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瓦當

即“瓦擋”,又名“瓦頭”。是我國古代建築簷頭筒瓦前端的遮擋。在瓦當銘文中,有自稱為瓦的,如“都司空瓦”;也有自稱為瓽的,如“長陵東瓽”。陳直引班固《西都賦》:“裁金碧以飾鐺”,認為瓦當位置正當榱頭之上而得名。施蟄存認為當字即擋之初文,是阻擋、遮擋、抵擋之意。瓦當,用以庇護簷頭,擋住上瓦不致滑下,遮蓋兩行間縫隙,起固定和美華建築的作用。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瓦當,起初為半圓形,後演變為圓形。我國、日本和朝鮮的古代建築,均用瓦當。中國用瓦當始於西周。從西周至明清各代,瓦當在式樣、花紋上都有所不同。明顯的表現出各時代的風格。

戰國的半瓦當可分素面和帶花紋或文字者兩大類,各地所出花紋瓦當各具特色:燕多為饕餮紋;齊以樹形紋為主,還有一種帶文字;周也以饕餮紋為多,但已簡化,僅突出饕餮的雙目,以後漸轉為捲雲紋;有山形紋、樹紋和雲紋,和關東六國的頗為相象。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戰國(燕) 饕餮紋瓦當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秦漢瓦當圖案 ,有動物、植物圖案、雲紋、葵紋以及動、植物變形圖案等。漢代動物紋瓦當,以西漢晚期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造型最為完美(主要用於禮制建築);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青龍瓦當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白虎瓦當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朱雀瓦當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玄武瓦當

其餘如麟、鳳、兔、天祿、辟邪、饕餮等,品種繁多。植物紋瓦當,多為變形或零星花瓣、莖葉與雲紋、葵紋相結合。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先秦 雲紋瓦當

雲紋瓦當始見於戰國中期,盛行於秦漢。秦和西漢初的雲紋變化多,有對稱外卷、對稱內卷、S形反捲及左旋或右旋排列的單捲雲紋;瓦當中心或呈泡狀或作各式圖案,如方格、菱形格、井字曲尺以及葵變渦紋、瓣葉之類。秦代還有整體作左旋或右旋的“葵紋”圖案。至西漢中期,帶中心圓泡的四象限的雲紋構圖成為通用的模式。

魏晉圓瓦當以雲紋為主。西晉雲紋瓦當的特徵,是在雲紋以外有一圈鋸齒紋。文字瓦當大為減少。從十六國到北朝,瓦當的雲紋趨於簡化,當面畫成9個格,文字的讀法順序為上下左右或上下右左,和漢代旋讀法不同。十六國的瓦當有“大趙萬歲”、“長山常貴”等,北魏的以“萬歲富貴”為多。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晉代“大趙萬歲”瓦當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富貴萬歲”瓦當

書體介於楷隸之間。南北朝時因受佛教的影響,瓦當花紋中出現忍冬紋和蓮花紋,並出現獸面瓦當。

隋唐到五代,以及北宋早期,蓮花紋成為瓦當上最常見的一種紋飾。早期的蓮花瓣突起,是雙瓣;晚期漸低平,多為單瓣;到五代和宋初,蓮瓣紋變成長條狀,和菊花頗為相似。唐代蓮花瓦當除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發現外,在新疆的一些地方和雲南南詔的遺址中也有出土。文字瓦當到隋唐時起已絕跡,只有“長安寶慶寺”一種。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隋唐 蓮花紋飾瓦當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魏、唐蓮花瓦當

從宋代開始,獸面瓦當漸漸取代了蓮花瓦當,並傳播到北方的契丹、女真和西夏,延續到元明清。早期的獸面較突出,宋、元時期的獸面上鬣髦甚多,紋理也較繁複。明清時宮殿建築上用蟠龍紋瓦當。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元代 獸面瓦當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宋代獸面紋瓦當

瓦當所刻文字,稱瓦當文。字體多小篆,亦有隸書。字體富於變化,多隨勢屈曲,挺拔遒勁。字數少者僅一字,多的十餘字。多吉祥語。如“延年益壽、千秋萬歲”等。清王昶《金石萃編•瓦當文字》著錄三十三種。參閱清錢泳《履園叢話•秦漢瓦當》、馮雲鵬《金石索》六。


瓦當“裁金碧以飾鐺”中國文化藝術遺產


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