 右室壁內阻滯與右束支阻滯

右室壁內阻滯是 ARVC 右室病變區局部傳導 延遲的心電圖表現。其特點:

( 1) QRS 時間增寬> 110 ms;

( 2) V1 ~ V3導聯 S 波終末時間增寬 ( 挫 折) > 55 ms→出現挫 折 的 R' 波,常 RV3 ' > RV1 ';

( 3) SV5,6無寬鈍。

右束支阻滯是累及右束支,引起右室延遲緩慢 除極,產生延遲出現指向右前終末運行緩慢向量的 表現。典型心電圖:

( 1) QRS 時間增寬≥120 ms ( ICRBBB≥110 ms) ;

( 2) V1呈 rsR'型,RV1 '寬鈍, SV5,6寬鈍;

( 3) 伴有繼發 ST-T 改變。ARVC 可累 及右束支引起 RBBB,因常伴病變區局部傳導延遲 表現不典型,為非單純性 RBBB。

本例 QRS 時間 120 ms,雖 V1 呈 rSR' 型,但 RV2、V3 '>RV1 ' ( 明顯鈍挫) ; 且 SV5,6無寬鈍,不能診斷 RBBB,應診斷右室壁內阻滯。如 RBBB 在疾病 晚期出現,常提示預後不良。

①點擊文章開頭藍色字體“麻醉MedicalGroup”

③點擊“文章檢索”按鈕

④輸入關鍵詞(如,硬膜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