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秃头":人前显贵的中世纪贵族,怎么容忍“矮挫丑”绰号?

看历史的时候我们都会关注人名,拿中国来说,凡是身份显著的人都有一大堆长长的尊号,比如慈禧太后的徽号叫做慈禧端佑康颐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皇太后,一口气还真读不完,

这就是中国人给名人取名字的特点,怎么显贵怎么来。

然而欧洲在中世纪时,却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以丑命名。纵观欧洲中世纪贵族,丕平开创法兰克帝国,建立教皇国,战功赫赫,却被称为“矮子丕平”;查理大帝也是战功赫赫,英勇非凡,却以“秃头查理”这一称谓留在了史书上;

诸如此类还有“黑太子”爱德华、“捕鸟者亨利”、“恐怖的伊凡”、“短斗篷王亨利”等等,怎么难听怎么来。为什么这些中世纪贵族的绰号都偏向“矮挫丑”,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王权弱小,流行什么绰号全靠“民意”

不同于中国君主专制的绝对集中,中世纪欧洲皇帝的势力其实很小,整个王国的权力都落在教皇手中,教皇才是实质上的皇帝。当时的国王有名无实,只是一个噱头,既然没有真正的权力,大家也就不怕他,在记录历史的时候也非常随意,自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描述皇帝。

而人的外貌特征又是比较突出,容易记住的,这些长相有特点的皇帝也就以这样的绰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中国可就不一样了,皇帝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皇上享有独特的尊贵的称呼“朕”,是上天之子,别说是取“矮子”、“秃子”这样的绰号了。

清朝有个官员就因为写了一首诗“清风不识字,无故乱翻书”,引得乾隆大怒,满门抄斩。这就是皇权强弱的对比。正是因为中世纪皇权不稳固,皇帝没有实质上的权力,历史家才不惧怕皇上,随心所欲记录历史。

但也不是所有皇帝的绰号都如此难听,只不过历史是一本谁都可以撰写的书,记录同一件事的人是很多的,也有很多个版本,不过在漫长的时候过后,只有某一个版本被流传下来,成为最家喻户晓的故事。

这些贵族的绰号也是一样,拿英国的爱德华一世来说,他享有许多称号,比如“伟大的世界之矛”、“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人之神锤”、“英格兰的查士丁尼”等等,数都数不过来,不过在今天,人们口耳相传的还是他那个最接地气的称号“长腿爱德华”。

这就是历史,任人评说,不过最终流传下来的还是被老百姓认可的,最朗朗上口的绰号。至于好听与否,这根本不是百姓们关心的事情。

二、中世纪宗教认为“人都是有罪的”,名字应该谦虚一点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欧洲的宗教文化也对这些君王的绰号有很大的影响。欧洲中世纪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从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就是有罪的,我们应该做善事来补偿自己的“原罪”。

当时宗教给人们灌输的观念是:凡是出现问题,都应该先忏悔自己的过错。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即使是君王也不能太神气,因为从严格意义来讲,君王的权力都是由神赋予的,其本人只是“人民的公仆”。

历史研究学者就曾经指出,古罗马时代人们对君主美德的书写和中世纪时代人们的书写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古罗马时代崇尚“人神合一”,即高贵的人都是神降世,虽然有着人的长相,却和上天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人们对古罗马时代的君主都给予“太阳神”之类的称呼,其实是把君主等同于天神了。

但在基督文化的影响下,对王国要求有谦逊的美德。这时候的人们认为人与神是不能放在同一水平上来讨论的,人在神的面前,必须保持谦卑,即使取得了荣耀,也是上帝的功劳。

这就限制了人们给君王取太过浮夸的称号,而是要求尽量平民,尽量接地气一点,那些把君王捧上天的称号也在这一时期消失了。

比如说中世纪的几位君主,如法兰克的国王路易叫做“虔诚者路易”,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又叫“忏悔者爱德华”,虽然没有“矮子丕平”、“秃头查理”那么难听,但也充满了忏悔的意味,显得十分谦卑。这正是欧洲中世纪贵族崇尚的美德。

