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雙週報·2019 Vol.14 優必選

理事雙週報·2019 Vol.14 優必選/寶鷹集團/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

2019年第33周

你的2019使用進度

▓▓▓▓▓▓▓▓▓░░░░░░ 63%

精彩速遞

行業博覽

優必選| 和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共建人工智能學院

寶鷹集團 | 分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項目建設經驗

文化公益

南方科技大學 | 李鳳亮獲評“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

深圳大學 | 陶一桃獲評“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

理事新聞

行業博覽

榮譽副會長單位:

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優必選和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共建人工智能學院

日期:2019/8/7 來源:優必選

優必選與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制定了為期3年的產教融合路線圖,將共同建設“優必選人工智能(AI)學院”。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井噴式增長與發展,對人才有大量的需求。工信部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才問題已成為行業共識,在這一背景下,優必選與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的合作,旨在為職業院校強化人工智能領域的培才和科創能力。

優必選人工智能(AI)學院將規劃物聯網工程技術、機器人集成及維修、大數據技術與應用、電子商務技術等專業方向,由校企合作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理實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師隊伍、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運維服務等工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該學院將針對中高職學生的情況,共同開發理實一體化和特色實訓課程。優必選將以自身業務為核心,以機器人、智能識別、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工程等業界前沿技術為方向,打造高標準的創新型培養方案。優必選高級副總裁鍾永表示,優必選將引入實際運營中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服務體系,採集優必選各研究中心的數據,供職業院校學生操作、分析和研究。

合作伙伴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學校建設單位、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校。

理事双周报·2019 Vol.14 优必选/宝鹰集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

榮譽副會長單位:寶鷹集團

寶鷹集團副總裁溫林樹應邀分享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項目建設經驗

日期:2019/8/9 來源:寶鷹集團

8月2日至3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精品工程觀摩交流會”在京召開。寶鷹集團是大興機場承建單位之一,其副總裁溫林樹應邀參會。

8月2日至3日,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在北京舉辦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精品工程觀摩交流會”。近500位來自全國的專家代表分享這一工程項目的管理、創新經驗。寶鷹集團是承建單位之一,其副總裁溫林樹應邀參會。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於2019年6月30日竣工。無論是充滿東方神韻的建築造型“鳳凰展翅”,還是現代時尚的“扎哈曲線”,都可稱之為經典。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執行會長劉曉一致歡迎詞,他表示,本次活動要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打造成一個學習型項目標杆,促進行業協會更好的交流及互動,並藉此機會提升行業裝飾技術水平。

寶鷹集團副總裁溫林樹在會上分享了集團負責的四標段工程概況、屋面大吊頂系統的重難點分析、項目整體施工佈署、安全保障措施等話題。集團承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核心區域、最大一個標段的內裝工程,並如期交付。項目具體內容是機場核心區二層(峽谷區)採光頂、指廊天窗、大吊頂、C型柱、扶梯、商業浮島、公共衛生間、中央水池等範圍施工,地面覆蓋面積約3.6萬平米。

理事双周报·2019 Vol.14 优必选/宝鹰集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

文化公益

理事單位: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

南科大李鳳亮、深大陶一桃獲評

“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稱號

日期:2019/8/5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韓文嘉、李麗;實習生 蘇暢、馬小茜

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舉辦了第三屆“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評選活動。當選的十名學者中有兩位深圳學者——南方科技大學的李鳳亮及深圳大學的陶一桃。深圳媒體記者日前分別走近兩位學者,深入瞭解他們的學術經歷,試圖勾勒出他們的學術道路與治學精神。

李鳳亮:期待用學術進步反哺時代與城市

理事双周报·2019 Vol.14 优必选/宝鹰集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

在人文社科領域,“70後”學者李鳳亮身上的一大標籤就是“年輕”。2006年不到35歲時,他就成為了當年暨南大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未及37歲,他已成為深大副校長,這在國內高校並不多見。“其實我並沒有什麼超常之處,只不過善於使用有限的時間罷了。”在他看來,在有限的時間裡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是在學術以及其他工作上得以快速突破的關鍵。

李鳳亮在南科大的辦公室裡,書櫃佔了滿滿一面牆,其中,他的著作就裝滿了一整個櫃子。即使行政工作繁忙,他的學術研究也從未止步。他告訴記者,這個暑假,他還要抓緊時間修訂好手上3部書稿:《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海外視野”》《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理論與實踐》《跨界融合與文化創新:文化產業論集》。

從這些即將付梓的著作,可以看出李鳳亮的研究方向——既有傳統的人文研究,也有與現實緊密結合的社會科學研究。他先後任教和工作於江蘇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並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一年,2008年調入深圳大學任黨委常委、副校長,2016年10月調任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

