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一幅宋代“鬼画”,800年来无人看懂,放大10倍发现恐怖之处

  明朝朱棣造反成功后,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为了更好地巩固明朝的统治,朱棣决定建造紫禁城迁都北京;此后的几百年间,紫禁城成为了明清两代的皇宫。时至今日,封建的社会早已被淘汰,紫禁城也不再是皇宫,而是被称为“故宫博物院”。不少人以为故宫博物院指的仅是故宫这座宫殿,其实不然,除了宫殿之外,故宫还收藏着数百件文物,是中国收藏文物最多、最珍贵的博物馆。

  在故宫收藏的诸多文物类目中,最为珍贵的便是字画文物。可以这么说,故宫收藏的字画文物占据了全国珍贵字画文物的一半。在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便可看到这个数据,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是37件(组)字画文物,其中有28件来自故宫。

故宫一幅宋代“鬼画”,800年来无人看懂,放大10倍发现恐怖之处

不过,故宫里面的这些国宝级字画文物是不会轻易展出的,就像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一样,基本都是展出一次,休息三年。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文化的隗宝。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故宫里面一幅不怎么被世人注意,但又极为珍贵,至今仅展出过3次的宋代恐怖古画《骷髅幻戏图》。

故宫一幅宋代“鬼画”,800年来无人看懂,放大10倍发现恐怖之处

从这古画的名字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与“骷髅”有关的古画。要知道,宋代等古代时期,古人都是非常封建迷信的,对死亡、骷髅、鬼这样的字眼是闭口不提的,为何800年前的画家要画如此恐怖的一幅“鬼画”呢?

  首先这与宋元时期的社会文化有关,当时道家的齐物、乐死,佛家的寂灭、涅檗,是骷髅幻戏的思想渊源,而骷髅乃是一种习见的关于人的谐谑式隐喻。

故宫一幅宋代“鬼画”,800年来无人看懂,放大10倍发现恐怖之处

其次,《骷髅幻戏图》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描摹的确为市井民俗。画面中出现骷髅牵线实为悬丝傀儡游戏。这种游戏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唐代的基础上,宋代时期的悬丝傀儡戏更进一步。从画面中可以得知,大傀儡牵动小傀儡,小傀儡引诱孩子,一只手被另一只手操纵,另一只手又被最后的绳索操纵。让人感觉人最后操纵一切的都是未知的命运。

  

故宫一幅宋代“鬼画”,800年来无人看懂,放大10倍发现恐怖之处

如果将古画放大10倍,我们还会发现古画的恐怖之处。放大10倍后可以看到,这骷髅一共有206块骨头。如果说南宋时期的古人画的这幅骷髅幻戏图是一幅很抽象的画卷,那这206块骨头当如何解释?人体的206块骨头被宋代画家画出来,这说明画家在开始作画之前就非常的了解人体骨头的构成,甚至可以说该画家对现代医学解剖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故宫一幅宋代“鬼画”,800年来无人看懂,放大10倍发现恐怖之处

而古画的恐怖之处在于,整幅画卷一分为二,生死各半。就像明代陈继儒先生所说的“大骷髅提小骷髅,戏一妇人;妇人抱小儿乳之,下有货郎担,皆零星百物可爱”。令人最不解的是,大骷髅身边的女子似乎并不惧怕这东西,而是在一旁给孩子喂奶,这一点很多学者都表示非常的疑惑。

小编寄语:请您在阅读文章时,点击一下文中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