三、中世纪文化比较粗糙,取名字不讲究

其实在古罗马时代,并不是所有的名字都像我们今天认为的那样高贵。古罗马的命名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包括氏族名、本名和家族名,其中的家族名多以自己家族某一位原始祖先的绰号命名。

既然是原始祖先,说明当时的文明不会太发达,因为一切都才刚刚建立起来,要完善的制度多的很,人们不会把精力花在取一个精致的名字上。所以这些家族名被保留下来,其本身也非常接地气。

1、你知道凯撒大帝的“凯撒”实际是大象的意思吗

拿凯撒大帝来说,他的全名叫做“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今天的人都觉得“凯撒大帝”这个叫法好威风,实际上“凯撒”这两个字在迦太基语言里面是“大象”的意思。

因为恺撒大帝的祖先在和敌人的大象军团决战的时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此凯撒家族繁衍生息,日渐壮大。“凯撒”也就成为家族的名字流传下来,象征着一个家族的武力和荣耀,其实不过也就是个动物名称而已。

不过随着历史的流传,这些家族事迹被后代子孙视若珍宝,这些原本普通的家族名也就高贵起来,失去了一开始的平凡意义,用来表示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家族的崇拜。随着古罗马文明的发展,人们自然越来越讲究精致,取名的时候也会更加威风,更加高贵,名字自然就变得高尚起来了。

2、蛮族统治,许多贵族甚至不识字

中世纪出现的那些“矮挫丑”的贵族称号,主要出现在中试阶段前半段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非常混乱,原本的旧势力大权旁落,新兴的民族发展起来,夺取了政权。这些民族各个膀大腰粗,武力蛮横,要打败落后的封建王国自然不在话下。

但相应的,这些蛮族只重视武力,不重视文化,不像古罗马贵族那样讲究文明和精致的名字。

在这些蛮族统治的前半段时期,文化相当落后,许多君主和贵族甚至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这样子的文化水平,怎么会要求绰号高贵还是鄙陋呢,只要有一个称号就可以了。

《日耳曼尼亚志》记载到,日耳曼民族,不管是部落首领还是平民战士,都非常重视简朴,不喜欢繁文缛节,平时生活都不打讲究,能满足基本的日常需要就可以,这些在古罗马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蛮族们偏偏就不重视这些。

直到中世纪后期,虽然不会出现写不出自己名字的尴尬事情,但大多数平民百姓还是文盲,相比起文化发达的古罗马,这些中世纪贵族们简直就是小学生水平,怎么能要求他们取出像慈禧太后那样高贵繁杂的徽号呢。

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会出现“矮子丕平”、“秃头查理”、“黑太子”这样的绰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3、中世纪晚期文化有所提升,但取名还是偏向通俗易懂

到了中世纪晚期,这些蛮族的统治逐渐稳固起来,他们也开始重视发展文化。同时,其他国家注重奢靡的宫廷风气也对中世纪的这些贵族有所影响,贵族们日渐向往奢华精致的生活,“矮挫丑”的称号也有所减少。

不过,取名文化还是没有发展到完全倾向精致而抛弃通俗,反而还是更倾向于取一个能让大家有深刻印象而不是之流于表面的称号。比如美国的安德鲁·杰克逊就因为其强硬政治作风被称为“老山核桃”,马丁·范布伦因为聪明机灵被称为

“金德胡克红狐狸”,算是介于难听和精致之间。

不管历史怎么演变,通俗易懂的名字总是能流传下来,像慈禧太后那样长的徽号,真正记得的人又有几个?

四、总结

历史是非常质朴的,不会因为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对你崇敬有加,当然也不会因为你难听的绰号就抱以鄙视。“矮子丕平”和“秃头查理”

的绰号虽然土,但的确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会影响人们对这两位帝王留下的功绩的正确评价。真正的强者都有宽阔的胸襟,不在乎绰号是难听还是高贵,因为他们的眼光,永远在于脚下的土地和心里的人民。

参考文献:

《中世纪的欧洲》

《西方命名史》

《秃头查理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