而來到深圳之後,他的研究領域也有了大跨度的變化。此前,他一直從事文藝理論批評與比較文學研究工作,在小說詩學、批評理論、海外華人詩學等方面發表了大量富有價值的學術成果,被譽為國內“米蘭·昆德拉研究第一人”“海外華人學者批評理論研究的拓荒者”。來到深圳之後,他的研究逐漸轉向文化產業、文化創新、城市文化等領域,並迅速成為國內新興文化業態研究的領軍人物

他用“過去、現在、未來”來形容這種變化:“在內地,學術研究可能更多是面向過去的靜態對象;在廣東,則往往是紮根現實、面對當下問題的研究;到了深圳,我們的學術研究更多的是面向未來、面向全球的,也體現出了更大的跨界性。”

在學術研究的同時,李鳳亮在高校還承擔了眾多的行政工作,為深圳的高等教育以及社會科學學科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深大擔任分管文科的副校長時,李鳳亮提出“基礎與應用並重,以應用對策為主”的深大文科發展策略,並積極推動實施“人文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取得顯著成效。2009年李鳳亮在學校支持下創辦文化產業研究院併兼任院長。十年間研究院已先後成為廣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東省委宣傳部“重點智庫”,並獲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籌建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

到了南科大以後,他不斷推動新型特色文科的建設,推動實施“思想文化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目前,南科大以“小而精、高水平、有特色、規模適度、優勢突出”為原則,建設與理工科緊密結合的特色人文社會學科,為理工科學生提供高水平的文科通識教育,為地方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對策諮詢,科技考古、創意寫作、藝術科技等研究已經頗具規模,影響力不斷加大。

李鳳亮說,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每取得一點進步,能夠去反哺所在的城市與時代,這都是令學者非常有滿足感和成就感的。

我認為,深圳建市40年重視文化、強調人文社科建設的氛圍正在日益濃厚,‘人文灣區’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命題。作為人文社科學者,我們應當悉心育人、沉潛治學,用自己的力量推動深圳乃至廣東人文社科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期待著深圳成為人文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匯聚的新興城市,成為新的理論觀念不斷創生的城市,最終形成新的‘深圳學派’。

——李鳳亮

陶一桃:中國觀念走出去的文化使者

理事双周报·2019 Vol.14 优必选/宝鹰集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

“如火如荼的特區建設,讓深圳湧現出很多新問題、新思想,給了社科學者以研究、創新的空間和想象力。”在深圳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內,深圳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院長陶一桃分享了她的學術觀點。

回憶研究道路,陶一桃感嘆:“一個學者的學術思考如果不與問題結合,很難寫出具有現實意義的著作。”她長期從事中西方經濟思想與理論研究,1993年從內地來到深圳大學,她逐漸將研究重心轉向中國改革開放史及其思想史、中國經濟特區發展史、中外經濟特區比較研究,以及中外自貿區、灣區比較研究等。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陶一桃頻繁受邀為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以及越南、俄羅斯、南非、盧旺達、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際機構和國家,作特區、自貿區發展規劃及諮詢,這促使她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成為中國觀念走出去的文化使者。

一次海外交流中,有當地學者認為“給我們錢和技術就能發展起來。”對此陶一桃回應:“沒有錢、沒有技術,經濟不能發展。但只有錢和技術,經濟未必能夠發展。”她以深圳經驗為支撐,扭轉了那位海外學者的“發展觀”。陶一桃表示,“中國改革開放看似始於經濟,實際始於‘觀念更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可以改革失敗,但不允許不改革’等觀念均源於特區建設,並推動社會發展。”

大量海外實地訪問、研究,讓陶一桃意識到,推進“一帶一路”,制度大於技術、文化重於資本。“我們的責任是增進尊重、包容、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推動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在機制形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正建立起‘命運共同體’。”陶一桃說。

中國下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是粵港澳大灣區。陶一桃提出:“創新驅動是中國發展動力。從特區、自貿區到大灣區,集聚效應、虹吸效應、擴展效應先後發揮作用,反映出中國社會漸進式改革的路徑。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一個‘為中國提供世界機會、為世界提供中國機會’的新平臺,成為中國社會深化改革、實現創新國家建設、拓展對外開放新格局的一個更有輻射力、輻射效應和擴散效應的新樣板。”

歷任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任課教學、帶研究生,雖然行政、科研與日常教學同樣繁重,但陶一桃不僅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節奏,還著書立作,留下大量學術財富。其代表作《中國經濟特區史論》《經濟特區與中國道路》,先後在英國、德國、埃及、俄羅斯、蒙古國等地,譯為當地文字出版,還編撰有《中國經濟特區發展報告(藍皮書)》《中國雙創指數藍皮書》《一帶一路研究》等報告與期刊……

現在,陶一桃正以身體力行闡述著她的信念與使命:“中國學者要走出去,以廣闊、開放的胸懷,在世界上建立我們的學術話語體系,

尋求價值包容、增進了解、消除對抗,走向命運共同體。”

結語

睡起秋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劉翰

關注我們,見證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歷程

合作請垂詢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