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百年大中路,留下多少故事。

今天的主角,是一座早已消失在歷史裡的鐘亭。

有人稱,它是近代九江的地標性建築,一點不為過。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首先來看《九江市志》城鄉建設卷中的記載:

民國十四年(1925 年)拆城後,九江縣公安局於西門口建水泥計時鐘亭一座,亭座正中有中國國民黨旗徽,高7米左右,圓形四面鐘,五十年代初拆除。

當年潯陽區還沒有誕生,九江城府之外,便是九江縣管轄。九江城府有多大呢?在1860年以前,“城北臨江,南接澄湖,東隔老鸛塘”,面積僅2.5平方公里。除此之外的地方,就屬於九江縣。1980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九江市由地轄市升格為省轄市,5月26日九江市設立廬山區、潯陽區、郊區三個縣級區,此時,九江縣才退出九江市區。直到如今,九江中心城區裡一些老的宿舍房還是九江縣的單位宿舍房。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讓大家理解為什麼這座鐘亭是九江縣公安局所建。

1924年拆除九江老城牆後,1928年大中路建成,時任九江縣公安局長的吳懋松,花了200塊大洋,在大中路與環城路交匯點,也就是西門口街中心建造了這座鐘亭,鍾亭有兩層樓高,錶盤位於鍾亭最高處,隔著老遠就能看到時間。這個錶盤是九江的老字號亨得利鐘錶行提供,下有亨得利的名號落款。

坐落於繁華大中路中段的鐘亭,一建成就成了一個地標性建築,就像一個WIFI熱點一樣,南來北往的人總要在它附近蹭一蹭,拍個照留個唸到此一遊啥的。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當然,蹭它熱點除了老百姓,還有當時的政府。

1935年5月,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九江地方政府為了宣傳新生活,在鍾亭上將新生活的一些內容四面書寫裝嵌在其上,有人記載,在鍾亭北面就寫上了通俗易懂的內容:“約會守時間,行人靠左走,遵守公共秩序,實行新生活。”(咋一點都不押韻?)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1938年7月26號,鍾亭迎來了最臭名昭著的合影者。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槍,舉著旗子......不久之後,這張照片傳回了日本,登上了報紙,標題就是《九江佔領》。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日本鬼子佔領九江期間,這個鍾亭成了一個分界線,鍾亭以西直到鐵橋頭是日本商人的洋行、貨棧和機關,是日本人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很少有中國人進入。那時,路上的原居民,紛紛逃離。鍾亭以東直到八角石,才是中國人居住的地方。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鍾亭在日軍佔領期間,雖然沒有被拆除,但卻變得傷痕累累,破舊不堪。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拆除。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如今,再次來到原址,只有後面的房子依然保持著原貌。對比多張照片,似乎連窗戶都沒有改變過。在它的窗外,依然是繁華的大中路,依然是人來人往,住戶對舊鐘亭卻一無所知。

正所謂: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之後在大中路西段維修時,在九江港對面,按照原貌重新建起了一座鐘亭,只是這座鐘亭完全算不上地標,也沒有多少人記得它的前世。

【九江往事】近代地標性建築!消失的鐘亭見證滄桑歷史


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